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B组早期阅读活动“妹妹是个跟屁虫”教材适应性的探讨

标签:
特色活动杂谈 |
分类: 快乐阅读 |
前言:对早期阅读活动“妹妹是个跟屁虫”教材适应性的反思
绘本教学正在成为早期阅读教育的一种时尚,如何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让幼儿在享受阅读的同时增长知识,学会做人做事。
在进行绘本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教学中我们小班年段的B组的教师在通过说上研的活动中选择了绘本《幸福的种子》中的教材“我的妹妹是个跟屁虫”作为研讨的内容,“我的妹妹是跟屁虫”可以说是小班“幸福的种子”阅读教材中内容最幽默有趣,最能反映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起幼儿共鸣的绘本教材,很多专家都很看好这个内容。
对于专家都看好的教材,没有人敢于挑战和质疑教材是否适应幼儿的学习,一般都是生搬硬套,教了就行,对教材的适宜性根本都不考虑。但是在分析教材时教师对教材的适应性提出了质疑:比如:“哥哥是猪”“妹妹是动物园里的猪”等一些让人听了很不舒服的语言怎么出现在教材里呢?这样的语言让孩子模仿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吗?会不会让孩子也喜欢骂人呢?这样的内容适合孩子学习吗?带着这样的疑问一些教师首先开始了尝试,她们发现:有各别孩子有模仿“你是猪”这种不文明的语言倾向。针对这个问题林慧芬老师咨询了班上一位台湾的家长,家长也认为这样说人不好,会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错觉。怎样才能把像“妹妹是个跟屁虫”这样的内容引导幼儿阅读呢?如果选择了这样的内容应该怎样把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孩子?
带着这样的问题,郑淑玲老师和方燕洁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们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采用增添绘本内容的方法解决不足。如:增加图一:哥哥摸摸头,不好意思地说:糟糕,我怎么说错话了,这样说可不好。增加图二:对不起,妹妹不是猪,妹妹真可爱;对不起,哥哥不是猪,哥哥很可爱!
有教师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人家都出书了,还把它作为教材我们有必要那么麻烦又是增加绘本内容又要引导一下不就可以了吗?再说了,增加了是否会破坏故事这种幽默与诙谐,除了用增加画面的方法进行引导,我们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引导。
经过前期的准备工作,小班B组教师在三明市实验幼儿园“说上研”的活动中,方燕洁老师对增加的内容进行了阐述。经过郑淑玲的教育实践,大家都感觉效果还是很好的,增加了绘本内容,教师的教育就显得轻松多了。
通过对教材适应性的反思和大胆的实践,教师们对早期阅读活动教材的适宜性有了新的认识。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教材的闪光点对教材中不适宜的内容,敢于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进行尝试、验证,得出自己的结论,
2.教材的适应性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或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阅读材料必须是健康向上的不要生搬硬套。
3.关键的是当我们发现教材会对幼儿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的时候,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用心挖掘教材的教育价值,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孩子,让幼儿在享受阅读活动的同时,接受教育。
4.阅读材料必须是富有童趣的,引导幼儿愉快情绪的,使幼儿产生共鸣的内容,才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小班阅读活动《我的妹妹是跟屁虫》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内容:
《我的妹妹是跟屁虫》可以说是小班“幸福的种子”阅读教材中内容最幽默有趣,最能引起阅读者共鸣的绘本教材,它是一个兄妹之间包含“恼怒”,又富有亲情诙谐的“跟说”游戏。相信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在看完这本书之后,自然能唤起我们对童年“跟学”游戏的记忆,让我们与之产生共鸣。而孩子这时候是处在最喜欢模仿的语言发展阶段,他们能在学说话中体验到快乐,得到满足,因此“跟说”是孩子们在现实生活场景中经常发生的事儿,所以我相信他们与这教材内容能产生很强的共鸣。由于各班阅读进度不同,林惠萍老师和郑淑玲老师已经在班上开展过了此阅读活动,实践证明了一切,整个活动中,孩子充满欢声笑语,兴趣度极高,可见这教材太对孩子们的口味了。可是,有一个情况很快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孩子们阅读完这本书之后,在班上就出现了“你是狗。”,“你是狗。”;“你是大臭蛋。”,“你是大臭蛋。”孩子跟学说话之后引发的争吵哭闹场面,这就让我们对这教材内容给孩子带来的教育意义产生了一些质疑。孩子的年龄小,特别喜欢模仿,对与错,是与非的判断能力又特别的弱,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对于跟学不好听的话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估计不到的。那么怎样让孩子在感受到教材内容诙谐幽默的同时,也受到良好的教育影响,这是我们在开展此阅读活动时所必须重视的问题。我跟执教的郑淑玲老师一商量,决定对阅读内容进行一些小改动,在哥哥骂妹妹是动物园里的猪,妹妹跟学之后,增加一幅哥哥意识到这样说是不对的,马上改口说:“妹妹不是猪,妹妹很可爱哦!”的画面,目的就是让孩子知道在情绪状态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也不能说出不好听的话,这对孩子今后的社会交往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升。这个画面内容的增加可以让这本阅读教材所带来负面的教育影响消失。如下图:http://s10/small/59788009xa621ca22c139&690
(二)说目标:
所以本次阅读活动的目的是这样制定的:
1. 通过阅读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内容,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
2. 知道生气的时候不能说难听的话。
(三)说重点:活动的重点就是要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其诙谐幽默,知道生气的时候要控制好自己的小嘴,不说不好听的话。
(四)教具准备:故事背景音乐、大书
二、说教法:
整个活动中教师采用了引导观察法、视听结合法、有效提问等方法进行教学。
1.引导观察法: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都引导孩子有目的的观察画面,逐一理解画面内容。
2.视听结合法:配合使用诙谐幽默的背景音乐,教师用夸张的表情,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更好的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3.有效提问法:简洁而又切入重点的问题提问,让孩子逐步掌握了阅读活动的重点。
三、说学法:
1.趣味游戏法:通过“变脸”、“跟屁虫”等有趣的游戏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孩子了解作品,感受作品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亲身体验法:让孩子亲自通过角色的扮演来体验阅读内容的诙谐有趣,加深孩子对作品的理解。
四、说教学流程:
(一)“变脸”游戏导入
(开始通过有趣的变脸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通过模仿不同的表情为后面观察理解大书中人物的语言模仿和动作模仿相结合的趣味画面做了个很好的铺垫。)
(二)大书阅读
(1)出示封面,引导幼儿观察。
——她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除了这个小妹妹封面上还有什么?
