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0走开 70摇摆 80节拍 90呐喊

(2008-07-04 10:16:38)
标签:

精舞门

娱乐

前有《功夫熊猫》后有《全民超人》,似乎夹在其中的中国娱乐片《精舞门》显得有些尴尬。站在电影院看排片表的时候,我和我亲爱的S先生毅然选择支持国产导演,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讲,未看先评论国产的不如舶来的,中等成本制作比不过耗资上亿大片未免有失偏颇显得过于武断。

作为一名影人,我向来抱着事物具有两面性的态度来看电影;作为一名影人家属,S先生一直认为中国部分影评人和少数观众口舌之毒到了让人咋舌的地步。事实证明,面对林立的报道和众说纷纭的中国娱乐歌舞大片《精舞门》,首先冲着中国第一部青春歌舞大片而言,就有了被攻击谩骂的炒点。这似乎成了很多人的习惯,凡是国产标榜“第一”“首部”“巨制”等等,一定会遭到有理无理的攻击。在支持国产上,娱乐界的爱国之心瞬间荡然无存,充满了苛刻和挑剔。

平心而论,作为一部商业娱乐片来说,在这个炎炎夏日《精舞门》还是颇有看头的。我和S先生共同的观点是这部片虽然存在商业化的套路,以及剧情上稍显凌乱,却并非一部所谓的“彻头彻尾的烂片”,这显然太不符合事实。光从周末过千万的票房来看,市场说话的声音就足以反驳这个荒唐的论调。

且不论剧情、镜头、色调专业行家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我们从另一角度切入。郭德纲先生在面对外界的批评时调侃说“观众乐不乐没关系,相声关键是要教育人”。对于那些批评家来说“娱乐片观众说好看不算,关键是要有艺术内涵”。

他们频频把《精舞门》同《少林足球》、《大灌篮》并列一起比较,说不过拾人牙慧而已,打着功夫的旗号笑谈街舞。S先生是对武术颇有研究的,观影后遗憾地说那些评论打着功夫旗号幌子的所谓某家们,才是需要真正补习中华文化的真正缺乏者。无论从技巧和舞武结合的角度来看,《精舞门》与此两者最大的功夫差异是导演把中国真正的武术融合于街舞之中,而并非摆摆POSE徒有一个功夫的架子。如果有人记得《少林足球》的话,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其中不过充满特技技巧,不得不说让人眼前一亮眼花缭乱。不过这些所谓的少林功夫在大众面前也许足够,在真正懂功夫的高手眼里明显可以看到没有功夫的真正内涵,不过做了功夫的魔幻诠释而已。同理《大灌篮》更是大拼盘,点穴、太极等等,谁能说这就是中国的真功夫,哪位高手用如此神奇绚烂的手法来对付敌人?

反之,光看《精舞门》导演傅华阳的背景,与少林寺有着很深的渊源,是少林寺方丈的俗家弟子。电影里泰拳、蝎子功、猴棍、少林拳法等等,习武之人一看便知,一招一式是中国武术文化的真实表现。包括在舞蹈里,从细节上都可以看到有着少林功夫的招式的幻化,并非魔幻的影像特技,是真功夫的表现。光凭这点,就足够把一些嚼舌根的人驳斥回去。拜托研究一下中国武术再来说话,不说也行,但说话多少应该要负责任吧。

舞武自然是影片的核心,但又要从另一侧面来看就是音乐。如果舞蹈是躯体,那音乐的表现就是灵魂。一个外化,一个内在。海蝶的音乐实力自是不说,导演对音乐的把控倒是超乎我的意料之外。在树林里的一曲《Ring my bell》,决赛小春在舞台上的《Rise me up》,训练时候功夫派的《城市拳击手》,仅从音乐来讲就足以打动人心。不知道是否观众有注意,在两队各自训练时候的音乐,导演加入了完全不一样的HIP-HOP音乐诠释,不是欧美的RAP节奏,而是具有特色的节奏感。纯自然的非洲鼓点、自然的拟音、二胡的演绎、空灵的感觉、传统中国味道和异国风味都在说HIP-HOP这个东西,不仅仅是欧美,不仅仅是日韩。他可以是非洲,也可以是东南亚,甚至完全中式化的。这是种文化和精神,不在技巧,是全人类共通的。

如果你有足够的平衡心态去看这部电影,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分析电影里的点滴,你会完全同意导演的这句话“我不是要拍一部教育片,告诉人们你们要怎样做要有怎样的精神要跳出怎样的节奏。我只是在拍一部娱乐片,我希望大家看完以后能跳着出来,能哈哈一乐就足矣。所以我的剧情简单可能甚至有些俗套,这是我们研究的结果。一部电影充其量不过两个小时,你要有多大的起承转合要有多少的内涵情节,你可以去看我的文艺片。但绝对不是《精舞门》,那是让你在工作压力后片刻放松的片子,仅此而已,不要想太多。我是六零后生人,但是我想同我女儿一样,站在九零后的观点看世界,所以我有了《精舞门》。不但如此,我还想有其他的商业娱乐片,我不在娱乐那些倍感沧桑的观众,我只要博我女儿一笑,告诉我爸爸电影很好看很好玩。就是这样。”

我与S先生也曾站在影人的角度讨论过国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电影,特别是在上海这样一个海派之地,融合了各种文化现象,但大家似乎更接受海外的大制作而放低国内导演的新思想。电影其实是没有边框和规矩的东西,他是真正允许和包容多元化存在的一个盒子,你可以从中找到各种各样的想法,就和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事情一样,存在自有其道理。

我从影院回到家后,搜索了一下关于《精舞门》的报道。我用博客搜索,网络上专业的影评已经不对我有吸引力,作为学了很多年影视的我亦能分析出一二三来。我在网络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似乎六零年生人对《精舞门》并不怎么感冒,大多数人抱着似是而非的态度不予评论。可想而知,嘻哈这东西毕竟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些陌生和遥远,高尔夫或者咖啡更适合这代人。七零年代比较摇摆,有开放的持宽松态度,有尖刻的谩骂,甚至有些不合理的叫嚣。八零后大部分人说这是国产片中的新类型,值得一看。如果我也勉强可算八零后的话,个人觉得倒是和这部分人观点大多一致。摇摆的节奏和明星阵容,中西的结合倒很像我们在新旧交替下成长的一代,我们世界很大,我们宽容度也很大。至于九零后自是不说,很明确的告诉你好看。为什么,跳舞好看明星好看,无他。

电影是市场说话,《精舞门》是部让人摇摆的片子,如果你不喜欢,也许你应该想想是否自己已经老了。当然,它可以更好,但是永远没有最好。我们何不用娱乐的态度去看一部典型的娱乐片,看完之后如我一样,同S先生严肃地说,我下周要去报名学HIP-HOP,你别拦着我。(十四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