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学结构:原理与分析【学术中国:第1期人文社科学术讲座】

(2012-10-28 21:05:50)
标签:

杂谈

分类: 易理探微

    实际上,从卦象角度研究卦序,很早就有了,最早是汉代。后汉末吴人陆绩在浑天仪说中说:““周公序次六十四卦,两两相承,反覆出象,以法天行”。他这个观点很重要,提炼了杂卦传的内涵,杂卦传就是按照两卦一对来叙述的,杂卦传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这个两卦一对的认识,直到唐代孔颖达才明确的流行起来。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卦》:“今验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变。”邵雍的三十六宫,也是基于这个原理。
  可以说,从孔颖达开始,研究周易的人,已经很明确的认识到了周易结构的这个特征,实际上,这个也是周易64卦次序的最基本结构。

 

全文偏长,不全录了,正文地址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666/1/25573.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