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易雅正》简要 —— 豫卦

(2014-04-17 11:44:31)
标签:

文化

分类: 雅正修订(2014)

第十六卦 下坤上震

  豫,利建侯、行师。《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初六:鸣豫,凶。《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象》曰:“盱豫不悔”,位不当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六五:贞疾,恒不死。《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豫卦重点描绘武王克商时客观冷静的战略抉择

 

豫,利建侯、行师。——如大象般强大,应当去建立侯业,兴兵征战。

 

豫,传统注释为和乐、安闲,有误。豫本义象之大者,大象。引伸之,亦用来形容某事物庞大,所以谦和豫正好是一对反义词,谦讲自谦,豫讲自大。《荀子》:“不豫贾”。《淮南子》:“市不豫价”。指不漫天要价。在此,用大象形容实力强大的周军。作为谦的偶卦,豫卦指出实力壮大时应戒骄戒满的行为原则。

侯业,在周易里泛指大的事业功勋。行师,是调动军队,用兵征战。武王隐忍了十年,宗周积蓄了两代,实力终于如同大象那样强大,是开疆辟土,拓展基业的时候了。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yuè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崇,尊重、推重。

殷,盛,大。

打雷的时候,大地跟着震颤,此情此景如同象群奔跑时发出的轰隆巨响。先王观此象,创作礼乐来颂扬先辈的丰功伟绩,用丰盛的祭品进献给上帝,并同时把祖先作为陪祭。

在此,所“崇德”者当指文王,主祭的“先王”当指武王。作乐所崇之德,就是于此灭商之际,仰追文王为宗周建立的赫赫功勋。《逸周书·世俘》有载:“戊辰,王遂御循追祀文王。时日王立政。……辛亥,荐俘殷王鼎。武王乃翼,矢慓piāo矢宪,告天宗上帝。王不革服,格于庙,秉语治庶国,籥yuè入九终。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维告殷罪,籥人造,王秉黄钺,正国伯。壬子,王服衮衣,矢琰yǎn格庙,籥人造王,秉黄钺,正邦君。癸丑,荐殷俘王士百人。籥人造王矢琰、秉黄钺、执戈王奏庸,大享一终,王拜手,稽首。王定奏庸,大享三终。甲寅,谒戎殷于牧野,王佩赤白畤,籥人奏,武王入,进万献。”《竹书纪年》:“夏四月,王归于丰,飨于太庙。命监殷,遂狩于管。作《大武乐》。十三年,巢伯来宾。荐殷于太庙,遂大封诸侯。”

关于《象传》中的“殷”,笔者认为在此原意应指殷商的俘虏,即用殷商的俘虏献祭。因资料不足,且存疑。

 

初六:鸣豫,凶。­——谨始虑终:自我膨胀,凶。

 

鸣叫的大象,凶。为什么呢?从同人、谦卦我们知道,初六是武王刚从文王手里接过班,处于承前启后的阶段,可谓任重道远,虽然宗周此时已经比较强大,但国力还不足以与殷商抗衡。所以爻辞说,这个时候就说话不知天高地厚,政策不切实际,乃至开始作威作福,快意恩仇地报复当初的竞选对手,是危险的。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继承王位就知足了,胸无大志也。没有长远计划,鼠目寸光,自然凶险。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秉中执正:面对分歧,不要优柔寡断,思虑周全则吉祥。

 

介,在两者中间。

石,山石。

 

豫卦是讲战略决断的,初六刚即位,战略判断是要夯实基础,六二联盟各方国诸侯,此时需要做什么决断呢?

