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简介
(2011-06-06 13:12:56)
标签:
杂谈 |
分类: 佛法 |
文殊菩萨简介
解释
文殊菩萨,音译文殊师利或曼殊师利。意译:妙德,妙吉祥。又译:妙首,普首,濡首,敬首。曼殊是妙之意,师利是吉祥之意,简称为文殊。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之一。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他们合称为“释家三尊”。又此二菩萨与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佛毗卢遮那如来在一起时被称为华严三圣,文殊菩萨智慧、辩才第一,为众菩萨之首,被称为“大智文殊菩萨”。
形象
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 文殊菩萨形象多变,依照其形象,可分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常见的是五髻文殊。五髻文殊是因头顶绑了五个髻而得名,这五髻代表的是五种智慧。一般右手握「智慧剑」,左手持的莲花上放置「般若经」。智慧之利剑表示能斩断种种愚痴,智慧犀利如剑;青莲花则代表纯洁无染,花上放有般若经,作为智慧与慈悲的象征。菩萨亦常乘坐狮子座骑,表示智慧威猛无比;或以莲花为台座,代表清净无染;或驾乘金色孔雀,比喻飞扬自在。
文殊菩萨与大乘佛教
文殊师利从东方来,留着没有回去。文殊赞助了释尊的教化,也独当一面的弘法,成为初期大乘的一大流!“文殊师利法门”,与释尊的(传统的,大乘的)佛法,在应机开示,表达佛法的方式上,是有显著差别的。文殊师利是从宝氏世界、宝英佛那边来的。宝英佛那边的佛法,与此土释尊的佛法不同,如《清净毗尼方广经》说︰“彼诸众生,重第一义谛,非重世谛。一切言说,皆是戏论,是差别说,呵责结使说。世尊!宝相佛土无有是说,纯明菩萨不退转说,无差别说。” 大乘经的文殊法门,就是宝相佛土那样的,重第一义谛,说“空”,重无差别,重不退转的法门。《那伽室利分》说︰“尊者所说,皆依胜义。”《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经》说︰“濡首诸所可说,彼之要言,但说法界。”《决定毗尼经》说︰“文殊师利所说之法,依于解脱。”依胜义,依法界,依解脱,文殊法门的特色,与《清净毗尼方广经》所说的,完全符合。“文殊师利法门”,不是释尊那样的,依众生现前的身心活动──蕴、处、界、缘起,次第的引导趣入;是依自己体悟的胜义、法界、解脱,直捷的开示,使人也能当下悟入的。这可说是声闻与大乘的不同。 在初期大乘经中,“文殊法门”与“般若法门”同源(于“原始般若”),而有了独到的发展。以语句来说,“皆依胜义”,“但说法界”。着重于烦恼是菩提,淫欲是菩提,五逆罪是菩提,而忽略于善心──信、惭、愧等是菩提,善业、福报是菩提,六度、四无量、四摄等是菩提。以行动来说,作外道形去化外道,到宫人、淫女处去安居,而对佛教固有的教化方式,也不加重视。这可说是一切平等中的“偏到”!这种“偏到”的精神,在“文殊法门”中,从多方面表现出来。
佛性度化
诸佛菩萨,凡果后施化,无不具足无上智慧,特别是文殊师利菩萨,更是无上智慧的代表。因为文殊菩萨,是三世果上如来,在《首楞严三昧经》中说:文殊菩萨,过去成佛,名龙种上尊王佛。在《央崛摩罗经》中说:文殊菩萨,现在北方作佛,号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在《宝积经》中说:文殊菩萨当来成佛,名普见如来。在《华严经》则说,文殊菩萨,是十方诸佛母,一切菩萨师。今为辅助释尊教化众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示现出生于印度舍卫国,多罗聚落婆罗门家,父名梵德,从母右协生,与佛同等。因其出生时,家族中出现十种瑞相,因名妙吉祥。又文殊菩萨,古佛再来,了了见佛性,因名妙德。《圣无动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罗尼经》言:‘妙吉祥菩萨,是三世觉母,故名文殊师利。’ 文殊菩萨,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顶,左手持青莲华,右手执宝剑,常骑狮子出入,既年青又威猛,却是无量诸佛母,一切菩萨师。《大乘心地观经》言:‘文殊师利大圣尊,十方诸佛以为母;一切如来初发心,皆因文殊教化力。’在《放钵经》中释尊曾言:‘我今得佛,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菩萨处胎经·文殊身变化品》云:‘本为能仁师,今乃为弟子,佛道极广大,清净无增减,我欲现佛身,二尊不并立……’ 文殊菩萨本居佛位,何止是释尊之师,亦释尊的师祖。在《法华经·序品》中说:无量劫前,有二万日月灯明佛出现于世:其中最后一位日月灯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后闻父王出家已成佛道,皆舍王位,出家修行,发大乘意,皆为法师。时日月灯明佛座下有妙光菩萨,曾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常为人演说。日月灯明佛,为彼说《法华经》,佛入灭后,佛的八王子,皆以妙光菩萨为师。妙光菩萨教化八王子,令其坚固菩提心,终于次第成佛,其最后佛名燃灯佛。而燃灯佛正是释迦如来的本师。时妙光菩萨,即今文殊师利菩萨。是以文殊菩萨,不仅是释尊本师,亦是释尊的祖师,今以祖师身份,示现为弟子,可见佛法平等,不生执著,但为利生,不拘世俗知见。而文殊历史的悠久,智慧的超越,亦由是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