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薄伽梵歌

(2011-05-28 14:41:28)
标签:

薄伽梵歌

歌(g&299

t&257

天之歌

罗马字

古代印度

分类: 佛法

黄金的海洋:无我去执,即是祭祀牺牲、苦行、布施,也是布施之意,去执,完全无我之意,而薄伽梵歌中讲的善相是人应有的品质,修行讲无我,故不为相缚,离一切相即不执相为解脱即佛,不执为善,有执为恶,诸善奉行是去执为善,是真行善,有执为恶担因果报应,诸恶莫行。

 

薄伽梵歌

百科名片

梵语भगवद् गीता罗马字 Bhagavad Gītā英译 Song of God汉语意译 神之歌、主黑天之歌 薄伽梵歌的字面意思是“主之歌”或“神之歌”,这里的主或者神就是黑天,薄伽梵相当于上帝,梵相当于圣灵。薄伽梵歌是印度教的重要经典与古印度瑜珈典籍,为古代印度的哲学教训诗,收载在印度两大史诗之一《摩诃婆罗多》中(位于Bhisma-Parva章节的23–40),也简称为《歌(Gītā)》。它是唯一一本记录神而不是神的代言人或者先知言论的经典,共有700节诗句。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也有人译为“博伽梵歌”。

目录

宗教地位
主要内容
  1. 第一章
  2. 第二章
  3. 第三章
  4. 第五章
  5. 第六章
  6. 第七章
  7. 第八章
  8. 第九章
  9. 第十章
  10. 第十一章
  11. 第十二章
  12. 第十三章
  13. 第十四章
  14. 第十五章
  15. 第十六章
  16. 第十七章
  17. 第十八章
评价
注释与研究
宗教地位
主要内容
  1. 第一章
  2. 第二章
  3. 第三章
  4. 第五章
  5. 第六章
  6. 第七章
  7. 第八章
  8. 第九章
  9. 第十章
  10. 第十一章
  11. 第十二章
  12. 第十三章
  13. 第十四章
  14. 第十五章
  15. 第十六章
  16. 第十七章
  17. 第十八章
评价
注释与研究
展开

编辑本段宗教地位

   印度教圣经之一,为古今印度社会中家喻户晓的梵文宗教诗。此诗原为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第六篇中的一部份。作者与成书年代均不详。学术界对此书的成书年代有甚多异说,而所推定的时间,大约是在西元前一千年,到西元后四世纪之间。   这篇诗歌原是薄伽梵派的圣典,由于薄伽梵派的教主被认为就是《吠陀经》中的毗湿奴神,因此它被吸收到正统婆罗门圈内。此书对于印度思想界有莫大的影响,而且是近世印度思想家的精神支柱。体裁系采取对话方式,藉阿朱那(Arjuna)王子与黑天(Krişna)两人所作的问答,论述在既存的社会制度之中,必须毫无私心的各尽本分,以及应对唯一的神作绝对的归依与奉献。其中所述及的道性与离欲解脱的光明,最符合印度人的所好,因而成为全印度教徒的福音书、信徒的座右铭,至今仍是印度人早晚读诵的经典。

编辑本段主要内容

  《薄伽梵歌》顾名思义是一段诗歌,一共有18章,主要解释了“真理”的五大概念:自在存在元素、职责和时间,宣扬无我的行为。

第一章

  第一章描述了阿朱那与黑天之间在俱卢之野战争前,在战场上的对话。当时的阿朱那看见许多亲戚朋友都在敌对阵营,感到难过而困惑,决定不再战斗。

第二章

  第二章讲阿朱那向正在充当他马车夫的黑天寻求指导。黑天对阿朱那的劝导采用了许多印度教基本的宗教信念与概念,黑天教育阿朱那只有身体能被杀死,而永恒的自我是不朽的,作为战士有义务通过战争获得达摩

