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江山日月明——小说《湘夫人》第十八章节选
(2019-03-14 08:48:26)分类: 其它 |
……
巳时二刻,大明永乐皇帝朱棣在太和殿接见了前来朝贡的朝*鲜使臣。他头戴金色冕冠,身穿盘领窄袖龙袍,拦腰束着包金雕花玉带,高高在上的威严端坐,全身散发着浑然天成的王者之气,如同一尊宝相庄严的神像,丝毫看不出有什么犯难疑虑。
杨荣、解缙、王宁、夏元吉等人均站立两旁,渤泥国、苏禄国、帖木儿的使臣因朝贡未去,也受邀在列。因太子被禁闭在东宫,对外称病,便由皇长孙朱瞻基代父出席。
朝*鲜使臣低头趋步上殿,行了三跪九叩大礼,呈上朝*鲜国王的奏疏,朱棣命夏元吉诵读。
夏元吉展卷读道:
“臣朝*鲜国王李芳远,上奏天朝父国大明皇帝陛下,自蒙高皇帝圣恩,钦定‘朝*鲜’国号,延绵至臣,备沐圣恩。今皇帝陛下北征凯旋,特命使臣进贡人参三百支,海豹皮一百张,侍女二十名,火者六十名,战马三千匹,以为贺敬之礼,祈请皇帝陛下笑纳。大明若有所使,臣当谨守父子之道,随时听候天朝诏令。恭祝父国皇帝陛下圣体安康,万岁万万岁!”
朱棣笑道:“这李芳远还算知礼,这一回朕倒挑不出他的错处来了。”
朝*鲜使臣跪伏在下听了,心中不由得一宽,只听朱棣在上轻轻咳嗽了一声,吓得忙又端正身子,以头贴地,纹丝不敢动,只听朱棣说道:“这使臣跪拜姿势倒是端正,比上次那个好多了。”
使臣忙回奏道:“启奏大明皇帝陛下,自从上次使臣跪姿不正,冒犯天威,被皇上当廷杖毙,臣等每每出使之前,总要练习跪拜数日,臣是自十数人中挑选出来的。”
一旁的文武大臣不由得大笑起来,朱棣也撑不住笑了,遂道:“好了,难为尔等倒有一片忠孝之心。平身,赐宴。”
使臣抹了一把汗,松了口气,站起身来。膝盖已跪得酸痛,却也直直站立,唯恐损了仪表。
菜肴一道道的摆上来,朱棣和众人饮过三杯之后,陪宴的大臣便起身自去和各国使臣碰杯劝酒。
朱棣夹了几箸菜,遂回头问身边的小太监宋天道:“这半年朕用的御膳总有一股子药味,马云说是让张义和御膳房商议着弄的什么药膳,给朕调理身子的。朕都吃腻了,说了几次,总是拗不过他们,一个一个的越发大胆,连朕的主都做了。今日这菜肴似乎和平日不同,又家常又爽口,是谁做的?”
他右手的朱瞻基却早已听到,忙走上几步,躬身道:“回皇爷爷的话,是我母妃亲自下厨做的。”
朱棣惊讶的问:“太子妃亲自下厨做的?这也太给朝*鲜面子了。”
朱瞻基道:“母妃并不是为了朝*鲜,而是为了皇爷爷。母妃说,从前在北平时,经常可以为翁姑亲自下厨,如今皇上国事繁忙,许久没有吃到媳妇亲手做的菜了。我父王平日也时常提起,说皇上操劳过甚,他身为人子,对皇上尽孝不够,心怀愧疚,要母妃和孙儿也多孝敬皇上……”
朱棣心中一动,却听下面席上突然爆出一阵大笑,遂问道:“卿等在笑什么?”
夏元吉手里握着酒杯回头道:“回皇上,臣等和各位使臣对对子呢。”
朱棣笑道:“你们都是进士出身,和使臣对对子,这不是欺负人吗?”
内中的苏禄国使臣回道:“皇帝陛下莫要小瞧了臣等,臣等仰慕中华文化,也习学了不少汉家文字,刚刚朝*鲜国使对的对子就极好,连解学士都说好,还说让他参加科考,说不定能中个进士呢。”
朱棣道:“哦?对的什么,说来听听。”
杨荣道:“回皇上,是臣出的对子,上联是狗牙蒜上狗压蒜。此对虽然俗浅,却也难对。使臣对道,鸡冠花下鸡观花。”
朱棣笑道:“难为使臣,竟对我大明的一花一草都知之甚详,倒是个人才。”
朱瞻基笑道:“既如此,这使臣也算是弘扬我中华文明,不如让孙儿替皇爷爷赏他个什么吧?”
见朱棣微微颔首,便从腰间扯下一块玉佩,向朝*鲜使臣朗声道:“那次我出门玩,一吊钱买回了两块玉佩,一块是三阳开泰佩,我父王随手给了马云。一块是这个流云百福佩,虽然价值不高,但是意思却好,赏你吧。”
使臣得此,真是意外之喜,又见朱瞻基递过来,激动得跪伏在地,双手接过:“谢皇长孙殿下赏赐。臣捧回朝*鲜,定要供奉起来,为传家之宝。”
朱棣愣了一下,回头低声问道:“瞻基啊,马云是朕的近侍,朕平日也赏了他不少好东西,你父王怎的拿你小孩子买的不值钱的玩意给他?”
