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带我走近真实的佛(转帖)
(2010-02-17 20:19:34)
标签:
杂谈 |
分类: 精华转帖修法常看文 |
上师带我走近真实的佛(转帖)
上师带我走近真实的佛 作者:甘露水瓶 俗话说,将上师视为佛,得到佛的加持,将上师视为凡夫,得到凡夫的加持。上师的加持本无大小之分,如阳光普照大地,但信心的作用就好比是放大镜,可以汇聚阳光,点燃火把。 修行是冷暖自知的事情。自己修行中依上师的指导,一点一点破掉过去的执着,业障越来越清净,这个时候回过头来体会上师的引导和教法,会发现全都是那么精准无误的,我想来想去,只有精准这个词儿才恰当,它不仅仅是正确,它比正确还要了不起,这个怎么形容才能说得清呢?我在分析自己的种种问题和毛病的时候,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要从哪里下手,因为看那些问题,好象是纠缠在一起的乱麻,一个套一个,一个引发出一个,不知要从哪里解起。但是上师会出其不意地来一下子,我的问题就会像积木,一下子倒塌再也不能成立。我觉得,一开始对上师建立的信心,多少有些牵强的成分在里面,经论上是这样说的,所以我应该这样想这样做。但是随着修行的深入,上师的教法一点一点在自己身上起作用的时候,对上师的信心会日益发自内心,更加真实。经由实修产生的信心才会真正稳固,是理智而坚定的信心。一位真正的上师,你跟他的时间越久,对他的信心只会越深。 学佛之初我也知道佛很了不起,但是到底怎么样了不起?佛到底是什么样的?并不是真正知道。可是上师的教法,在慢慢去掉自己心中污渍的时候,我对佛、对一切事物的清净本质慢慢有了一个更接近真实的认识。我意识到,佛不是我原来想得那么教条和干巴,佛不是永远那样端端严严地坐着的才叫佛,佛也不是他会飞他就一定要飞给你看的才叫佛。佛不是这样干巴巴的。佛确实是不用你开口就能洞悉你的一切。但是在某种情况下,他一定要你开口跟他说话。这个时候他只有示现得跟凡人一样才会对凡人产生更大的利益。如果他本身应该示现得象个凡夫才会对你有更大的利益,但他反而示现得象佛一样神奇,那他反而不是佛了。 这个道理我是经历了很多心里的挣扎才接受和明白的。我原来常常想,上师既然知道我心里想什么,为什么还一定要装着不知道,一定还要我自己亲口说出来。后来明白,而且越来越深地体会到,上师只有这样做,才能教我认清我自己,因为每次亲口跟上师讲出来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心里还有那么多东西是不想暴露给上师的,我嘴上说出来的话也会那么伪善。更深一层的意思来说,如果我认为佛的境界具特定的相,佛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那我本身就已经又掉落在自己编织的虚妄的概念中了,佛是超越这些概念的,佛可以是一切,只要对所化的众生有利益。所以,佛会很庄严,佛也会很顽皮,甚至很疯。唉,实际上我在想,原来定义的那个庄严,它的范围实在是太狭窄了。真正的庄严存在于一切时一切处,存在于现象的背后而不是现象本身,实际上这话也不对,应该说,现象本身就是庄严。原来看到上师狼吞虎咽地吃东西会出坏想法,会想为什么不能斯文一些,活佛应该表现得超然一些才对,最好表现得对饭菜不屑一顾才好,活佛怎么能对吃饭这样的事情感兴趣。现在想起来这个想法太可笑了。上师这个时候,跟他穿着僧衣,端坐法座上的庄严形象相比,又有什么区别呢?有区别的只是自己的心而已。 上师真的是引导我们认识一切现象清净本质的明灯。他用各种方法去除我们脑袋里那些复杂又矛盾的概念,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现在我会想,即使上师会怒瞪着我(上师太慈悲了,对我这么劣根的人还从未怒目而视过),我也只应该看到怒目背后上师水晶般无染的悲心。这话说得仍然不到位,为什么要说怒目背后呢?怒目本身即是上师那永恒不变的慈悲本质。 2、作者:格让卓玛 我的文笔不好,写不出那么深刻的东西。我开始与上师结缘,因为他是活佛所以非常诚惶诚恐。记得刚开始打电话时,我都要向电话机磕三个小头,这也得益于在此之前,我已看过《入密明灯论》、《事师五十颂》等法本,后来上师知道后让我不必这样。在众弟子中,我应该算是很幸运很幸福的一个,在2002年上师第二次到北京之前,也就是佛母父亲去世那阵子,我一直与上师保持着联系,在上师的鼓励加持下几乎天天打电话,这事很多师兄都觉得不可思议,我哪来那么多话呀!我也不知道,当时大家都是不敢打电话。在这段时期,我感到上师是我见过的最完美的人,虽然在外在显现上我有过分别,但他的心灵深深触动了我,这是我对上师最开始的认识:具有最完美的人格。信心大增! 接下来的阶段,上师弟子多了,上师和我说的话逐渐少了,开始我不适应,以前都是海阔天空地聊。这时,开始慢慢体会上师的意思,凭着对上师的信心去和上师试着进行心的交流,或者这么说将上师相应法溶入自己的生活中,不必用言语执着于上师的外相。上师和我短短地交流一般都几个字:没关系,没事的,会好的。而且很多事以后都会验证是这样的,这一阶段我从心底认可上师就是文殊菩萨,就是智慧的化身!