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修法的次地和圆满经
(2010-02-24 21:42:49)
标签:
宗教无为法慈悲心自性任运 |
分类: 佛法 |
一切修法的次地和圆满(2010-02-24
21:42:49)[编辑][删除]
标签:宗教无为法慈悲心自性任运 分类:佛法
虽然万物性空,但人的贪执蒙蔽了自性,为业所障,人有贪执,为恶,不修就落入空谈,顽空,修是教你不执于善和恶,而要达到无修的境界是如来的境界,一个凡夫要依此就会还是凡夫。修是有次地的,非是空谈,要实证到此境界的法理,才可如此修,罗汉菩萨尚不能如此,修到见性后人还有贪执,也不能如此修,是渐修渐放,是修到实证一切由空性所化,一切具空性,本身清净,才可如此修,即大自在,不再观止,就是大圆满的修法,无心去执,无修的概念,因一切念生念灭,性空,三身具空清静,故不修而修,不空而空,不清净而清静,念念性清净。有心去执也为执。
就修法来说,一切修法以观止为基础,先修出出离心,再修到慈悲心自然流出,就是大我了(道家讲的虚空,悲心如虚空大),再修去执于慈悲心(破虚合道)才能明心见性,见性后自己按自性无垢无净去修,修到无渡人无圆满的境界,任运自在,再进入无修的境界中,因自性空性,一切行相万物性空,自念性空,无需再修,法报化三身都性空清静,无需修,一切顺其自然,任运自在,而念行具空,此是无为法修,实无法可修,亦无法可得,无法能成佛,无法得阿辱多罗多藐三菩提,此为无修之法,亦为大自在,大圆满修法,为十三地的境界,无修之法为无上修法,而见性前后都是有为修法,没有证悟到一切皆空。
所以一切修法由有为去执,直到见性,见性后的修还是有为去执,渐渐进入有为无为混修,有为修的成份渐少,即时观时不观的状态,见性后修也越来越像一个常人,因为渐修到人的表面了,越来越不住相,真人无相,直到实证一切皆由道化(空性),如此才进入无为法修,真正的顺其自然,不修而修,不空而空。无为修是有为修的长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