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易雅正》简要 —— 坎卦

(2014-04-30 10:05:00)
标签:

雅正

周易

文化

分类: 雅正修订(2014)

第二十九卦 下坎上坎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上六:系用徽纆,窴于丛棘。三岁不得,凶。《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坎卦写武王病难。一般认为武王灭商三年后病逝。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挑战困难,只要充满信心,就能亨通。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奋斗。

 

习,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指重复练习。

坎,本义坑、穴。在此比喻阻难、疾病。

维,系物的大绳,动词指维系、连结。

尚,尊崇。

 

坎是低陷不平的地方,水就下,坎因水而险,所以坎的基本卦象是河流。习坎,练习困难,即克服一道道难关。面对重重难关,只要始终坚定信念,就能顺利解决。你的所作所为,你的事业是伟大而高尚的,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句卦辞可以看做是武王病重时周公等祭天求祷时的一句颂词。

 

《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jiàn,古同“荐”,再、屡次、接连。

常,恒久,长久不变。

水连着水,河面宽阔无边。君子仿效此象,用持之以恒的道德品行,不断教导民众做事。这是赞颂武王殚精竭虑为国事操劳的勤勉精神。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dàn,凶。——积劳成疾:闯过无数难关,却被病魔击倒,凶。

  

窞,深坑。

跃过了一个又一个坑陷,却踩到一个深坑里。比喻武王经过了无数的挫折、困难,终于因为劳累过度而病倒。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道,法则、规律。

“习坎入坎”,可以想象成一个跨栏比赛,选手跃过了一个又一个栏杆,却因为某个动作失误被一栏杆绊倒。在此所失之道,是指武王为国事操劳而生活没有规律。《史记·周本纪》:“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休养治疗:病势严重,祈求平安。

  

求,请求,追求,谋求。

坑陷中有危险,比喻武王此番病势较重。求小得,只求小的收获,渡过此难关也。此时什么事情也别做了,专心住院治疗,先把身体治好再说。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中,中间。

之所以求平安,是因为仍在坎陷病中。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病情恶化:症状接踵而至,难以解决并且有加深的趋势。病势严重,要谨慎治疗。

 

枕,传统解释作沈,沈通沉,训深,指病情更加沉重。

险,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

 

坎坎,是一个坎连着一个坎。坑陷连着坑陷,步步危机也,比喻这个病症还没治好,其他病症又出现了,并且新的病症更为棘手,病人的整体状况日趋恶化。

现在已经是掉到深坑里了,治疗这个病会影响那个病,不注意就会顾此失彼,所以一定要慎重施药,注意保养,不可轻举妄动。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病情一天天加重,是因为治疗没有起到效果。

 

六四:樽酒簋guǐ贰,用缶纳约自牖yǒu,终,无咎。——病势垂危:每顿饭只能吃一杯酒一碗饭一碟菜,用缶罐装着从窗格递进取出。要始终这样小心翼翼,不要有一点闪失。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相当于今之酒杯。

簋,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圆口,两耳或四耳,相当于今之碗。

缶,本来是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盛酒瓦器,有盖。此时的作用相当于现在送饭时的保温桶。

纳,收入,放进。

约,束缚,约束。在此指仅限于从窗户交换而不能开门。

牖,窗户。

 

本爻记录了武王生命中最后一段时光。这个时候武王身体之异常虚弱,受不得丁点风寒,每顿只吃一点东西,为了保温把饭菜装在缶罐里,从窗格送进去,连门也不敢开。人们自始至终都这样小心的呵护,不敢出一点错。

 

《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两墙相合之缝,泛指合缝的地方,缝隙。

樽酒簋贰,对于君主来说可谓没法再简单的食物了。这是因为武王没有胃口,谨是以如此简单的饮食维续生命。刚柔之际,生死边缘徘徊也。

 

九五:坎不盈,既平,无咎。——未竟之志:天下尚未安定,伟人却已倒下,您不要离我们而去。

  

盈,充满。

祗,地神,在此喻指高山、周武王。历代多认为此字有误,《释文》:“祗,郑云:‘当为坻,小丘也’,京作禔”,现在的字典多把祇解为地神,而把祗注音为zhī,指恭敬,认为神祗是神祇之笔误。笔者认为,祗,本义恭敬,后来名词化指地神,读,通常说的神祇反而是神祗之笔误。其实不论此字到底为何,是用来填平坎陷的高高土石应无疑义。

 

陷坑还没有填满,原来高高的大山却已经被铲平了。这是追悼武王:天下还未安宁,人心还没归附,崇高的您却已经倒下,您不要就这样撒手离开我们啊!丢下您未竟的事业离去!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中,中道。

沟壑还没有填满,是说武王符合中道的事业还没有大功告成。壮志未酬身先死也。事实上,当时的局势也的确复杂多变,危机潜伏。武王去逝后的第二年,管叔、蔡叔就鼓动武庚禄父一起叛周,起来响应的有东方的徐、奄、淮等几十个原来同殷商关系密切的大小方国,周王室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上六:系用徽纆,寘zhì于丛棘。三岁不得,凶。——平定叛乱:发誓用绳索捆绑之,关到监狱。若三年还抓不到,则凶。

 

系(係),联结,联系,关联。

徽纆huī mò ,绳索。古时常特指拘系罪人的绳索。陆德明释文:三股曰徽,两股曰纆。 王闿运 《哀江南赋》:“寻干戈而自戮,繫徽纆而待诛。”

寘,同置,安排,放置。

丛棘,古时囚禁犯人的地方,四周用荆棘堵塞,以防犯人逃跑。虞翻云:“狱外种九棘,故称丛棘。”

得,得到,获得。

 

要用粗实的绳索捆绑,把他们抓到监狱里。如果三年还抓不到,那么就危险了。在《周易》故事的最后,作者所指的三岁必得者是谁呢?笔者认为指的就是历史上的武庚叛乱,又称三监之乱。如果叛乱不能尽快平息,国家长时期处于内乱中,刚刚建立而立足未稳的周王朝前景则堪忧,文、武二王惨淡经营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功业甚至会毁于一旦,所以必须在三年内把叛乱消灭。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失道,失去准则。

武王突然病逝,政权一下子失去了重心,导致权力分割,国家陷入长达三年的内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