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中学生开微博——答北师大万宁附中的同学们

(2013-04-27 10:10:55)
标签:

中学生开微博

万宁

媒介伤害

杂谈

我看中学生开微博

——答北师大万宁附中的同学们

王君超

来源: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n/2013/0427/c40733-21301229.html

http://s9/mw690/597b397f4db4e5c425688&690

亲爱的同学们:

很高兴能在第23届书博会期间继续和你们探讨网络阅读,希望它能成为“书香万宁、全民阅读”的一个新话题。生逢这个时代,你们真的很幸运。我在刚上初中的时候,由于课外书奇缺,连借到一本没有封面的《三国演义》都要激动好几天,更不用说能像你们那样参加全国性的书展和进行网络阅读了。我在14日的演讲开头说,希望大家一方面继续重视纸媒时代的阅读,特别是对经典著作的“细嚼慢咽”;另一方面也要适应网络时代的阅读方式,从微博读懂中国。

微博不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伟大发明。正像我在演讲中所说,它不但便于传播信息、分享观点、联系朋友和行使表达权,而且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真实的中国和世界。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当我问到有多少人有微博时,大多数的同学都举起了手。这让我想起了几天前的一则媒体报道:某地随机抽样的结果表明:78%的小学生、90%的初中生都有微博。

那么,中学生开微博,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正像你们中的一位同学给我提的问题:“微博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我当时明确地回答这位同学说: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肯定是利大于弊;但在另一方面,衡量微博的利弊,也取决于你们如何使用它。我在讲了微博的诸多好处之后,也给大家讲了一个“13岁现象”,那就是美国13岁的女孩梅根因为在社交媒体上被侮辱而含恨自杀;中国13岁的女孩张殊凡因接受电视采访时批评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而被辱骂;刚过13岁的童星林妙可在微博晒照片而遭到污言秽语的攻击。我当时告诉大家,这几位花季少女遭到的网络攻击,都属于“媒介伤害”。对于未成年来说,由于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心理素质不够强大,“媒介伤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微博或其他社交媒体在方便我们认识世界、增长见闻的同时,也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那么,作为未成年人是否可以开微博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同时告诫大家不能上瘾,以免耽误学业。

有一位同学向我提的问题是:“老师让开微博,家长不让开怎么办?”我当时告诉大家,就像香港电影分级一样,对于12岁以下的儿童来说,有的电影需要在家长的辅导下才能观看;有的则根本就是“少儿不宜”。所以,既要让那些不了解微博的家长了解微博,同时也希望大家不要拒绝家长的辅导,以免在微博上被谣言及各种“违法不良信息”所误导,或者受到“水军”舆论的欺骗。使我欣慰的是,你们小小年纪,就知道什么是“水军”,这说明你们的老师是给大家种过“牛痘”、打过“预防针”的。

一位女同学问我:如何在微博上分辨微博言论的真假与好坏?我的回答是,这需要大家培养媒介素养。在国外,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教材都有这方面的内容,即教会孩子们如何看电视和分辨网络信息。我希望大家培养的“媒介素养”,也就是希望同学们正确认识微博发布的大量信息是真伪并存、泥沙俱下的,因此大家只有提高辨别能力,才能趋利避害;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对信息质疑、反思、分析和比较,而不是对微博上的各种信息照单全收,要习惯“打问号”和多问几个“为什么”。

还有一位同学显然在微博上接触过攻击性的言论,因此问我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当时举例说明:遇到类似情况时要保持良性互动,而不要“扭曲沟通”。一旦遇到不雅不敬甚至侮辱谩骂的言论,首先不能“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将对方“拉黑”了事,或者与其对骂甚至“约架”;而要以诚相待,经过进一步的对话消除误会和不良情绪;对于严重的骚扰与语言攻击,则要采取投诉的方式,提交给微博管理员处理。

总之,我希望微博能成为大家健康成长的网络平台,通过微博真实地认识中国和世界。我在最近的几次公益演讲中,都提到“微博改变中国”。希望微博汇集我们每个人的“微力量”、正能量,朝着正确的方向继续改变中国。(此文修订稿刊于《光明日报》2013年04月27日第6版,见下图)

                      王君超      http://s14/mw690/597b397f4db4e31c07dc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