第三章

  第三章里阿朱那问道如果知识比行动更重要的话为何还要战斗,黑天强调为了更大的善而恪守职责,行动比结果重要。黑天说:“不带罪业的阿朱那呀!我已解释了,这世上,觉悟我的人分两类。有些倾向于通过经验和哲学思辨了解我;另一些则倾向于通过奉献服务认识我。单终止活动,并不能远离业报;只靠弃绝,也无法达到完美。人皆无可奈何,被逼以物质自然形态的本能冲动活动。因此,谁也休想停止活动一刻。遏制活动的感官,心意却不离感官对象,是为自欺。谁如此,便称伪善者。相反,谁以心意控制感官,以活跃的感官从事奉献活动,而且没有依附,便崇高得多了。履行赋定给你的责任,因为行动比不行动好。不工作,甚至不能维持物质躯体……亲爱的阿朱那,不遵守《吠陀经》所赋定的祭祀牺牲制度生命必然充满罪业。耽于满足感官,虚耗生命而已。然而,在自我中找到快乐,在自我中找到启迪,而且,仅在自我中,便找到欣喜和满足--完全的满足:这样的人,再无责任”。第四章黑天讲述他转世多次,为了保护虔诚者毁灭不敬者而传授瑜伽。黑天说:“当你如此得到了真知灼见,便会认识,一切生物不过是我的部分--他们全在我之中,而且属于我。即使你是恶中之恶,一旦登上超然知识之舟,便能渡过苦海。熊熊的火焰焚木成烬,阿朱那呀,知识的火焰也焚物质活动的业报成烬”。

第五章

  阿朱那问道放弃抑或行动更好,黑天认为两种选择都可能有益,但是遵循卡摩瑜伽更好。

第六章

  黑天传授了沉思的正确姿势和实现三昧途径。黑天说:“所谓弃绝,即是瑜伽--上接至尊。人除非弃绝感官快乐,否则不能够成为瑜伽师。对初习八重瑜伽的人,工作是手段;对已到达瑜伽境界的人,弃绝一切物质欲望活动而不追求感官满足,不追求结果,可算到达瑜伽境界”。

第七章

  黑天传授了知识瑜伽。黑天说“全然知觉我,心意依附我于是彻底了解我一无疑惑……我是一切,但岿然独立。我不在物质自然的形态之中。整个世界被三种形态(善良情欲愚昧)所蔽,对我一无所知。而我,超越这三种形态,并且,无穷无尽。物质自然的三种形态就是我的神圣能力,很难克服。皈依我的人,却轻而易举地超越了。恶徒显然愚昧,是人类的渣滓。知识被假象盗去,又带有邪魔的无神论本性,他们不会皈依我……无智慧者,不认识我,以为我至尊人格神奎师那以前是非人格的,现在才以这人格性的形体出现。由于知识浅薄,他们不认识我的高等本性--我不变和至高无上的本性。我永不向愚昧无智慧者展示自己。对于他们,我被自己的内在能量所蔽。因此,他们不认识我,尽管我无生,永不犯错。阿朱那呀!我是上帝,知道一切在过去发生的事情,知道一切现在正发生的事情,也知道一切未来会发生的事情。我认识一切生物,但谁也不认识我”。

第八章

  黑天定义了梵和业报等重要概念并解释了如何接近至尊上帝。黑天说:“不能毁灭的超然的生物称为梵。生物的永恒本性称为精神知识。跟发展物质身体有关的活动称为业报。体困生物中的俊杰呀,变化不止的物质自然称为不免一死的凡世;包括所有半神人如日月之神在内的主的宇宙形体称为上帝,而以超灵形式居于每一体困生物心中的至尊主称为祭祀之主。谁临死离开身体时,想着我,本性立即跟我相同。这是无可置疑的……上帝比一切伟大,可通过纯粹的奉献接近。他虽住在自己的居所中,却遍存万有,一切都在他之内”。

第九章

  黑天向阿朱那展现他与宇宙为一体的神身。黑天说“我以人的形体降临世上,愚人向我冷嘲热讽。他们不认识我的超然本性和超越一切存在的至高无上的领域。迷惑的人被邪恶和无神的观点吸引,受了蒙蔽,他们追求解脱,培养知识,进行业报活动,全是徒然的……我就是仪式、祭祀牺牲、供奉祖先的献品、治病的草药、超然的唱颂。我就是奶油、火、祭品……我是目标、维系者、主人、见证者、居所、庇所、最亲密的朋友。我是创造,也是毁灭。我是一切事物的基础,我是休止的地方,我是永恒的种子……即使人干了最可恶的事情,只要从事奉献活动,也可算圣洁,因为他的地位确当……心意恒想着我,顶拜崇奉我;全然专注于我,那么,你肯定到我这里来”。

