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地震与特殊人体感应

(2013-06-30 18:25:02)

大地震与特殊人体感应

 
楼主:象形记忆祖师 时间:2010-01-25 09:08:00 点击:2271 回复:16
 
 
谈到预测地震,专业地震工作者把研究焦点完全集中在地球的物理方面,对人体感应地震前兆的现象不屑一顾。这无疑是一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僵化思维模式。如今我国的地震科学研究仪器比起1976年唐山大地震来,仅遥感卫星和气象卫星,以及从国外进口的最新仪器,比起1976年不知要先进了多少倍,但是仍然没有预报出汶川大地震。这说明传统的官方地震短期预报部门虽然号称规范,但是实际上还属于瞎子摸象的研究方式。(这不光是中国地震学界,世界的亦如此。)
  人体感应地震前兆为什么是科学的?首先从本人的个例来看,自从1990年偶尔发现人体感应地震前兆的功能以来,我已做了近二十年的观测,虽然没有进行详细的书面统计数据,但是仅依靠在大脑的记忆,也已经形成不亚于科学观测数据积累的可靠记录。也就是说从统计学上来分析,人体感应地震前兆受到坚实的统计数据的支持。
  也许有人会反驳,你说有统计数据支持,为什么没人看到你的地震预报。
  这就是我在第二点要回答的问题,人体虽然感应地震前兆,但却不能预测到在何处发生地震。地震预报三要素,地点、时间、震级,缺一不可,即使我经过近二十年经验积累,已经可以根据人体感应地震的特征提前至少三五天预报出5级以上地震,但是不知道地震在何处发生?这样的地震预报仍然毫无意义。这既是世界级地震短期地震预报的难点,也是我近年在业余研究中关注的重点。因为要想预测出五级以上地震在何处发生,必须运用其他的方法加以辅助,人体无法感应到地震在何处发生。
  
  现在回过头谈谈我的地震发生假说,从人体感应地震前兆的种种反应来看,人体对地震前的反应似乎都和地球的磁场变化有关。也就是说,人体感应地震前兆都不超出电、磁、光、热的基本物理现象,然而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已经到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技术仍然无法测出特殊人体能够感应的地震前兆?
  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人类现有的科学技术及理论水平尚未达到完美解释天文物理学及人体生理学中的复杂现象,所以,要攻克短期地震预报难题。我们要构建一个地震预报假说。我的地震发生假说建立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方面进行建构的。
  
