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的丁屋(图)

(2010-04-27 00:50:52)
标签:

香港

新界

丁屋

女性歧视

基本法

房产

http://s14/bmiddle/597b397fg8500116404bd&690&690

在新界元朗区的观音山、大帽山、莲花山及鸡公岭等崇山峻岭间,分布着香港最大的一块盆地。除了驻港部队的两座军营,“丁屋”是这一地区最为引人注目的风景。

 从九龙塘驱车约20分钟,就到了锦田、八乡地界。但见道路两旁分布着成片的楼房。这些民居一般不超过3层,类似内地富裕农民所盖的自住小楼。不同的是,它们都有着一个十分有趣的名字——丁屋。

 顾名思义,“丁屋”即“男丁之屋”,特指新界原居民中因添丁而获准兴建的房屋,正式名称是“小型屋宇”(Small House)。

    “丁屋”是香港英国殖民地时期采取的一项怀柔政策。据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政府在出台发展新界计划时,为得到原居民的支持而于197212月实施了这一“小型屋宇政策。规定年满18岁,父系源自1890年代新界认可乡村居民的男性香港原居民,每人可建造一座3层高、每层面积在700平方呎内的丁屋,无需向政府缴付地价。

   http://s11/bmiddle/597b397fg85001639cefa&690&690

    这一政策赢得了新界原居民的支持,受惠男性约有24万。但是,该政策却遭到一些非原居民市民及联合国消除妇女歧视委员会的反对,他们质疑“丁屋”政策下原居民特权的合法性以及对妇女的歧视。

    香港回归后至今,虽然围绕“丁屋”政策的存废一直争论不休,包括香港的建筑用地日益减少,是否允许新建“丁屋”超过3层;以及是否允许“丁屋”自由买卖。

如今,“丁屋”的存续不仅有着“保留传统”的意义,而且还有一层特殊的政治意涵,即它可显示回归后的香港政府对《基本法》的尊重,有利于维持香港政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增强港人对“五十年不变”的信心。因此,到香港看“丁屋”,也是了解香港社会的一个必要去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