朱瞻基笑道:“孙儿也是这样说的,孙儿说,马云在皇爷爷身边,什么好东西没见过,给他这个也不怕他笑话。可是父王说,马云当差勤谨,侍奉皇上十几年,无一处不尽心,我们身为子孙,都不能像他一样,本该重重赏他,可是太子不能贿交近侍,给他这个,只是略酬他勤勉奉上的心意而已。”
朱棣点了点头,脸上换了笑容,高声向众人说道:“今日你们既有兴,朕也出一联,是道衍师傅出游前说给朕的,若谁对好了,朕也是有赏的。这上联是,万方玉帛风云会。谁来试试?”
众臣听了,暗暗皱眉,这个上联文字上并不难对,不是那种刁钻穿凿的鳏对。只是如此气势磅礴,下联若只求文字工整,气势弱了,不免匹配不上,贻笑大方。一时竟无人开口。
朱棣笑道:“怎么?无人能对?才还说你们都是才子呢。”
只听一人应声道:“这有何难,让孙儿对来试试。”
朱瞻基说着走到殿中央,用清脆的童音大声道:
“万方玉帛风云会,一统*江山日月明。”
一言既出,众人轰然一片喝彩。
朱棣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好孙儿,原来你不仅骑射功夫好,有勇有谋,文才也这样出色。”
朝*鲜使臣叹服道:“天朝大臣都是才学之辈,皇长孙更是人中龙凤,果非凡人。”
杨荣不动声色地说道:“国使只见了皇长孙这般,还不曾见我太子殿下贤明仁厚,以德服人。还有汉王殿下,骁勇无比,顾盼生辉,经常自比于能征善战的秦王李世民呢!”朱棣听了,不易觉察的皱了皱眉头。
朱瞻基笑道:“皇爷爷既说孙儿对得好,孙儿就要向皇爷爷讨赏了。”
“你想要些什么赏赐?”
朱瞻基道:“孙儿想要皇爷爷北征时砍得卷刃的那把刀!”
朱棣本以为他要替朱高炽求情,当着众多使臣,万一这孩子不知轻重当众说起,难以答对,却不想朱瞻基会要这个!遂释然笑道:“这倒不值什么,只是元吉他们本就不愿朕亲征,整天在朕耳边絮絮叨叨的,拿了这个赏你,更要让他们说朕教导子孙好勇斗狠了。”
夏元吉在一旁一笑:“皇上有皇上的决断,臣有臣的本分,想到什么,自当对皇上直言不讳。”
朱棣笑着点头道:“元吉爱我,朕心知之。”
却听朱瞻基说道:“皇爷爷几次御驾亲征漠北,并不是好勇斗狠,而是因为那些敌虏有禽兽之性,即使向他们布施天地一样的恩泽,他们也不知道感恩戴德,只能暂时降服很快又会背叛。昔日大禹征讨苗地,周文王出兵崇密,都是迫不得已之举。皇爷爷九五之尊,享有四海各国的贡奉,岂不自乐?甘冒矢石,亲帅大军,长途跋涉,是想将这些敌虏驱逐于远荒大漠,让他们一个也不敢接近我国的边塞,使大明的臣民子孙永享太平安乐之福。”
朱棣听了,开怀大笑道:“孙儿的话说到朕的心里去了。朕定年号永乐,并不是要自己安乐,而是要让天下百姓永远太平安乐!”
解缙在旁笑道:“怪不得皇长孙这一对对得好,原来对的不仅是文才,更是心胸气度。”
朱棣点头笑道:“这话说的是。哎,这对对子可是你的长项,你今日怎么一直不说话?”
解缙道:“皇长孙如此才思敏捷,胸怀天下,臣倒不敢搭言了。”
朱棣道:“今日使臣都在,也不能轻饶了你,总要说点什么,为今日宴会添点雅兴啊。”
解缙躬身道:“臣今日见了一幅画,倒是感慨颇多,正好带在身上,请皇上赏鉴。”
说着从身边取出一张画,杨荣和他各握了两角,呈到朱棣面前。众人也聚在两边看去,只见画面上是一只威武的猛虎,身边一只幼虎,亲昵的在猛虎身边磨蹭嬉戏。颜色尚新,显是新画的。
朱棣道:“倒是画的极好,怎的也无题跋落款?有画无字,失了意趣。”
解缙道:“皇上,臣愿当场题写一诗。”
朱棣吩咐道:“好,取笔墨来,让解学士题诗。”
解缙将画铺于一旁的桌案上,抓起毛笔,挥笔写下数行字,而后呈至朱棣面前。朱棣读道:“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心头一震,至此终于明白了解缙献此图画的用意,半晌不说话。
却听朝*鲜使臣说道:“果然是大明第一才子,出口成章,臣等今日大开眼界。”众人跟着一片啧啧称赞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