第十章

  黑天描述了他是一切根源的表现。黑天说:“认识我无生、无始,是一切世界的上帝,那么,虽在众人之中,却不受蒙蔽,远离一切罪恶”。

第十一章

  黑天应阿朱那的请求展现了他的宇宙形体。黑天说:“我就是时间,世界最大的毁灭者。我到来要毁灭所有人。除了你们潘度诸子,这里双方战士均将丧生……亲爱的阿朱那,为我作纯粹的奉献服务,远离以往活动的污染和心智推敲,泛爱一切生物,必能接近我”。

第十二章

  黑天讲述了奉献瑜伽。黑天说:“控制不同的感官,对生物一视同仁,努力为一切生物造福,以此全然崇拜非人格的绝对真理--未展示的、在感官知觉之外的、遍存万有的、不可思议的、固定不能移动的,如此,最后也能接近我……只要将你的心意专注于我--至尊人格神,将你一切的智慧奉献给我。如此,毫无怀疑,你常活在我之中”。

第十三章

  黑天讲述了自然享乐者和知觉。黑天说:“谦卑、不傲慢、不用暴力、容忍、真纯、接近真正的灵性导师、清洁、稳定、自制、弃绝感官享乐的对象、排除假我、认识生、老、病、死的不幸,不依附妻儿家庭等等,苦乐时皆心平气和、对我不断作纯粹奉献、常去幽寂的地方、远离一般大众、承认自觉的重要,对绝对真理作哲学研究--这一切我在此宣布为知识,与此相反的就是无知……据说,自然本性是一切物质活动和结果的原因,生物则是这个世界上各种不同苦乐的原因”。

第十四章

  黑天讲述了物质自然的三种形态。黑天说:“物质的全体称为梵,是诞生的始源。我使梵受孕,一切生物始能诞生。琨缇之子呀!你须了解,各种各类的生物在这个物质自然中诞生,始能存在,而我就是撒下胚种的父亲。物质自然有三形态:善良、情欲、愚昧。生物跟自然接触,即受三形态的条件限制。无罪的人啊!善良形态比其他两形态纯粹,启蒙教化,使人远离一切罪恶业报。处于善良形态的人培养知识,但受快乐概念的条件限制……完全从事奉献服务,在任何情况都不会堕落,就立即超越物质自然的形态,并且到达梵的境界”。

第十五章

  黑天用植根天堂象征物质存在的树比喻。这棵树会被“脱离之斧”砍断,就不能前往黑天的永恒国度。黑天说:“有一棵榕树,根向上枝向下,叶就是吠陀颂歌。认识这棵树就认识吠陀经。这棵树的枝桠上下伸展,受物质自然三形态所滋养。小枝就是感官对象。这棵树也有向下生长的根,受人类社会的业报活动束缚。这棵树的真正形体在这个世界无法知觉。谁也不知道这棵树终于哪里、始于哪里、基础在哪里。然而,意志坚定就可以以脱离为武器,砍倒这棵树。如此一来,人就须找寻一个地方,到了就不用回来,而且可在那里皈依上帝。万物始于上帝,而且从太初以来,就依存于上帝。无错误的概念,不求虚荣,放弃虚假的关系,理解永恒,去除物质欲望,免于苦乐的相对,了解如何皈依上帝,就可到达永恒的国度”。

第十六章

  黑天描述了人类的神性和罪性。并讲到要放弃色欲愤怒贪婪和依靠圣经行事才能正确行事。黑天说:“无惧、净化存在、培养灵性知识、乐善好施、自我控制、举行祭祀、研习《吠陀经》、生活刻苦朴素、不用暴力、诚实、不嗔怒、弃绝、心境平和、不挑剔别人的错误、富同情心、不贪婪、慷慨、谦逊、决心坚定不移、有魄力、宽大、坚毅、洁净、无羡无妒、不贪慕虚荣--这些超然品质,巴茹阿特之后呀,属于天赋神圣本性的圣人。骄傲、自大、嗔怒、自负、苛刻、无知--这些品质属于邪恶本性,菩瑞塔之子呀!超然的品质带来解脱,邪恶的品质造成束缚。潘度之子呀!不必忧心忡忡,因为你生下来就有神圣的品质……有三扇门导向地狱,就是色欲、愤怒、贪婪。每一个理智的人都要放弃之,因为这三个大敌只会引诱灵魂堕落……一个人应通过圣经的规范,了解什么是责任、什么不是责任。了解了这些规范和守则后,就得身体力行,逐渐提升自己”。

