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悟与邪悟

标签:
杂谈 |
一心去执,放下一切人的观念,人世间的一切,做到无我心空为正见,正悟,当然都有考验和磨炼,而心中有执,不想经历考验和磨炼,不想放下人的观念,人间的一切,不能做到无我心空,想舒舒服服的成佛道神,那是妄想,没有苦修,业不能消,心中的贪执也磨不去和做到看开放下,没有任何捷径,如果有人说念佛号就能成佛,或靠打坐能成就,此是邪说,如果有人信了,此是邪信邪悟,佛道神看人心念一动就是贪执,西方说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都是说的人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做为一个真修者是真信因果轮回,如此才能精进,而不是自欺欺人,迷信盲崇,多观照自心,看自己付出了多少,自心真清静无执否。
对于能否见真法真师,要理智观自心,一个人能否得法,会有魔的干扰,也许点化你的梦是魔来骗你,说无佛,也许点化你来之不易,不要错过失缘,对照自心,看是提高了还是退步了,执念多了还是少了,对法的理解深了还是更胡涂了。心外求法总是迷,心中没自信,靠信某些名师是靠不住的,还是靠自己,自己修过来了见性了才是理智的真信。如何判断明师上师讲的法是否是真佛法,以金刚经和心经来判断,如何判断上师以维诘摩经和佛说秘密相经来判断,能见佛说无边佛土功德经并相信的人有大慧根,对于迷于走形式修的人大部份福德不够,所以不能得法,这些人都是心外求法,自欺欺人,所以很难进修行的门,就是给他机缘,也会失去,因为他们放不下人的观念人间的东西,就是没有出离心,贪恋人的一切,不失不得,舍得放下了才能得法,你要真信佛法你得放下一切,否则你是假信。当然了,在世间修不是要你失去一切,而是都有个考验,就看你能不能放下,考验就是个试金石,你能在考验中放下,才说明你能放下一些东西了,否则是自吹,能在大的考验中放下一切,这样的人才是真修者,是佛法的实践者,是真佛子,佛法离开了实践,就成为了空洞的理论,也就不能渡人,其实,是人自己不想成佛,佛渡的都是真修者,即有缘人,不单单是人这个空间,另外空间得渡的生命更多,佛不离人人离佛,觉迷都在一心间,就看你能否真放下。
附与佛友辩答:
佛友1
黄金的海洋2010-03-02 19:31:28[回复]
原文中没有说口念佛号能成佛,是执持,佛经中的执持是信佛讲的经即法,如法去修心去一切贪执为信持,为执持,真信佛法的都要实修,以戒定慧成就,这是在持佛经佛号,有人篡改佛经本意,罪业大如天呀,很多人是口念佛号心念贪痴嗔,能说他在执持佛号佛经吗,就连我们常见末法时期净土成就都是妄传,大家可去网上查一查
佛友1 2010-03-02 20:04:16[回复]
博主回复:2010-03-02 20:38:11[删除]
不能成佛进轮回,地藏菩萨总太忙,口念佛号得加持,你不修心算白忙,口念佛号能回向,积点佛德也轮回,成佛做道由心定,不去修心瞎盲忙。你去修心去贪执,无执自性就在显,自性为佛阿弥陀,放光消业持佛号,时持佛号即修心,一切妄念皆消去,一心不乱心空明,如此才能去极乐,老老实实去修心,即是在执持佛号,佛号清静无量光,心有贪执岂光明,念佛念的是无执,佛佛性空都无执,无执不住一切相,如此才可成正觉,贪求念佛已住相,无法才能成就佛,金刚经中一再提,执于念佛是外道,心有所求再轮回
佛友1
你说的“很多人是口念佛号心念贪痴嗔,能说他在执持佛号佛经吗”这句话,我非常同意,现实就是这样,很多人口念佛心里是贪嗔痴。
其实自性佛如如不动,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念也在,不念也在,何用念?!
哈哈,您老人家是佛,您要方便度众生啊
博主回复: 2010-03-02 21:53:05 [删除]
心外求法是邪见,曲解佛经不正见,成佛为魔皆在心,无我心空为正觉,心有贪执魔坐心,心空无执佛坐心,佛魔都是自心显,佛性时显心变佛。人人都有佛性根,万物都有如来藏,修去贪执佛性显,佛性时显即是佛。不去修心想成佛,此是妄想邪门路,不二法门即修心,修心心空为正见。
佛友1
释迦牟尼佛: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博主回复:2010-03-03
08:07:18[删除]
佛法为指向,也为渡人筏,登到彼岸时,连法也都舍,如此不住相,无执成正觉,若无明灯引,人在迷中迷,执空也为执,落于空谈中,曲解佛本意,陷于顽空中。佛法性空无,说有却性空,说有实是无,说无却又有。
又曰:佛法处处讲本性,万相性空却妙有,不执顽空无和有,此是佛心如来藏。
黄金的海洋2010-03-03 08:23:24[回复]
不少大德法师提到说,在大集经中有“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净土法门,才得解脱”,或“《大集经》上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如是之语,请问到底在哪一部经的哪一段?