  首先,假设地球的板块运动并不是地球内部岩浆运动的孤立因素引起的,而与宇宙中的天文现象相关。具体的来说,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个星球,它受到宇宙远程引力场和宇宙粒子射线的影响,来自地球之外的银河系引力场的改变和宇宙粒子对地核的轰击,都会导致地球板块的移动、以及地核的核反应,从而引起地壳的应力变化。
  从太阳和地球的关系来看,统计学证明,太阳黑子的高峰期都和地球上大地震的高发期密切关联。太阳磁暴攻击地球时,虽然大部分被大气层阻挡,但是仍有一部分“太阳风”掠过地球,这部分来自太阳的宇宙射线可能是导致地球内部核物理发生变化的元凶之一。地球在几百亿年形成固体星球前,无非也是一团高速旋转的宇宙气体,所以我假定地核不是坚硬的铁心,而是一团仍然熊熊燃烧的天文气体,即最原始的宇宙天文粒子。我把这种宇宙粒子叫作物子,或者磁子。每当来自外太空的宇宙射线穿过地球内部最深处,在引力子的碰撞中,会产生反物质的天文粒子。我们暂且命名为反物子。反物子随即演化为反磁子,反磁子的寿命极短,旋即发生与正磁子耦合湮灭,产生巨大的能量,致使地幔的大量含铁岩石融化,形成岩浆流动,导致地球表面的地壳板块移动。这是我假设的天文现象的外因造成的大地震发生机制之一;外因引发地球大地震的另一个要素,就是远程引力场的变化。根据地球物理学家的计算,地球近百万年来自转放慢,这似乎说明地球在极为缓慢的膨胀。关于地球膨胀也是一个假说,还没有得到科学家的彻底证明。从近百年地球气温升高,和大地震频繁发生的现象来判断,我是支持地球膨胀一说的。
  现在我们可以把地球和外星球的关系画出一个轮廓,一方面是来自太阳或更远的星球不断向地球发射威力强大无比的宇宙粒子射线,激发地球内部的核物理蜕变;一方面是地球由于内部的应力激变产生地壳的板块移动,而且产生相互关联反应。例如世界上大地震据统计都来自北纬30度附近的地区,这个横贯地球东西的地球内部是否正好和东非大裂谷、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底的深沟的扩展有关?需要科学家的研究数据来证明地球膨胀假说的科学性。(从而从根本上否定地球升温完全由二氧化碳造成的说法。)
  如果地球因为外来的宇宙粒子射线和内部应力变化引起的地球膨胀之说可以成立,那么,人体感应地震前兆预报理论的宏观体系就有了根据,人本来就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才达到现在的人体结构,从仪器结构的角度来分析,人类目前研制出来的物理化学仪器,还远未达到人体的精密程度,这是科学家公认的。更何况在地球上还有一些特殊的人体,他们对原始宇宙射线激化地球内部的核物理反应更加敏感。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是有记录的。古罗马庞培大地震前,就有拉丁人提前感应并预测到。美国上世纪也有类似的记录。这里不一一举例。
  从人体感应地震前兆的种种反应来看,人体对地震前的反应似乎都和地球的磁场变化有关。也就是说,人体感应地震前兆都不超出电、磁、光、热的基本物理现象,尽管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有独特的感应特征,而大部分人仅表现为受地磁变化的影响。
  人体预报地震前兆理论的中观部分,就是研究地磁和人体的相互作用。这里我们首先要提出的疑问是,既然人体都能感应到地磁在地震前发生的变化,为什么地震预报仪器却感应不到?
  我们只能用一种假设来证明,由于宇宙射线引起的地球磁场变化在大地震发生前还产生一个核物理变化,我们将之假设为磁子迁移波或由反磁子湮灭瞬间产生的能量波。这个能量波的频率是现有在牛顿力学基础上建立的物理仪器无法测到的,或者说由于人类的地震预报仪器由于过于“粗糙”,过滤掉了这个原本对地震短期临震前极为重要的能量波信号。而一些特殊的人体、包括动物却能感受到这个能量波的物理信号,我们称之为“磁子迁移波”引起的人体反应。
   为什么我们把大地震前一种人体能够感应到的基本物理粒子反应特征和磁场联系在一起?因为这牵涉到预报地震理论的中观部分的另一个前沿,天文学与地震的关系。在人类观察地震的历史长河中,很早就有地震云一说。如果从地震发生的机制分析,大地震前地壳的剧烈运动,地表裂开从地壳深处冲出的“地气”,地磁线因地球板块错位产生瞬间的扭曲,这些都必然引起气候的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大地震前的干旱现象和几十年不遇的暴风雨雪天气的出现。旱震理论是用历史数据对应统计学的关系,发现大地震前必然有大干旱发生的证据。从我们建立的宇宙射线引起地球内部基本粒子蜕变的假说来解释,在大地震前,炽热的岩浆蓄积能量,使一些薄弱的地表出现“地气”泄露,这些“地气”不光光是热能,还具有极强的磁力线,如同平地升起一把巨大无比的磁伞,使太阳磁暴被屏蔽到“磁伞”的周围。众所周知,太阳磁暴是影响地球雨水的重要因素,因此地震前的强磁力线(注:或者说现代仪器还测不出的基本粒子波)会引发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遇的干旱和暴雨雪天气。这一点有日本1995年的关西大地震前剧烈干旱和2009年汶川大地震前的罕见的雨雪天气剧变可以很好证明。(本文略去其他地震历史例子)从大地震前地磁变化引起天候的变化的现象推理,人体感应地震前兆也与地磁紧密相关。
  我们不厌其烦地叙述这些地震学界皆知的现象,目的是有一个,如果能把在人体提前感应大地震发生的可靠特征信号,和某些地区的非同寻常的天气剧变联系起来,再辅以传统的地震预测数据检测,就有可能提早预报即将发生的大地震。
  这里,为什么要把人体感应地震前兆作为关键要素,而不是把顺序倒过来。因为大地震和天气的相互关系以及运用卫星遥感云图观测分析的思考方法,早在1992年我就向一些单位提出来了。当时我对人体感应地震的特征信号还没有足够的积累“数据”,所以没有很大的突破。但是经过这十多年观测,我对人体感应地震前兆的特征信号已有90%以上的准确性的自信把握,而大气变化的理论现在还有仍存在很多异议,气象科学家也许认为大干旱可以是地震引起的,也可能不是,暴雨雪同理。在海洋影响全球天候的复杂因素干扰下,光凭气象异常还不足以推断大地震的发生。尤其是短期临震需要的是在大地震发生前哪怕几分钟前预报,而气象变化的时间却要更长,因此短期临震预测一定要把人体感应特征纳入科学研究的范围。这就好比在军事学中,作战前搜集敌人的情报,如果能先监听到敌人的无线电信号,再根据其他途径发现敌人兵力调动的蛛丝马迹,就可以通过专家分析推断出敌人的动向。而特殊人体感应就是一个大地震前神秘磁子迁移波的“特殊监测电台。”既然人体感应地震前兆如此准确和奇妙,作为一个独特研究短期临震前兆的世界性科学课题,应该在中国拥有她应有的地位。
  关于研究大地震短期临震前的人体感应,我是这么设想的,拥有最先进的专业地震预测仪器和各种工具手段的地震预报学者,应该解放思想,和人体感应地震前兆的敏感特殊个人合作,在特殊人体每次感应到五级以上地震时,研究地球物理的异常机制,从而发现大地震前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人体产生反应,有无可能研制出类似人体感应的仪器,这也就是人体感应地震前兆的微观研究,是一项基础理论研究工作。需要长期的配合。而实用的地震预报研究也可以同时展开。即当人体感应到大地震前兆时,有关部门立即展开卫星遥感云图的分析,以及气象突变地区的各种地震数据普查,寻找相关有力的数据。我把这称为“包围战,”从大范围中寻找一个小概率的事件,寻求短期临震预报的突破。
  附本人在新浪百姓杂谈 2008年做的人体感应地震预报记录http://club.news.sina.com.cn/thread-221556-1-1.html
  首先声明,我这篇文章也许算不上科学论文,只是我这么多年观察地震的一点心得体会。本人是文科出身,对地震发生机制尚未作出“科学家的严谨定量研究”,文章中有很多假设是本人的智慧和条件都无法允许的研究范围,因此“胡言乱语”抛砖引玉才是本文旨意。如有冒犯地震学界的各位,还请多多谅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