第十七章

  黑天讲述了信仰的三种类型。黑天说:“体困灵魂按照所处的三种不同的自然形态,信仰也划分三种:善良的、情欲的、愚昧的……在善良形态的人崇拜半神人;在情欲形态的人崇拜恶魔;在愚昧形态的人崇拜鬼魂和精灵……一切生物所吃的食物也根据物质自然之形态分为三类。祭祀牺牲、苦行、布施也如此……躯体的苦行包括:崇拜主、敬奉梵、灵性导师,尊敬象父母一样的尊长。洁净、朴素、独身、不用暴力也是躯体的苦行。言语苦行包括说真话,说有益的话,并且不说冒犯别人的话。一个人也该定时背诵《吠陀经》”。

第十八章

  黑天叫阿朱那舍弃一切达摩,仅仅听从黑天才是最完美的生命,最终成功说服阿朱那参战。黑天说:“祭祀牺牲、布施、赎罪苦修等活动不应放弃,反应进行。实际上,祭祀牺牲、布施、赎罪苦修甚至会净化伟大的灵魂。这一切活动进行时应不祈求结果。菩瑞塔之子呀!进行时应视之为责任。这就是我最后的意见……快乐来自感官与感官对象的接触,开始时好象甘露,最后却象毒药;这种快乐据说属于情欲形态……心意平和、自我控制、苦修、纯净无垢、容忍、诚实、智慧、知识、对宗教虔诚--这些都是梵赖以工作的品质……主是一切生物的源头,而且遍存万有。一面履行责任、一面崇拜主,就达到完美的境界……只有通过奉献服务,人才能真正认识上帝。通过这种奉献,全然知觉上帝,就能进入神的国度……放弃所有宗教,只要皈依我。我会把你从罪恶中拯救出来。不要害怕”。

编辑本段评价

  印度哲学家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认为《薄伽梵歌》最重要的要义是第十一章55节“为我做工的人、为我生存的人、敬拜我的人,不被束缚,远离一切生物的敌人,接近我,啊,潘达瓦”。其他要义还有第十章第8-11节“我是灵性和物质世界的根源。一切皆由我流生。完全认识这一点的智者,为我作奉献服务,全心全意地崇拜我。纯粹的奉献者常想着我,他们的生命皈依我。他们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喜乐,互相启迪,谈话也提及我。谁恒常以爱心奉献我、崇拜我,我便给他真正的智慧,让他能走近我。我居于他的心中,由于恻悯之情,以知识的明灯,摧毁那无知的黑暗。”

编辑本段注释与研究

  在研究方面,商羯罗罗摩奴阇等学者为此诗篇曾作不少注释;此外,格尔贝(R.Garbe)与斯凯德(O. Schrader)两人的业绩亦不容忽视。格尔贝曾将它译为德文,并且区分出一神教的薄伽梵(Bhagavata)与泛神论等二种系统,较着重于原典批判;斯凯德则以在喀什米尔发现的异本与通行本作比较,论述两者的异同、优劣。又,1808年加尔各答曾出版梵文原典,1822年W. A. von Schlegel也曾出版拉丁文译本。此外,英美法德各国皆有译本。日译本有高楠顺次郎译本及直四郎译本。汉译本有若干种。大陆有徐梵澄译本(文言文)、张保胜译本(白话文)二种,此外有国际基士拿知觉协会所印行的注译本,及台湾程兆熊译本。大陆版皆名为《薄伽梵歌》,基士拿知觉协会本名为《博伽梵歌》;而台湾程兆熊译本则名为《博伽梵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修行要讲因果
后一篇:真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