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君超:最初的坚持 不变的关切

(2015-06-16 13:58:17)
标签:

教育

清新时报

王君超:最初的坚持 不变的关切

http://s8/mw690/001NCeZLzy6T6LqRp4Pa7&690不变的关切" TITLE="王君超:最初的坚持 不变的关切" />

□ 张 晔

在《清新时报》已出版的128期报纸的边栏里,从来没有出现过他的名字。但是每一届清新报人的心里都从来没有忘记过一个事实——我们的第一任指导老师,是王君超。


112日的凌晨,游学英国的王君超老师在微博上转发了“清华大学清新时报”的晚安旧闻,并评论说:“不是‘忌讳完美’,而是‘不能永远完美’。” 这位已经光荣成为“微博控”的老师,目光游走在天南地北国家社会热热冷冷的话题之中,却从未曾忽略过对一个角落的关切,因为那里,是《清新时报》。


在《清新时报》的合刊中,草创时期那些不定期出版的薄薄纸张已经泛黄,而十年后,当我在一个午后坐在王君超老师的办公室里,听他聊起当年清新的故事,在静谧的时光中,顿生穿越之感。


那是一段老师与学生都激情似火热情贲张的日子,年轻的王老师带着几个更加年轻的学生,为一张学生报纸的诞生和发展前后奔走。


没有编辑室,“那就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开会。”

没有飞腾,“画版的纸都是我从《新清华》借来的。”

没有印刷点,“两个女生凌晨时分跑到北大附近家属院找打印店,我打了好多个电话才找到她们。”

没有影响力,“当时报纸出来还曾一份份的往其他高校寄。”

……

筚路蓝缕的时候总是痛并快乐的。在王老师对清新幼年的记忆里,有院务会上对办报方针的激烈讨论,有周末还要跑到学校办报的忙忙碌碌,有亲自上手写评论、带出第一代评论员的欣然喜乐,还有每一次签大样、见证清新每一次成长后内心的慰藉。


2011年的秋天,在王君超老师的报刊编辑课的课堂上,我和我的同学们模拟了一次清新时报社编辑培训会,当PPT上一页页闪过早年清新的版面,当我们对比前后九年的版面变迁,我看到台下的王老师神采飞扬的样子。果然,他在点评时迫不及待地走上讲台,拿起最早的合刊:“当年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因为……”


我知道,那一刻,他的心肯定是温暖的。因为最初的坚持,凝聚成一段最美的时光。


直到今天,我还记得他在院馆的楼梯上驻足问我“最近清新怎么样”时的笑容,记得他在院庆时清新与搜狐合作直播时不厌其烦的帮助,记得我们在微博私信中每一次关于清新的聊天……尽管王君超老师早已离开清新时报社指导老师的岗位,但是这十年来点点滴滴的关切,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


(这是2012年11月的一篇旧文,因新闻单位采访参考的需要发布于此,谢谢《清新时报》前总编张晔撰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