《平凡的世界》第六章狼行千里吃肉,马行千里吃草
(2018-09-23 15:54:41)
标签: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孙少安 |
分类: 统编版名著导读 |
阅读范围:《平凡的世界》第六章
读后感:狼行千里吃肉,马行千里吃草
(一)穷人家的孩子得砍柴
孙少安六岁,就因家境贫寒,不得不早早放弃与玩伴天真无邪玩耍的时光,进山砍柴,以帮衬一家人度日。
小少安是懂事的,砍柴的艰辛,没让他对着父母哭闹;劳作后的食不果腹,也没让他对着父母哭闹。甚至他从乡亲的夸奖中感受到了劳动给人带来的荣耀。即使家境贫困,责任、勤劳、尊严,这些美好的品质还是悄然在他内心生根发芽。
八岁,朦胧的命运抗争突然爆发了。导火索是好友润叶进小学,来家里哭闹劝他上学。早早地劳动、早早失去快乐时光、润叶上学。八岁的孙少安被无情的生活醍醐灌顶,他醒悟到如果继续去砍柴,就要一辈子在山里劳动了。
于是,八岁的少安,于“再也不能这样活”的朦胧感召下,第一次对着父母哭闹不停,这也是他唯一一次的哭闹不停。不为贫穷,不为勤苦,只为抓住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贫苦的家境使少安深深懂得上学机会来之不易,也深深懂得上学对于自己的命运之宝贵,这些保障了少安有了足够强大的学习动力。以全公社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石圪节高小就顺理成章了。
穷人家的孩子得砍柴,但孙少安砍出的不仅是柴,还有自己对命运的抗争。虽然他还只是个六岁到十一岁的孩子,虽然在这种抗争还仅是朦朦胧胧。
(二)贫困家境磨炼出了男子汉
人生其实生来是不公平的,不管你品性如何。
有些人猥琐无比,懒散异常,但他就是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有些人天性善良,勤劳聪慧,但他就得过捉襟见肘的日子。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别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再不济也是银的、铜的;但他是含着铁钥匙还是生了锈的。
仅此而已。
但殷实生活也要有本事维持、发展,如果碌碌无为,总会坐吃山空,所以有富不过二代的说法。倒在贫苦家境魔爪里的,大多也是糊涂虫或懦弱、无能甘于平庸之辈。所以对于芸芸众生而言,家境仅是人生起点不同,关键还在于自己是要历尽艰辛长成一条腾云如海的龙,还是沉迷于眼前舒适甘当一条钻土滚尘的虫。
十三岁的孙少安,随着高小毕业,知道家境的贫困扼杀了他逃离农村的机缘。父母亲为他做得够多了,他作为家庭长子,也应尽自己的家庭责任。这个责任就是牺牲自己的前途,为弟弟妹妹们拼出个机会!
人,生而是不公平的。家境、资源决定了不同人有不同的人生起点。但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谁也不知终点在哪的马拉松,并不意味着你起跑早点,你的跑鞋、衣服好点,就赢到最后。还要看对自己的狠劲、耐力、恒心、眼界与追求。
孙少安有对自己的狠劲。十三岁,忍着上不了初中的悲痛,硬是参加了考试,硬是考出了全县几千学生中的第三名。他向世人,向自己证明了不是我能力不行,是命运弄人。十八岁,在家长里短,小算盘满心窝的农民队里,愣是被全队社员推举为队长,那是凭着六年来可怕的吃苦精神,精明强悍,打拼出来的。贫苦的家境,恶意的命运之神,没能让孙少安屈服,反而,打磨出了一条铁铮铮的男子汉!
命运之神,会瞧不上很多人,把这些人驱离开通向美好生活的阳关大道,关到一个暗无天日、资源匮乏的铁屋子里,让你难以逃脱出去。但人自己决定了在这个铁屋子里的位置以及能否冲破铁屋,到另一方天地里去。
狼性千里吃肉,马行千里吃草。古之人,不欺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