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雅正》简要 ——小畜卦
(2014-04-11 11:47:54)
标签:
文化 |
分类: 雅正修订(2014) |
第九卦 小畜 下乾上巽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九二:牵复,吉。《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姬发胜利凯旋,辅助文王恢复经济、积蓄国力。
小畜xù,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一点点积累,就能亨通。你看那浓云不雨,在城邑的西边等待时机。
畜,饲养,养育,此处有“积聚”的含义,此意后作“蓄”。所谓小的积聚,是说渐进地、谨慎地积聚实力。
自,根据词性有两种用法:(代词)自己,自我;(介词)由,从。在此为介词。
周边形势所限,岐周只能不动声色地一点点积蓄实力,怎么做才能顺利的进行战略准备而不打草惊蛇呢?
要象浓云不断汇聚却不下雨那样不断积聚。商纣在周之东,密云于西郊犹如部署重兵于商纣之西。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懿,美好。文,花纹、纹理。
风行于天上是在一点点积蓄能量,当能量足够时才会向下济会万物,大有作为。君子观此象,用美好的德行来文饰传播自己的仁德,从而赢得舆论支持。《史记·周本纪》说:“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班师回朝:复归原来的生活轨道,会有什么错呢?吉祥。
复,返回。
此前的师比卦,主人公在四处征讨,这段历史《竹书纪年》有载:“三十二年,密人侵阮,西伯帅师伐密。三十三年,密人降于周师,遂迁于程。王锡命西伯,得专征伐。三十四年,周师取耆及邘,遂伐崇,崇人降。”但战争是要消耗国力的,正如比卦上六所言:做为统帅,就要有战略眼光,知道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该退兵。
回到自身的道路上,即回到原来的经济建设轨迹。在自己的家园快乐的生产、生活,哪里会有错呢?
《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义,意义,意思。
这种做法的本质是符合民心道义的,人心思安也。
九二:牵复,吉。——经济建设:复兴经济,吉祥。
牵,拉。
长期的战争使国力大损,人民疲惫,这时要想使国家恢复元气,就需要政策引导,比如鼓励生育、刺激生产等。
《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不上不下不前不后谓之中。当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时候悬崖勒马,开始改变政策全力发展经济建设,虽然最佳时机已经错过,但还是有机会挽救的,所以说,也算是没有失去时机,为时未晚也。
九三:舆说tuō辐,夫妻反目。——大国冲突:就像大车断了辐条,夫妻间闹起了矛盾。
说,解脱。后用作“脱”。
辐,辐条,插入轮毂以支撑轮圈的直条。
辐条是用来增大车轮强度的,车子没有了辐条,承载力就会降低,这就像夫妻之间闹矛盾,妻子回娘家不干家务活了。这个“夫妻反目”是在比喻一个历史事件,即商周之间的黎城之战。
黎城之战的前因是西伯戡黎。
《尚书·商书·西伯戡黎》: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格人元龟,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挚,今王其如台?”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祖伊反曰:“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
白话:周文王战胜黎国之后,祖伊非常恐慌,急忙跑来告诉殷纣王。祖伊说:“天子啊,上天恐怕要断绝我们殷商的国运了!那善知天命的人用大龟来占卜,觉察不到一点吉兆。这不是先王不帮助我们这些后人,而是因为大王淫荡嬉戏自绝于天。所以上天才抛弃了我们,不让我们安居饮食。大王不测度天性,不遵循常法,现在我们的臣民没有谁不希望殷国灭亡,他们说:‘上天为什么还不降下威罚呢?’天命不再属于我们了,大王现在打算怎么办呢?”纣王说:“唉!我生来不就是有天命的?”祖伊反驳道:“唉!您的过错太多,上天都已经知道,难道还能祈求上天的福佑吗?殷商行将灭亡,从您的所作所为就看得出来,您的国家能不被周国消灭吗!”
《竹书纪年》则说:“三十四年,周师取耆及邘,遂伐崇,崇人降。”
《史记·周本纪》亦曰:“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
以上史料中的“黎”与“耆”其实是一个国家,在部落时期黎国称“伊”,“伊”之后又称作“耆”,之后又称“黎”。黎是殷王朝的重要属国,据守着太行山南端的壶口关(今黎城东阳关上),距殷都朝歌只有一百多公里。其人口众多,国力强大,是岐周伐纣的障碍,所以文王在灭密须后,凭着帝辛赐给的征伐之权,以“黎侯不从王命”为借口灭掉了黎国。南宋罗泌《路史》载,古黎国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后,封商汤后裔于黎国。
周师取耆胜崇,使殷商震动,帝辛亲自率师来伐周,于是有了黎城之战。这一战史书语焉不详,只说文王曾与纣王在山西黎城恶战一场,被打得大败,军师姜子牙策反东夷作乱,才使得帝辛放弃灭周,在击败周军以后回兵东进,去征伐反叛的东夷人。《左传·昭公四年》:“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正室,正妻之子,嫡子。《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其正室皆谓之门子。”
商周之间闹矛盾,是因为随着岐周的强大,却不能获得相应地正统地位和认可。《论语·泰伯》论及当时的岐周:“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崛起大国的挑战与守成霸主的封杀,这种博弈古今一理。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妥协求安:承诺退兵裁军,不要意气用事。
孚,信用,信誉。
惕,戒惧,小心谨慎。
本爻描写冲突失败后岐周采取的暂时顺让策略。
有原则有诚信,即向帝辛做出保证,具体内容是:让血腥离去,即退兵并保证不再挑起战争;让警惕离开,即解除常备武装以消除帝辛地疑虑。具体可参看下篇的巽卦后三爻和涣卦。
无咎是说,不要在这个时候因为一时意气犯战略错误,导致经营多年的成果毁于一旦。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通过协议和行动化解帝辛对岐周的担心,是合乎君上(帝辛)想法的。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睦邻友好:与四邻都签订友好协议,要想致富就要有个和平的外部环境。
挛,互相维系,牵系。
以其,用他的。
没有了战争,就一心发展经济,造福百姓生活。
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是安心搞建设的大前提,所以,与四邻有诚信地握手言和,互利互惠,走共同富裕之路吧。
《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互帮互助,互利互惠,说明其仁德爱民,胸怀天下,不独自求富也。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枕戈待机:雨刚过去,生活刚安定,就开始歌舞升平,这种想法危险。时机还不成熟,做为才德出众的人要知道此时征伐凶险。
既,本义吃罢,吃过。指动作已经完毕。
处,本义中止,停止。引申指居住。
尚,尊崇。
载,装,用交通工具装。
刚刚下完雨,刚刚安顿了下来,就开始歌功颂德,收罗美女花天酒地。指国家刚刚经历了黎城之败的洗礼,刚刚缓过气来走上正轨,有些人就放松懈怠,自纵淫乐,这种风气要不得。
君子,是有见识有能力的人,看问题能审时度势,知道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不会象“小人”那样头脑简单,冲动用事。月近圆,也就是说虽然已经接近圆满,但现在月亮还没有圆。此 时应有君子那样的理性自知,继续积聚力量,等待最佳时机,而不要轻率征伐,急躁冒进。
《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风雨过去了,生活稳定下来了,这都是全体人民无私奉献、道德自化的缘故。即,正是由于大家同心协力,礼让传家,不搞内讧纷争,才有了今天的小康局面。
君子感觉征伐凶,是因为对自身实力有所疑虑,没有必胜的把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