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集锦
(2012-04-07 20:22:23)
标签:
宇宙场因果觉者平常心贪求 |
分类: 基本文:大清净莲花法 |
-
那有贪求心的人总是感到不平,不明因果,那因果时在,果报很快来临。
-
对于修者来讲,有疑有问题是自己有问题,不能放下我,智慧不够,还得观止即持心戒
-
过于放松的弟子要重新复习以前所背文,及背近期《波罗密经》文等,多看法,按近期文讲的回向要求回向
-
那知到感恩并有相应的言行的方是做人的基本,何况一个想解脱修行的人呢?一个把凡夫看得比渡己的上师还重要的人不配当上师的弟子,连做人也不配
-
真信因果轮回就能放下世间的名利情,心空无畏,也不会老怕家人不高兴,真善是不执,不要住于怕心中
-
作为小乘修者,不要学大乘修者的有些自在或觉者的任运自在运,而是尽量观止 ,控制自我,因为修的不同层次有不同层次的法理要求,而不是放任,否则是在破心戒造业
-
情绪可以不过于压去体验 ,但所执得放下 ,如不放下自己何有改变,何有修行
-
和觉者结缘那就和空的大宇宙能量或称为大宇宙场相连,就会得加持消业灵得提升,这是不知不觉就如此受益,并切种下了以后修行解脱的种子。和诽谤轻视觉者及歪曲乱解佛经者结缘,因这样的人造的业太大,和他结缘的人就会在这个强大业的牵引下下地狱 ,
-
在凡间对你很好的凡夫是你修行的很大障碍,因为这个情执让你产生怕伤害他的心,让你放不下,此是你修行的魔障
-
没修行或正式修时用自己的业执及人的观念去看自己业执习气总是觉得自我良好,而随着修行的深入,用渐显的本性或用空性去看不断冒出的业执,就会觉得自己怎不如以前或一无是处,因为觉得不足才会进步,因为业冒出才会消掉,修行才会继续前行,因为修行是业不断冒消的过程,所以会时醒时迷,状态时好时坏
-
无边喜悦冉冉起,波罗蜜生大空乐
-
因为修行放下执的自在和随业的松散懒散自大我慢不愿随顺无我是两回事,前者是去执消业清净,后者贪执我慢造业,我行我素,供的是我慢非佛慢,去执的时候是心苦消业的过程,放下了就轻松自在
-
不去背法或长时间不看法,必然被常人的观念即共业以及己业和自己业化的观念所控。世俗的东西可以消遣去看,但得心明此非真理,或用因果无常去看,否则那业就全灌进你心里,也许你还不知
-
弟子在修行中得总结经验,就是要完全臣服上师,把自己交给上师 ,身口意的供养上师,尽管还有不明之处。其次是时观止,隔一段时间背法,常看法
-
关于近文讲的念咒回向,7天内得时时念,尽量多念
-
各个不同层次空间生命的败坏是从安于现状,做个伪善的相开始的,打着善的旗号实是私我有贪求的心,但因果在
-
生命从产生他的空间无论是下滑还是来修行回归所下行各个不同空间包括世间多世轮回所结的缘 ,相对于原有空间的缘都是假的,只有和上师的缘是真实的
-
灵在多劫轮回中有多个肉身,你是谁呢?而共业是由个业组成,不去去执,就在造业行恶,这就是因果.故地藏经中讲人举心动念无是恶无不是罪,人在执念造业下也牵动别人造业,是业牵业,业滚业,是真恶,而去执的言行刚好相反,无论去执的言行显何相,都是真正的善行
-
佛法是实践去掉凡夫贪痴嗔的长期过程,即转化掉我执习气,这就需要持心戒即观止,不断去业执最后达空
-
因为我慢之业的冒出,既嶂碍又排斥空性,如此也排斥上师和上师讲的法
-
因为业,一切不再美好,而业消掉,就会喜悦空明
-
用因果去看周围的一切就会觉得诸相清净,用因果去看去执的言行诸相也会觉得清净,世间及不同空间的一切不离因果
-
那贪求的心和各种怕心都得去,真修者依理行,有时得有意磨炼自己去执
-
自以为是者不过是在业化的念头转控中,不断在业化的陷井中爬进爬出,这都是没有观止的缘故,不去观止,就是无量劫也修不成,故此众生无量劫在轮回中。而修行离开了生活包括工作也没有修
-
因果对不同空间生命都起作用,在尘世间无论富贵者贫穷者都是如此,生命的所做所为都有因果,修者不要老是愤愤不平,从根本上讲是有执,执我不放。
- 自私小我者是无情众生,无我去执者是有情众生,无情不渡有情得渡
-
有佛出世是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的幸事,因为众生不至于滑落到灭空,觉者出世给不同空间众生一个提升或轮回的机会,就是天上所谓的诸佛也是滑落低于真正的佛境,尽管也还称为佛。对于修到十地及十地以上可称为修行有成,也就是修行有些成就了,但还远远没证悟,成就正觉
-
(这是为何诸佛还供养上师且功德不及上师一汗毛孔大的原因
-
天上虽然有多佛,但只有上师在渡众,没有上师,谁来渡你,修者不要本末倒置,况且诸佛还得供养上师。修者自问自己做到了多少。
-
修行就是不断选择无我去执消业,而不是执而不放随执再造业,每个执都是解脱的障碍,束缚,就看修者能不能放下,真想解脱
-
众生有佛性不等于众生是佛,若众生是佛还需佛来下世渡人吗,就是觉者下世还需苦修证悟才出来讲法渡人,讲众生可能是未来佛是行的,就是这样讲也不是所有众生能成佛,有些很有名气的人把见性后的修称无修是错误的,因为其本人没达无修之境的佛,见性后还有很多业得观止修掉,只有实证空性心空才是无修
-
做个好人是修行的基础,但修行远不是作人的道理,而是用修行的道理标准要求
-
很多人讲平常心,不知其意,能视诸相等同性空,无偏好谓平常心,心不住相外显凡夫相为平常心,不要把平静平淡的生活当成了平常心,或把作个好人的标准当成了平常心,修行的要求远超此,是慈悲无我心空,无执,平静平淡的生活不等你放下了我慢业执,都是假清净,动念遇事心能放下不执是心不动,心真平常
-
修行的状态总是变化的,或兴奋喜乐,或平淡等等,或心烦不快,或心清净愉悦,这些和业的冒消有关
-
光有向佛有解脱的愿望,有没有福德遇见觉者是个问题,遇见了不想去按觉者讲的放下我慢所执是个大问题,很多人是梦想解脱成佛,而心中贪求名利情的执不放下,比凡夫贪上千倍上万倍不止,没有放下尘世间一切的勇气心没出离能是修行吗,成佛解脱是什嬷概念什嬷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