教师:这书上不仅有毛毛虫、七星瓢虫,还有一个妹妹是跟屁虫。
教师:跟屁虫是这个意思吗?
2.观察扉页
——图上画了谁?
——哥哥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妹妹的表情呢?
教师:哥哥为什么那么生气,而妹妹又为何这么高兴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封面和扉页的阅读是让孩子了解为什么妹妹会跟毛毛虫、七星瓢虫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上,原来妹妹是个跟屁虫,从而引发幼儿的思考——什么是跟屁虫?让孩子说说自己的看法,设置的疑问:“到底跟屁虫是不是这样呢?”、“哥哥生气,妹妹高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更加激发了让孩子阅读图书、了解图书的兴趣。)
(视听结合法的应用,让孩子对故事的内容有了初步的生动形象的了解,感受到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你从哪里看出来?
——哥哥生气的时候说了妹妹什么?这样说好吗?
——哥哥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吗?他又对妹妹说了什么?
(新增的阅读画面能避免教材带来的不良影响,一系列紧扣重点的提问引发了孩子有目的地观察画面,了解画面的内容,从而让孩子感受了故事内容的诙谐幽默,也受到良好的教育。)
(让孩子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体验故事带来的幽默感,诙谐感,进一步加深孩子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跟说游戏让孩子再一次感受到这阅读内容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这就是我们上课的整个过程,等老师们看了实践课之后,看看这阅读内容的小改动,目标的制定和活动的设计有没有解决我们发现的问题,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形成最佳的阅读活动方案。
五、通过活动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小班孩子的生活经验大都局限在周围的家人与同伴之间,选择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绘本,可以引起孩子的共鸣,从而激发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而孩子这时候是处在最喜欢模仿的语言发展阶段,他们能在学说话中体验到快乐,得到满足,因此“跟说”是孩子们在现实生活场景中经常发生的事儿,所以在我的整个执教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阵阵欢声笑语,确实对这个读本特别感兴趣。
(二)对读本增添了画面,孩子基本能通过增添的这一副画面,了解到哥哥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并对妹妹进行了道歉,从而幼儿也知道了生气的时候不能说难听的话,消除了图本的负面影响。
(三)注重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较好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
1.问题情境。
(2)在我讲述故事之后,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景:谁是跟屁虫?妹妹是谁的跟屁虫?为什么说妹妹是哥哥的跟屁虫?哥哥喜欢妹妹当他的跟屁虫吗?哥哥生气的时候说了妹妹什么?这样说好吗?哥哥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吗?他又对妹妹说了什么?等一连串层层深入的问题,使幼儿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并了解了故事的基本情节内容,知道了生气不能说难听的话,达到了教育目的。
2.游戏情境。
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对孩子来说,阅读并非成人意义上的看、理解的思维过程,它更像一种游戏。因此,从幼儿的特点出发,把阅读过程游戏化。
(1)变脸游戏:一开始通过有趣的变脸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通过模仿不同的表情为后面观察理解大书中人物的语言模仿和动作模仿相结合的趣味画面做了个很好的铺垫。
(2)跟说游戏:跟说游戏让孩子再一次感受到这阅读内容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四)注重师幼互动。
在阅读过程中,采用师幼分角色共同阅读的形式。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我和孩子们把绘本中的语言用美妙的声音、用真实的感受大声地朗读时,这种快乐、喜悦就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了。
不足:
1.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阅读的形式较为单一,只采用一种方式——师幼共同阅读,没有给幼儿提供自由阅读的机会,没有让孩子体验自由阅读的快乐。
2.借班教学。
活动三:小班阅读活动—我的妹妹是跟屁虫(活动一)
一、活动目标
二、活动准备: 教学大书《我的妹妹是跟屁虫》、背景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变脸”游戏导入
(二)大书阅读
——她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除了这个小妹妹封面上还有什么?
(2)揭开封面上的文字并阅读。
教师:这书上不仅有毛毛虫、七星瓢虫,还有一个妹妹是跟屁虫。
教师:跟屁虫是这个意思吗?
2.观察扉页
——图上画了谁?
——哥哥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妹妹的表情呢?
教师:哥哥为什么那么生气,而妹妹又为何这么高兴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你从哪里看出来?
——哥哥生气的时候说了妹妹什么?这样说好吗?
——哥哥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吗?他又对妹妹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