早在文王的时候,岐周就已经是殷商之外的另一极了,《史记·周本纪》:“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於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本爻所指的决断之事当如是。

站在两块大石中间,难以取舍,但是武王作为宗主国理应发挥其“决平”的作用。作者指出,不到太阳下山就做出裁断,果断抉择也。

贞,用脑子,指处理这样的事情方法要灵活,不能硬来。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能不到日落就智慧圆满地处理好,是由于武王处事得当,不偏不倚也。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观机而动:冲动冒进,则悔。行动迟缓,亦有悔。

  

xū,张目,睁大眼睛看,形容极度关注。

悔,悔恨,懊悔。

 

瞪着大眼睛的大象,比喻高度紧张,一有动静就奋起出击。如此轻率不经过大脑将会后悔。比如孟津观兵时武王以“诸位不知天命”告诫大家不能操之过急,《史记·周本纪》:“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过急不对,错失良机也不行,“迟有悔”,即所谓“时至勿疑”。《吕氏春秋·慎大览第三·贵因》:武王使人候殷,反报岐周曰:‘殷其乱矣!’武王曰:‘其乱焉至?’对曰:‘谗慝胜良。’武王曰:‘尚未也。’又复往,反报曰:‘其乱加矣!’武王曰:‘焉至?’对曰:‘贤者出走矣。’武王曰:‘尚未也。’又往,反报曰:‘其乱甚矣!’武王曰:‘焉至?’对曰:‘百姓不敢诽怨矣。’武王曰:‘嘻!遽告太公’,太公对曰:‘谗慝胜良,命曰戮;贤者出走,命曰崩;百姓不敢诽怨,命曰刑胜。其乱至矣,不可以驾矣。’”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鲁莽而不知悔,是说所处的位置不对,我方实力还处于劣势。

 

九四: 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牧野决战:冲吧将士们,你会大有所获,不要怀疑财富正向你招手。  

 

由,顺随,听从。帛本作允,上博简本作猷yóu,计划,谋划。

朋,钱币。

,合,聚合。

zān,本义簪子,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动词指插戴在头上、连缀。

 

谦六四武王灭商,大君之位尽在掌握。此时武王的战略决断是:冲锋!任由大象驰骋,比喻牧野大战中武王指挥军队纵横沙场地威武画面。

这句爻辞更象是武王在做战场动员:勇敢地冲锋吧,你会大有收获的,不要怀疑金银财宝成堆成堆的在前面等着你。《尚书·牧誓》:“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

对于武王,勿疑什么呢?勿疑此时的大有得。“大有得”得的是什么呢?是朋盍簪。朋盍簪是什么呢?是拥有天下。武王克商后登南单之台宣告商灭周兴,他在仪式中说:“膺yīng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史记·周本纪》)。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纵横驰骋可以大有收获,是说平生的抱负、志向终于到了大加施展的时候了。对于将士是沙场建功,对于武王则是克殷之志得以实现。   

 

六五:贞疾,恒不死。——清除顽恶:分析隐患,把那些顽疾找出来。  

 

贞,是考虑。

疾,泛指疾病。

恒,永久。

 

谦卦六五“利用侵伐”,剿除不臣服者。此时武王的战略决断就是评估出哪些方国是自己的重大隐患,是顽固不化的抵抗者,然后派兵消灭掉,以起到惩一儆百的作用。比如《逸周书·世俘》:“吕他命伐越戏方,壬申荒新至,告以馘俘。”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六五之所以要分析病因(敌人态势),是准备乘胜追击,宜将剩勇追穷寇是也。

他们坚持不投降,是因为还没有放弃对殷商的忠心,还存有复国的念头。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筹建新政:盲目乐观,就会功亏一篑,不要犯这样的错。

 

冥,昏暗。

渝,改变,违背。

 

冥豫,闭着眼睛、睡着了的大象。这个时候殷商境内虽已经基本平定,但人心未安,并且周边方国还有不臣服者,殷商东征的军队也还留在东夷。所以此时过于乐观,糊涂地认为大事已了,开始安享太平,甚至不顾安危沉湎于酒色,那么刚打下的江山就有可能被推翻。

应当怎么办呢?对内,要安定人心,尽早建立新政权;对外,如谦上六说的“征邑国”,扫除后患。所谓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一切才仅仅是个开始。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在最后阶段放松警惕,这样江山怎么能坐长久呢?闯王进京——好景不长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