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的意拳健身桩(转帖)

树木虽然表面凝然不动,可外能享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内可吸收大地的营养,所以树能生生不息,不断地发育成长,坚实壮大。可能是受这一自然现象的启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便创造出了“站桩”这种方法来锻炼身体。所谓站桩就是让身体像树木一样,站在那里不动进行身体的锻炼。我们知道“生命在于运动”,可站在那里不动怎么能锻炼身体呢?实际上,站桩时虽然表面不动,可它的原理就像树木一样,是一种身体内在的运动。
站桩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了中国功夫的一种基本功训练。然而在众多的功夫中,唯有中国意拳将站桩进行了系统的改造和升华,使站桩成为了一种操作简便、通俗易懂的群众喜爱的健身方法。意拳是由王芗斋先生创立。站桩是意拳的基本功,在意拳中叫做健身桩。健身桩也可以作为一种医疗体育,使从事健身桩锻炼的人,有病去病、无病健身。它不限年龄、性别、身体强弱,不拘场地大小,人人都可随地练习(体弱者可扶着东西练,也可以坐着练,饭后可用卧式练,等车排队也可以把手放在衣袋里练)。这是把锻炼和休息统一起来的一种运动。
意拳健身桩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任何副作用,因为它既不要求人们必须入静,也不认为的调整呼吸,也不要求意守丹田和大小周天。只要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地方不论室内或室外,摆好姿势,在良性意念诱导之下,呼吸自然周身保持放松就可以了。
健身桩法大致可分站、坐、卧三种,一般以站式为主,在进行健身桩锻炼时,其基本要点有三:
1、精神集中(思想意念集中):先要凝神定意,目光远望,默对长空,扫除万虑。
2、周身放松:也就是内外放松,四肢百骸大小关节以及内脏尽可能松驰。但是,要“松而不懈”,既要维持姿式又不要用力。
3、呼吸通畅:呼吸不能人为造作,要自然呼吸。气不可提,更不可沉,要匀静自然。如感觉呼吸不适,可改为口鼻同时呼吸,缓缓地长出气,直到舒适为止。
以上所述为练习健身桩的三个基本要点。除此之外,还要遵从一般医疗体育的要求,如衣着要合体,薄厚适度,不饥不饱,练功前排除大小便等等。还要注意区别对待,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运动量。
人体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叫做免疫力,它能有效地抵抗外来病毒、细菌的侵犯,但这种能力是因人而异的。即使在同一人身上,也会因地因时而异。当这种免疫力对外来病菌的反应迟钝时,那些病菌就会侵入人的身体,破坏人体的健康;反之,如果免疫力的反应的迅速而有效的,那些所谓的病菌就会被迅速消灭,从而保护人体的健康。
意拳健身桩之所以能够治病强身,就是因为通过这种特殊形式的锻炼后,增强了身体各组织系统的抵抗力,使自己的免疫系统得到改善和提高。站桩时要求四肢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弯曲,骨骼肌就得到相应的保持持续不断的收缩作用,因而促进了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加速以后,就能够将储存在血管里的杂质冲刷掉,从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功能。站桩对血脂高、血液粘稠有一定的作用就是出于这个原理。
在练习意拳健身桩时我们经常要采用良性意念的诱导,即将自身置于轻松舒适的环境之中,这对大脑皮层来讲是一种良性刺激,这种良性刺激出现的越多,就越能使大脑皮层中病灶性恶性循环的应分灶转为抑制状态,从而对大脑皮层起到了保护性抑制作用。站桩之所以对神经衰弱、头痛失眠、心绞痛、冠状动脉硬化等疾病有一定的效果就是这个道理。
在医疗常规上,我们不主张心脏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体育锻炼,原因是运动量难掌握,运动后心跳剧烈、呼吸困难病人难以承受这种运动。而采用意拳健身桩却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忧虑,它精神集中、周身放松、呼吸自然的特点正好适于心脏病患者进行锻炼。
练习意拳健身桩时身体撑抱的姿势,这样就会减轻两肩膀对两肺的自然压迫,从而使两肺的肺活量增加;站桩时由于是呼吸自然,时间长了就会形似成腹式呼吸,这种腹式呼吸特点是深、细、匀、长,能够很好的按摩肠胃,治疗便泌。而且能使患者很快增强体质,恢复健康,使瘦人增加体重,胖人去掉多余脂肪。
坚持练习意拳健身桩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强肌肉的收缩力量,有助于关节免受意外伤害,防止老年人的关节硬化。同时由于练功后体内钙的含量也会相应增加,因而人体对抗骨折的能力也会增强。
下面介绍两种意拳健身桩的练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1. 平步撑抱桩
【身体间架要求】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足心涵虚,足趾似有扒地之意,周身自然直立,不偏不倚,舒展大方,头顶似有小线上提,似顶非顶,肩要平,不可耸,臀部略向后,似坐一高凳,假借身体后面有微微挤靠大树之意。
【意念假借】
双手慢慢抬至胸前,掌高肘低,掌心向内,五指相对。意想五指缝中各夹一棉球,两手之间相距二至三拳,双手距胸尺许远,双手似抱一气球,球与胸部、腹部、手臂内侧、手掌、手指轻轻接触,用力抱,球要瘪,无意抱,球要飘。总之,要以双手,双臂、胸部、腹部细心体会纸球的存在既可,姿势站好后,意念假借,周身站在齐腰深的水中,双手、双臂放松地搭在漂浮在水中的球上,仅用能撑起双臂的劲力即可。站桩时,面部表情似笑非笑,两唇稍露缝隙,面部、颈部肌肉要轻松舒适,呼吸要匀细自然,双目平视微向前上方,远望前面景物似为轻雾所遮,隐约可见,朦朦胧胧。心平气和,凝视静息,细心聆听,微雨落在树枝或地面上所发出的极细微的声音;或站在风景优美的世外桃源中,苍松翠柏,鲜花盛开,鸟语花香。使我们感到遍体通泰,胸意大开;或站在温泉水中,温暖的泉水从身后缓缓荡漾而来。着意体会泉水与身体有微微的摩擦和微微推动身体向前之感。身体的正面仿佛有水微微的阻挡。反之泉水从前面缓缓荡漾,身体的后部仿佛有水微微的阻挡。以上所提的这些要求不可一味地刻意追求,最好是在自然中逐步形成。
2. 平步托抱桩
【身体间架要求】
托抱桩站立的步法与撑抱桩相同。其双手抬起,前伸距自己腹部30厘米左右,两手相距约二至三拳,掌心向上,手指微屈。
【意念假借】
手臂内意念侧抱一气球,要有朦朦胧胧的感觉。双肘意有外撑。托抱桩的练习方法就好象将撑抱桩中所要求双手、双臂拦腰抱球,变为轻轻托住汽球底部两侧,要有不被微风刮跑之意。其意念活动依然可采用撑抱桩的意念,睁眼或闭眼练习均可。托抱桩的练习主要是辅助撑抱桩练习中出现手臂酸胀,背部、腰部酸痛时,减缓运动量的练习手段,也非常适合意拳初练者及体弱多病的朋友们练习。在站撑抱桩时如果感到身体劳累,就可托抱桩进行辅助练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