我也曾告诉上师我的感受:我还没认为上师是佛,但肯定是文殊菩萨。上师总谦虚的说,我哪有那么好。 去年从色达回来后,我心的历程又开始了一番波折,也是上师的加持在消我的业障。有天我在看电影《慧能法师传》,里面的很多话和情景让我深深震撼了,一刹那我立刻感到上师是佛,看完了就跪在上师面前忏悔,从心里感悟到上师就是佛,实实在在的佛,那一刻我泪流满面,长跪不起。即使是本师释迦牟尼在世,他对弟子对众生也是和我们的上师一样啊,充满了慈悲与智慧! 有了这种基础,上师知道我的信心情况就放手让我去面对自己的业障,去面对自己的痛苦,就有了今年种种的不顺、打击与挫折,其实这一切都是上师的加持。让我更加体悟无常,更加看清自己内心的执着,明白地狱是自己建给自己的,没有人强加给自己,明白别人的苦,从内心感受众生的苦,也是上师在加持我培养菩提心。让我明白了许多,放下了许多,并在上师面前发度众生的愿。现在依然在自己的业力中,虽然有时还会迷失但已不再害怕,有上师在我无所畏惧,烦恼障碍来的越多我离解脱也就越来越近了!都是好事,都是好事! 只有彻底敞开自己的心,去接受上师心的教导,并按着上师的教导去实行,无论上师让你做得有多苦有多难,只要相信上师在自己的身边从未离开过,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会过去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畏惧,可以怕的,其实最可怕的莫过于对上师信心的动摇。上师是佛,上师如何教我们就如何做,我们迟早也会成佛的,象上师一样拥有无边的慈悲与智慧去完成度众生的事业! 伟大的上师,如果弟子在这里有什么说的不对的话,以及自己的不精进和懈怠,诚心向您忏悔! 喇嘛千诺!喇嘛千诺!喇嘛千诺! 3、作者:甘露水瓶 宗萨钦哲仁波切有这样一段教言:这位外上师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他,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内在有些什么。假设你的鼻子上有一块污迹,在正要上台跳舞的时候,有人过来告诉你,鼻子上有一块污迹;你一定很感谢他,因为你在舞台上必须看起来很美才行。他所能做的就只是告诉你这回事,但是他所扮演的脚色非常重要;就像这个样子,外上师的功能如同镜子。 关于上师,我想很多人在依止的时候,都是已经看了很多的开示和经论的,但是在依止上师的实际过程中,是否真的想都不用想就能看到上师种种示现的深意,并且是用喜悦的心情接受呢?习气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执着一些东西。曾有很多人抱怨在给上师顶礼的时候,上师连看都不看他们一眼,好象根本不在意。很自然地就会想,上师怎么不尊重人。这也许是一个比较浅显的例子吧。我不知道今天是否存在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的弟子了。我看到的情况更多的是,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是这样的情况:即便上师以前为弟子做了再多的事情,只有一件事情让弟子想不通了,弟子都有可能从上师身边跑掉。 然后,这个事情也涉及到我们对上师的判断。什么样的上师才是真正的上师?引一段宗萨钦哲仁波切的开示:“西藏喇嘛用的杯子,又是银的又是金的,把这个杯子卖掉,可以喂依索匹亚的许多小孩一个月,这样讲之后,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也不能忘掉,这种简朴、谦逊、谦虚,可能是虚伪,对于某些喇嘛或某些人来说,怕损失掉简朴、谦虚的形象,这是很大的痛苦。从这个角度来说,仁波切反倒羡慕那些想做就做的人,那些人身上可能有四支劳力士表,两支戴脚上,两支戴手上,仁波切讲的意思是说,我们不能依靠理性系统得出结论,谦逊、平静不见得能够帮助你成佛。” 想要评价上师甚而判断上师的境界是困难的。上师曾多次说,只有佛和与佛一样的人才知道上师的境界,因为上师的境界完全取决于上师心相续的功德。对这句话我深信不疑。我们凡夫没有能力看到上师的内在,我们擅长的只是对相的执取并由此形成自己的判断。但是相很多时候带有很大的欺骗性。包括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对现象的执着比比皆是。这样的执着阻碍我们见到真正的佛。我们确实是想证悟实相,但是很多时候,都把自己对于善、庄严、慈悲的种种判断和概念当成了实相本身,加诸在上师和佛的身上。 4、作者:深深深忏悔 现久美多杰堪布讲授《入菩萨行》时说道:我们认为那些手持转经轮的人,很迷信!怎么可能这样绕一遍就有几千遍的持咒功德呢?不可能!其实,佛法是很不可思议的,你怎样做都可以,你们一些去过西藏的人就看过,在开阔的地方挂满了经旗,他们认为风撩起经旗一次就有念诵经文一遍的功德,看起来好象是假相的样子,受西化影响较深的人比较注重理性,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而西藏人的思想比较单纯,上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很单纯!