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此人人都能轻松读懂周易——《周易雅正》简要

(2014-01-14 10:31:04)
标签:

文化

分类: 雅正修订(2014)

                              知体例:
  1、卦序:
  唐代孔颖达《周易正義.序卦》说:“今驗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變。覆者,表裏視之,遂成兩卦,屯蒙、需訟、師比之類是也。變者,反覆唯成一卦,則變以對之,乾坤、坎離、大過頤、中孚小過之類是也。”邵雍《击壤集》说:“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这里的“非覆即變”与“三十六宫”,都是说的通行本《周易》里最重要的一个结构原则:非覆即变结构,即每两卦为一对组合。
  非覆即变是通行本《周易》最重要的的结构特征,所以读易应知道的第一个体例就是:《周易》是每两卦为一对,以奇数卦为干,偶数卦为枝。奇数卦之间就像一棵棵纵向排列的大树,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偶数卦则像大树的枝桠,对主题进行扩展和补充。

  2、卦爻:
  每一卦都由六爻构成,这种形式可以看作是古代的六段论,把每一个事情都分成六步进行步骤分析,从初到上反映该卦主题事件相应的发生阶段。所有的64卦都是这样,无一例外,其基本形式如下:
  上爻:代表过度阶段
  五爻:代表鼎盛阶段
  四爻:代表酝酿阶段
  三爻:代表有成阶段
  二爻:代表前进阶段
  初爻:代表开始阶段
  由于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所以六段分析法下卦爻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自然属性。古人读易时注意到了卦爻的这些特点,比如《系辞》讲的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凶五多功,《彖传》讲的刚柔、中正,但是,由于64卦主题繁杂,这些说法也就只能大概言之,无法完全与具体爻辞对应。
  笔者在此强调,爻位说、互卦说之类春秋战国以后兴起的易学解释理论是不能反过来去确证爻辞本义的,这类说论仅仅是对爻辞进行概率分析后的简单总结或发挥。所以读易应知道的第二个体例就是:爻辞是在六段分析法思路下创作出来的,要在六段论模型中去定位每一句爻辞。 

  3、卦辞
  传统解易,多是把卦爻辞单独着分析,这种与整体的割裂使得各家各派从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的解释,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然而,《周易》卦序结构之严谨,卦爻条理之清晰,都明确指示着卦爻辞内在逻辑之可循,只要我们能够知道《周易》全文的主题,卦爻辞的含义就有了坐标依据,也就不能再随意曲解而具有唯一性。
  检验这个主题是否正确的方法,一是看其历史合理性,二是看其是否能与文本内容完全契合。《雅正》中提出的《周易》主题,其实早在《系辞》中已经提出了:《系辞下第七章》:“《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笔者之所以对《雅正》自信,就是因为以此主题为线索顺利的解读了周易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句卦爻辞,如合符契。笔者认为,故事背景与文本的这种惊人契合度,是对《周易》本义如此的最好证明。
  所以读易应知道的第三个体例就是:《周易》是借用64卦体系记述周文王、周武王灭商全过程的纪传体式史记。其中主体为60卦,乾坤、既济未济四卦是概论。乾坤是武王一生事业的概括,既济未济是文王一生事业的缩影。3-10卦写武王成长经历,11-30卦写武王灭商兴周;31-38卦写文王恋爱家庭,39-62卦写文王创业历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周易》虽然是描写商周之际的历史风云,但从其有意识地使用了六段分析法可知,其创作目的并不是简单的记录历史,而是启迪后人。所以《周易》的卦爻辞既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是对主题事件的抽象概括和逻辑升华。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64卦,才会看到每一卦都有一个完整的生发历程,也才会觉得《周易》卦爻辞中似乎蕴含着无穷的哲理,传达出精深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