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抛象,才能解开易——《周易雅正》简要

(2014-03-21 09:03:53)
标签:

文化

分类: 雅正修订(2014)

     《周易》是中国最早的文化、政论经典,但言三传而走样,《周易》传了几代后原意就模糊了。由于每个专家都有自己的发挥,每个读者也都有自己的解释,《周易》在后来俨然变成了天书。所以近代有些人所谓的《周易》的思维方式阻碍了中国人的思维发展的结论是十分荒谬的,因为有谁真明白“《周易》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既然谁也没有真正读懂,凭什么去武断地谈“《周易》的思维方式”阻碍了什么呢?所以,还是先读懂《周易》的本义吧。

    三千年很长,流传下来的易学著作汗牛充栋,但没有一本揭示出本义。照此趋势,再下去三千年,也仅仅是多上几万部不关痛痒的易学著作而已。因为只要不能确定本义,在此基础上的所有易学研究都是海市蜃楼。

    三千年又实在太短,因为在笔者眼里,这三千年的易学史可以一握成烟云,几乎没留下什么真知灼见。不是因为这三千年中的研究者们学问不好,其中有太多的大儒令我们高山仰止,但他们从学易开始,从他们老师的学易开始,一直上溯到传易宗师的孔夫子那里,教学的方法就不对。方法不对,南辕北辙,必然读不懂《周易》的本义。

    这三千年的易学史,充斥着象数和占卜,各种《周易》 注解 也都在从卦象、卦位等象数乃至天文学说上找依据。实际上,正是这个“传统”使后世读者远离了《周易》的本义。《周易》本义无关象数占卜,只有完全没有象数概念,摆脱占卜思维,才能真正看到《周易》的文字。《周易》有点象侠客行里的那首诗,满脑子象数的易学大师不可能真正搞懂。所以还是那句话:方法不对,南辕北辙,必然读不懂《周易》的本义。


    三千年的历史似乎在告诉世人,能读懂《周易》的一定很厉害,一定是大师。错了!错的实在离谱!能不能读懂《周易》,与智慧真的无关,仅仅是方法问题。方法对路,现在的初中生也能轻易彻底读懂。

    

    下面笔者就简要介绍一下《周易》沉埋了三千年的本义,希望《周易》创作三千年后的今天,不再仍是我们的天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