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博客首页推荐)
晚上回到家,彤彤小老师继续给妈妈讲今天在幼儿园里学到的国际象棋知识。
彤彤说了:“今天我们还是学马怎么跳喔。”
母子俩拿出了国际象棋,摆好,彤彤要了白棋,妈妈只好要黑棋了。彤彤先拿了一个马在棋盘上跳起来,妈妈仔细看了,他跳马的方法都是正确的。
彤彤说:“今天老师让小朋友都在大棋盘上去跳了马的,老师还表扬了我呢。”
妈妈问:“老师都怎么表扬的呀?”
彤彤说:“还不是说我跳得好呀。”
母子俩摆好了棋,彤彤要求妈妈和他下一盘,妈妈答应了。当然都只是简单的走了,主要是掌握每个棋子的走法和吃子方法。于是一来二去,棋盘上就只有少数的棋子了,彤彤数了数,妈妈还有七个,他自己只有六个。可是再走没两步,妈妈就不小心的被彤彤吃掉了王,只好投降了。彤彤高兴了,要求妈妈再来一盘。
妈妈这次吸收了上盘的经验,每走一步都会给彤彤讲,提醒他的棋子不要被妈妈的棋子吃掉。彤彤必竟还小,看不到下一步棋的,所以这盘妈妈走赢了。当妈妈宣布这盘妈妈赢了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是彤彤老师大哭起来,嘴里闹着:“我不下了,不想下了,不跟你下了。”妈妈立马就明白了,这彤彤也是个只能赢,不能输的主儿。
妈妈说:“你想赖皮呀,刚才你赢了我都没哭呢。”彤彤把棋盘上的棋用双手一划,棋子掉来满地都是,爸爸在旁边正想说话,妈妈估计他是想说让妈妈让着彤彤。但妈妈制止了他。很生气的看着彤彤哭,等彤彤哭了一会儿,妈妈说:“你哭够了没?没哭够就继续哭吧。”彤彤看妈妈这个样子,扑了过来,双手在妈妈身上还拧了一把。妈妈立即把他推开。厉声喝到:“给我站好!”
彤彤一看妈妈发怒了,边哭边说:“我不下棋了,我再也不下棋了。”
妈妈收起棋和棋盘,递给旁边的爸爸:“来,爸爸,把棋拿去扔垃圾桶,彤彤不想下棋了。”
爸爸做势要起身去扔棋,彤彤赶紧拉住妈妈:“妈妈,我不了,我要下棋。”
这时妈妈就开始给他讲道理了:“儿子,你怎么能这样呢?只能赢不能输,有这个道理吗?”“没有”彤彤哭着说。“下棋是有输有赢的,就连谢军阿姨(彤彤爱看她在《幼儿画报》上讲的怎样下国际象棋)下棋也有输的呀!”妈妈对着他讲。彤彤瞪着一双含着泪的眼睛问妈妈:“她是冠军,她怎么会输呀?”“谢军阿姨当冠军也不一定是每次都能赢呀,她能当冠军是因为她平时学棋时很认真,很刻苦,而且她跟别人下棋输了也不象你这样,而是在想自己哪里走得不好,自己为什么会输给别人,然后找到解决的方法,这样她下次下棋就不会输了。”“那她要是还是输呢?”看看吧,这小家伙心里不定在想,她再输她还是会哭的。“她要再输她还是会找到怎么输掉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最后一定会战胜别人的。”
看着彤彤还想问的样子,妈妈赶紧地打住了他的话,让他这样问下去,妈妈也会被他绕进去的。妈妈拉过他到怀里,摸着他的头(给他点甜头),人家可好,趁此整个身子都靠在了妈妈身上。
妈妈轻声的但很坚定对他说:“儿子,妈妈现在告诉你,首先,下棋是有输有赢的,这次输了不要紧,还有下次可以赢回来。第二,要想赢棋,得靠自己的真本领,不是靠自个儿哭就能哭来的,懂吗?(彤彤点点头)在家里,爸爸妈妈可以让着你,到外面去,谁会让着你?谁又该让着你呢?”
彤彤说:“没人让着我。”
妈妈继续说“对,再怎么哭也不会有人让你的。这第三呢,你要想赢,可以呀,只要你下得过别人,你自然就会赢了,要怎样才能下赢别人,要靠你平时认真听老师讲,回家来多练习,知道吗?”
彤彤用手背在脸上横着擦了一把,看着妈妈说:“妈妈,我知道了,我在幼儿园里要好好认真听老师讲,回来讲给你听,和你一起多练习,我一定会刻苦的!”
妈妈摸着他的头,赞许地说:“对,这才是妈妈乖宝宝嘛。”
彤彤问:“妈妈,那第四呢?”
“……”妈妈无语,敢情还听上瘾了呢。
说实在的,妈妈就彤彤这种表现很担心,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家人和亲戚朋友都是捧着的,每个孩子都强调“自我”,小小年龄就形成了什么事都自己说了算(不管是什么方式交换来:有哭的、闹的、打的等等)的“规矩”,感觉什么事情都是在他的掌控之中。当孩子慢慢地长大了,接触的人和事渐渐多了的时候,好多事情再也不象小时候那样用哭、闹、吵、打交换得来的,当一切再也不象以前那样理所当然,孩子就会觉得委屈,这样慢慢会让孩子消极起来,以至当前面有逆境的时候就采取退避的方式来对待。
妈妈觉得,家长就孩子“输”与“赢”的这个问题上,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学会如何“赢”的学问和技巧,以及树立“赢”的决心。并且要告诉孩子,任何人在一生中都不可能不经历挫折和失败,告诉并鼓励他在挫折和失败面前要有勇敢和坚强的态度,要乐观并积极的去战胜它们。
或许妈妈还做得不够好,在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妈妈还得学习学习再学习,真是教育尚未成功,妈妈还需努力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