1、(宣化上人、净空法师的说法应该来源于印光大师和蕅益大师。)
宣化上人谈念佛
在《大集经》上又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这就是说亿亿人修行,却一个得道的都没有,只有念佛才能往生极乐世界而得度。尤其现在是末法时代,念佛正与一般人的根机相应。
(藕益大师的原话应该是: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
(因为古书没有标点符号,遂断句为: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
蕅益大师跋
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呜呼。今正是其时矣。舍此不思议法门。其何能淑。旭出家时。宗乘自负。藐视教典。妄谓持名。曲为中下。后因大病。发意西归。复研妙宗圆中二钞。及云栖疏钞等书。始知念佛三昧。实无上宝王。方肯死心执持名号。万牛莫挽也。吾友去病。久事净业。欲令此经大旨。辞不繁而炳著。请余为述要解。余欲普与法界有情同生极乐。理不可却。举笔于丁亥九月二十有七。脱稿于十月初五。凡九日告成。所愿一句一字。咸作资粮。一见一闻。同阶不退。信疑皆植道种。赞谤等归解脱。仰唯诸佛菩萨。摄受证明。同学友人。随喜加被。西有道人蕅益智旭阁笔故跋。时年四十有九。
2、(印光大师的话来源于藕益大师。应该是断句不同所致。)
印光大师文钞: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3、(藕益大师的说法应该是来源于唐朝道绰大师的安乐集。)
唐道绰禅师安乐集
第一大门中,明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者:
若教赴时机,易修易悟;若机教时乖,难修难入。是故《正法念经》(坐禅三昧经卷下意?)云:「行者一心求道时,常当观察时方便。」若不得时,无方便,是名为失,不名利。何者?如攒湿木以求火,火不可得,非时故;若折干薪以觅水,水不可得,无智故。是故《大集月藏经》(大集经卷五五意)云:「佛灭度后:第一五百年,我诸弟子学慧得坚固。第二五百年,学定得坚固。第三五百年,学多闻读诵得坚固。第四五百年,造立塔寺修福忏悔得坚固。第五五百年,白法隐滞,多有诤讼,微有善法得坚固。」
是故《大集月藏经》(卷五五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从现存"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卷第九"经文"于我灭后五百年中。诸比丘等。犹于我法解脱坚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三昧得住坚固。次五百年读诵多闻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斗诤言颂白法隐没损减坚固。"与道绰大师引用经文义理虽相似,然译法大不相同,应为两位不同译经大德作品,且现存经文为"卷第九",道绰大师为"卷五五",大不相同,因此推断道绰大师在唐朝所引用经文至今千年以上,应是已经佚失,这样当然无法找到原文。)
(且吾国大唐,八宗并育,诸圣贤齐现世间,国家兴旺,佛门大德高僧无数,禅宗有六祖大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律宗有道宣律祖,慈恩宗有玄奘大师,窥基大师,密宗有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位大德高僧,若非如来正说,圣典明言,谁敢造此奇论。何况道绰大师是有修有证之大德高僧。佛门首戒妄语,焉有误导众生之理乎。)
附录: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卷第九
尔时世尊告月藏菩萨摩诃萨言。了知清净士。若我住世诸声闻众。戒具足。舍具足。闻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我之正法炽然在世。乃至一切诸天人等。亦能显现平等正法。于我灭后五百年中。诸比丘等。犹于我法解脱坚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三昧得住坚固。次五百年读诵多闻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斗诤言颂白法隐没损减坚固。
黄金的海洋:1法解脱坚固,就是指深信佛法以法修行不执法以此成就 2禅定三昧得住坚固,就是指靠参禅实修的形式修行来成就 3读诵多闻得住坚固,就是靠读诵多闻来深信佛法实修来成就 4多造塔寺得住坚固,就是靠造塔寺礼佛敬佛来深信佛法以此成就 5法中斗诤言颂白法隐没损减坚固。就是对法出现有斗诤言颂的现象,白法(正法)隐没,损减坚固,即佛教败落,释迦佛讲的佛法走向末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