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君超:未来报业,何者为王

(2013-10-11 17:14:16)
标签:

内容为王

渠道为王

关系为王

雷石东

菲利浦·迈耶

未来报业,何者为王

王君超(《中国报业》2013年10月上卷首语,P6)

http://s1/mw690/597b397fzx6DleI5lDy80&690

    内容、只有内容,才是报业泰坦尼克号的自救之道。几天前,针对微博上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如何依靠视觉保持尊严”的话题,我如此附议道。

 

     其实,在满耳“渠道为王”、“关系为王”的喧嚣声中,如此“执迷不悟”的,还有“内容为王”论断的提出者、美国维亚康母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石东。

 

       20027月,作为全球最著名的传媒公司之一的掌门人,雷石东曾在北京宣称:传媒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必须坚持的一个理念——任何传媒的基础是内容,内容可以创造品牌,可以成就未来,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有价值的信息,如果用一个词汇来形容内容对传媒的重要,那就是“内容为王”;时隔11年,在媒介融合的快速发展的“微时代”,他又于今年25日在南加州大学高调宣称:“我经常说内容为王。内容就是这个(媒体)王国的君主和媒体工业的最高价值。”[i]   在社交媒体时代,雷石东仍不改其“内容为王”的初衷,对那种“渠道为王”、“关系为王”的观点,无疑是沉重的一击。

 

     2005年以来,美国学者菲利普·迈耶提出的报纸消亡论的观点由学界引入国内,并获得较大认同。报界由此普遍增强了危机意识,我国报业也走出狭隘的纸媒概念,开始了媒介融合的转型。作为主流媒体代表的人民日报,还留下了与姚晨微博粉丝量对比发行量,并由此引发危机意识的一段佳话。

 

    在我国报业转型的过程中,涌现出全媒体、二维码、云报纸、新闻APP、官方微博、微信公共帐号等“融媒体”形式,令人目不暇接。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家只顾找“渠道”、谈“关系”,却让“内容”却坐上了“冷板凳”,难怪业界有了内容为王应该让位于渠道为王、关系为王”的说法。

 

     作为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一个著名论断,“渠道为王”强调通过良好的销售渠道来赢得客户。在报业市场,“渠道”也是异乎寻常地重要。比如,对于经常飞行的常旅客来说,“机上报刊”就拥有了其他纸媒所没有的“渠道优势”。但是,如果徒有“渠道优势”而内容不堪入目,那么这个“渠道”也就失去了“为王”的意义,甚至有沦为“草头王”的危险——因为人们会对该媒体的品牌产生抗拒心理。

 

     “关系为王”是“渠道为王” 在“微时代”的升级版。毋庸置疑,在社交媒体上,“强关系”和“弱关系”盘根错节,离开粉丝的“关系网”,媒体微博或微信公共帐号寸步难行。但在另一方面,有很多“关系”本来就是“内容”带来的;维持与媒体与粉丝“关系”的杀手锏,仍是内容。

 

      不管“渠道为王”还是“关系为王”的提法,对于报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其各持一端的局限性。试图将“渠道”和“关系”强调到“为王”的地位,甚至认为它会代替“内容”的观点,非但经不起推敲,也无益于报业的成功转型。在菲利普·迈耶为“报纸消亡论”开出的疗救之方中,强调的恰恰是内容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报纸大限来临之际,更需要唤起报业的社会责任感,并重视高质量的解释性报道,以满足那些有“新闻瘾”的受众。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如果把大学比作一列火车,清华北大是软卧,其他名校是硬卧,一本二本是硬座,三本专科是站票,成教是挤厕所的。到了目的地,没人在乎你是怎么来的,只在乎你能干什么。”如果把这段话中的“大学”置换成报业,把清华北大等置换成“品牌”(及其背后的“关系”);软卧、硬卧、硬座等看成是“渠道”,那么,不管报纸本身是如何到达受众手中的,也不管它目前的“关系”有多硬气、多有人气;其内容才是终端用户最为关心的。“笑到最后”的,依然是内容!              (文中浅黄色文字为原稿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