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松原高考弊案谈起
(2009-06-29 13:05:42)
标签:
教育 |
今年高考期间,在吉林省松原市发生了高考舞弊案。其分工之明确,作案手段之先进,参案人员法治意识之淡漠都是令人震惊的。为什么学生不择手段地追求高考的高分,甚至不惜以身试法?有的网友说这是出自中国目前社会中弥漫着的功利主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没有道德观念也没有廉耻之心。但我想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在中国,高考仍然是绝大多数人进入高等教育、改变人生的唯一途径。
从中国历史上来看,封建社会绵延一千余年的科举制度,在设立之初是吸纳中下层知识分子入仕、改变社会阶层结构的积极力量。然而之后制度僵化、舞弊腐败层出不穷,甚至连“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读书人的自豪宣言也染上了世俗的意义,读书—科举—做官—发财的道路成为很多读书人唯一的人生选择。一直到如今的高考制度,读书—高考—好大学—好工作也仍然是很多家庭对孩子的唯一期许。正是因为千军万马过高考这座独木桥,为了高考成功所带来的名利,才会有不择手段的舞弊的出现。
说到中国高考,可能有人会想到SAT,作为美国的参考。但其实SAT并不是高考,也可以说美国并没有高考这种“一考定终生”的制度。SAT只是美国大学入学的参考,是标准之一,除了SAT成绩以外,美国大学在录取学生时也看重平均成绩,另外导师的推荐以及学生的个人陈述也是考核内容。综合了各项标准然后才录取学生。美国是一个自由的社会,在大学入学方面同样体现了这种自由与开放,人才的选拔并不是只有一个标准,人生的道路也并不是只有一条。
高考结束以后就是填报志愿的时候了,很多中国学生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比较茫然,盲目追逐名校,或者所谓热门专业。有的学生甚至为了上名校而选择不感兴趣或者冷僻的专业,一旦入学以后发现自己没有学习的热情,这时想要转专业或者转校都是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造成这种局面的,一方面是中学生疲于应付高考,没有心力去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学校对于学生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也缺乏相应的指导。如果中学和大学能够联手推出一些相关的介绍和辅导服务,相信会对学生在专业选择以及更进一步的职业规划上大有裨益。
无论高考令你金榜题名还是伤心失意,对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都是深刻的青春记忆。经过了这个略显残酷的“成人礼”,在面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时,希望广大青年学生能够更自信,同时眼光也更开阔,不管是什么学校,什么专业,也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外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才能成就属于自己的独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