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之森玉笏

标签:
森玉笏香山文化二十八景静宜园北京香山香山红叶历史香山乾隆 |
分类: 北京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 |
森玉笏位于静宜园南侧山峦,此处有一组突兀(wu4)耸立于山谷间的高大石壁,石壁巨大而光滑,高15米,宛如官员朝拜之玉笏,故乾隆皇帝命名为“森玉笏”。
乾隆四十年(1775)作《旷览台作歌》:
文海无涯三事略,举其要皆瞠乎。茫若而忸怩,然则登斯台。也讵惟旷览,夫景物之清和。与山林之幽奇,蒿目恧心徒。为他人议论,资是以小立。而即去知我,罪我则任伊”。
乾隆四十八年(1783)作《碧峰馆》诗:
按:森玉笏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攒簇众峰,不可构筑,其下是馆。滃濛,weng3meng2,多雾状)。
乾隆五十八年(1793)《超然堂书意》诗云:
超然两字出东坡,世诩名谈莫与过。
游内外应有分别,欲询玉局谓如何。
按:苏轼《超然台记》有游于物外之语,读是文者莫不以为名言然游于物外近于放意肆志。予谓当游于物内,以求正心之本。则天地我心万物我心会为一体矣,曾著《反超然台记》以辟其说,兹题此堂并识诗。
1984年公园在其峰顶建八角风景亭作为观赏红叶的最佳处。
站在小亭子上极目远眺,无遮无挡,远近上下,红叶围绕,层林尽染,瑟瑟秋风中,似红霞排山倒海而来,整座山似乎都摇晃起来了,又有松柏点缀其间,红绿相间,那殷红的黄栌,与翠绿的松柏交相辉映,瑰奇绚丽。蔚为壮观。有网友诗曰:莫向苍天朝玉阙,但招紫气满秋山(关于香山红叶可参看我的其它博文)。
森玉笏景区,1860年所有建筑遭到英法联军焚毁,只留下石刻。民国时期这里曾建有私人别墅。现按遗址进行修复。
森玉笏最吸引人的是药石,石头中含有稀有元素的矿物质,有磁性,用钢蹦一贴就吸上了。人们在一个磁场里呆着不就是做磁疗了吗?地处山半腰,掩蔽在森林中有充足的负氧离子,真乃人间仙境!
提起森玉笏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相传,明朝有个大臣姓张,卸任后无所事事,久而久之,便疾病缠身。开始,没当回事儿,后来,越来越严重,以致卧床不起,病入膏肓。这时,一个先期同僚,早已闲居的陈员外来看他,并称京西香山有五彩石可医其病,但须亲自造访,不可代劳,且七七四十九天,不能辍停。张员外为自保,从次日起便由下人抬到香山遍寻彩石。一天、两天、三天......直至第五十天,便向陈员外复命曰:未见五彩之石。陈员外道:尚需七七四十九天,避人,独自一人上山采访。次日,被人抬到香山脚下,摒退左右,独自一人上山了。又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张员外对陈员外说,你是在戏弄老夫,为何时至百日仍不见彩石踪影?陈员外笑答:你已遍踩香山“药石”之灵气,面色红润,沉疴已除,何谓未见五彩之石。
这个故事真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给人们的启迪。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静止使人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我国古代名医华佗也曾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之不朽也。”一个叫蒂索的法国人说得直白:“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法国人伏尔泰说得更具哲理:“生命在于运动。”登香山的一个老人也验证了这一真理:我活动了两年,反正病真好了。何乐而不为呢?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一行列,如果你有机会,再赶上星期六,还可以在森玉笏听到歌友会的朋友在这里唱歌呢?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老歌。最多时能达到几百人呢?这也是香山登山文化兴起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