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115 摒除内疚意识
曹操有一句名言,叫做“宁我负人,勿人负我”。自古以来已被政治场中的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惯用滥熟于心,不仅进到意识深处,甚至牢牢地嵌入潜意识深处,甚至在梦中也要杀人。当然不是曹操口称的那种梦中杀人。
当有人把曹操这句名言运用到炉火纯青的时候,他便进入超人的境界了。
我们看到,曹操名言的实质不过是要自己彻底放弃义务、责任、良心、道德诸般束缚人思想行为的框框条条。追求更高层次的理性罢了。
我们考察历史上一切成功人物,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种彻底摒弃了上述义务、责任、良心、道德束缚行为羁绊,清除内疚意识的心理素质。这种素质,使他们行为无所拘束,能够一心一意追求自己的成功。
那么义务感和内疚意识究竟有哪些不能同政坛官场相容的实质呢?
首先,义务感和内疚意识都是非理性的东西,它们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心理,是小圈子范围内的东西。因为,人们利益的代表人物,其代表量与圈子大小是成正比的。小圈子需要的是感情.如三五好友,大圈子则需要理性,如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大公司在市场上良性运作。
其次,义务感和内疚意识往往使人们思有所止,行有所拘,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它们的一大特性是:应该的也应该,不应该的还应该。结果违反了政治与理性孪生的原则,必将无休止地用义务压迫自己,让扭曲了的人性蚕食自己。
第三,义务感和内疚意识的产生根源是保护小圈子或叫小私字,保护小团体或血缘团体的利益;也就是说,它不能做到天下为公,也不能大公无私,所以也就常使单个人负于自己,自己却负了天下较多的人们。曹操不论是什么样的出发点,“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都说得异常高明,它告诉人们,政治家必须抛弃对人事的义务感和内疚意识。如果不这样,义务感会阻碍他的理性发展。内疚意识会使他放弃应该超脱的人性与个性。
因为,义务感保护的是私人和私人所荫及的人和事,比如你对大街上陌生的行人是不会有义务的,而对朋友、亲人以及身边的属下却会产生义务感,当你想到自己如若不好,也将使他们受损,内疚意识因此而生。不抛弃义务感与内疚意识,就只能做自己心理的奴隶,也只能做自己行动的奴隶。也即木匠做枷枷木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