但,当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佛法的话,我们就会发现‘的确就是这样子!’现在我们做大礼拜、唱诵仪轨、禅坐、念阿弥陀佛….,这些都只是不同的修行方式而已,在我们家乡,有些人从嘉荣做大礼拜一直拜到拉萨,一千多公里没有空过,这在我们一般人眼中是很没有意义的!还有,汉传佛教这样慢吞吞地唱诵仪轨有什么意义呢? 你们自己想一想!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了解真理啦!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让我们了解真理,因为我们的根器狭窄,所以无法使每一件事情都成为我们了解真理的助缘,因此佛陀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不同根器的众生,当经过这样慢慢地引导以后,我们的心就可以越来越开阔,当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成为你认识真理的智能时,你走路、开车、打球….都是修行,因为我们现在还没办法这样,所以才必需透过念诵、持咒…等制式的仪轨来修行;你们不要把文化当成究竟的佛法,西藏人转绕佛塔也只是文化而已,不然汉传佛教没有绕塔的习惯,那么汉传和藏传的佛法是不是一样呢?佛法都是一样的,同样地,你们也不可以否认转经轮的功德,认为它迷信,这是不可以的,用不同的文化来了解佛法的方式就不一样。” 5、作者:若有欢舞 然后,这个事情也涉及到我们对上师的判断。什么样的上师才是真正的上师?宗萨钦哲仁波切说,西藏喇嘛用的杯子,又是银的又是金的,把这个杯子卖掉,可以喂依索匹亚的许多小孩一个月,这样讲之后,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也不能忘掉,这种简朴、谦逊、谦虚,可能是虚伪,对于某些喇嘛或某些人来说,怕损失掉简朴、谦虚的形象,这是很大的痛苦。从这个角度来说,仁波切反倒羡慕那些想做就做的人,那些人身上可能有四支劳力士表,两支戴脚上,两支戴手上,仁波切讲的意思是说,我们不能依靠理性系统得出结论,谦逊、平静不见得能够帮助你成佛。 这段稍微有点没有看懂。能不能进一步说明一下。 6、作者:甘露水瓶 这一段我只说我的理解,不对的地方先行忏悔。 就是我们在判断上师的时候,拿什么来判断?什么样的上师才是真正的上师?到底上师对于一个弟子来说,他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才能令你受益、令你解脱? 我们都喜欢传统美德,比如简朴、谦逊等等之类的,如果一个上师示现成这个样子,符合我们对传统美德下的定义和理解,我们会认为这是一个好上师,一个真正的上师。但是有的时候,弟子能不能成佛不是靠上师示现传统美德得来的。在上师该对治弟子某一方面的问题的时候,他可能示现出完全相反的样子才更能调伏弟子的问题,虽然从实际上来说真正的上师绝不可能贪婪和自大,但对弟子来说,如果这样示现更能对治他的问题,上师就会这样示现。 对宗萨钦哲仁波切的那段话,我的理解是:有的人可能会刻意保持一种谦逊、简朴的形像,有的时候这是出于一种虚伪,有的时候是出于担心失去自己在他人心中的那个地位和好印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仁波切倒更欣赏那些愿意以真面目示人的人,反倒来得直接和磊落。 最后那句话我觉得很重要,很震撼:谦虚、平静这些特质,不一定能帮你成佛。这个要解释的话不知道怎么才能说得透,不过看一下马尔巴怎样对米拉日巴,还有帝洛巴如何对那洛巴,就是最好的说明。 上师的示现全都是对应弟子的情况来的,弟子有什么问题,哪个地方不清净,上师就会示现成什么样子。就在宗萨钦哲仁波切的另一篇开示里也说过,上师要你去建房子,你就去建,费了很大劲建好之后,上师要你去把它拆了,那你就欢欢喜喜地去拆。这个例子中,我对比了一下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想,我想我很难保证在拆房子的时候不起嗔心和邪见。但是如果认为这房子是我费了这样大的劲盖的,上师让我拆真是不讲理,这个时候本身就说明对自己盖的房子起了执着了,已经不清净了。拿这个例子来说,我们传统上会认为弟子这样辛苦盖好一个房子,上师发自内心地说:谢谢,然后特别尊重弟子的劳动成果才符合我们对美德的定义,才会认为这是一个好上师应该做的事情,但从对弟子的帮助来看,如果需要弟子再拆房子才能清除弟子的业障和违缘,上师就会要求弟子再把房子拆了。所以说,上师示现出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样子并不一定对弟子有帮助。 不过一般来说上师为了保护弟子的信心,都不会让弟子拆房子的。所以这个年代像米拉日巴尊者那种对上师具大信心的人几乎就没有,但是人家那样一世就成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