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易雅正——63卦串讲

(2011-01-05 10:23:32)
标签:

渡过河

宋体

竹书纪年

鬼方

周文王

文化

63既济串讲

 

题解:6364卦,是对文王一生事业进行综述,即从文王即位起到晚年归隐这50年间的经历作了一个简略的回顾总结。从《周易》下篇来说,是对43-62卦的概括。31-42卦属于成家立业阶段,还没有正式进入历史舞台。

我参考的周文王年表主要是《竹书纪年》,对于《竹书纪年》学界还有争论,在此只是参考其经历梗概。据记载,周文王去世前,岐周已经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周文王可谓圆满完成了战略准备任务。

 

第六十三卦 既济  下离上坎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六二:妇丧其髴,勿逐,七日得。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惫也。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

《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上六:濡其首,厉。

《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渡河只是军队的移动,是大战前的机动,渡过河才能发起进攻,所以说渡河可以看作战前的准备。

 

既,完毕,已经。济,渡,过河。

要想渡过河去,有些什么注意事项呢?即怎样才能顺利完成灭商事业的准备工作呢?

 

小,步伐要小,渐进着来,不要急躁冒进,过早引起商纣的猜疑。

利贞,对于过河是小心谨慎,对于政治是要有计谋。

 

初吉,开始的时候河水还浅、头绪简单,比较容易控制。

乱,混乱,无秩序。终乱,越往前走,河水越深,水流也越湍急,而对于商周政局,越往后局面越复杂,越难把握,越需要高超地智慧和理性。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水在火上,水火不容也,二者难免交战。水大则火灭,火大则水涸。

豫,同“预”。君子观此象,因为考虑到可能的祸患而提前做好预防。由于历代仇恨,商周的关系势如水火,对于文王的整个战略经营,更是需要深思熟虑,慎重对待。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这一爻记述即位起至被囚羑里期间,根据竹书纪年,这一期间历经30余年。我们知道,文王的父季历是被商王文丁借刀杀人害死的,文王即位后就一直图谋复仇。

 

曳,拉,牵引。

用力推拉车轮,从渡河的角度,是指刚下河就用力往前赶,这样不知深浅的急进,后果不堪设想。

 

“其”,狐狸,欲图过河的狐狸。狐狸浸湿了尾巴,是因为没试探好河水深浅就下河了,也是急进的结果。
狐狸粗长的尾巴用于保持身体平衡,还有保持体温、伪装迷惑敌人等作用,狐狸尾巴被水淹没后就增加了过河的难度,所以是尽量避免的。

 

无咎,是说不要犯这类“曳其轮,濡其尾”的错误,这样做一点实质地意义也没有,只会把事情搞的更复杂。

 

这是文王即位初期周国的实力状况,此时殷周之间力量对比悬殊,宗周还需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实力。

 

《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急于前行,指文王一心报仇,其迫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做法不当,但道义上不是过错。

 

 

六二:妇丧其髴,勿逐,七日得。

  

被囚羑里期间,根据竹书纪年,这一期间历经7年。

 

髴,古代妇女的首饰。

渡河时妇女的头饰掉下来被河水冲走了,不要去捞,太危险,过几天安定下来后再买就是了。

 

这一爻的隐喻很含蓄,主旨是说先抓紧过河、渡过眼前这个难关要紧,不要在乎那点金银的损失,因小失大。过河之险境比喻文王的羑里之难,妇丧其髴比喻为了营救文王用作贿赂的金银财宝。钱财是为人服务的,只要有人,钱财失去了还会再回来。实际上,文王七年出困后重展抱负,振兴国家。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七日后重新获得,是以中正的手段。革鼎也。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从羑里归周后的3年,根据竹书纪年,这期间文王振兴经济、招揽人才。

 

高宗,殷代中兴帝王,名武丁。

鬼,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

鬼方,一般认为是殷时西北边疆上的国家,亦有说“鬼方”即后来的匈奴。我认为“鬼方”不是某个具体方国的名字,而是对反叛中央王权方国的泛指。但指方国也好,指叛逆也罢,都只是一个名词的理解,还需要资料佐证,并且于主题的理解基本没有影响。

 

高宗当年讨伐叛乱,三年取得胜利。

小人,平民百姓,这里比喻能力平庸的将帅、实力薄弱的国家。没有能力的人不要轻举妄动。指脱困后要先加强自身实力,而不要急于报仇。要革鼎振兴,兵强马壮后再采取行动。

 

《象》曰:“三年克之”,惫也。

 

用三年的时间才平定了叛乱,耗资靡费也,国力疲惫不堪。所以才有后面的小人勿用,国库虚空的时候也不要轻易用兵。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

  

3年,根据竹书纪年,文王释放后的第四年被商纣王加封为王,获得代商王征伐的权力,这期间宗周连年征伐,重要事件是三年伐崇。

 

繻,彩色的丝织品。袽,烂衣服或破旧棉絮。

漂亮的外套里面穿的是破旧的内衣,这个时候宗周的境况大有好转,但文王依然时刻保持警戒、自我惕励不放任,提醒自己任重道远。

 

荣不忘耻,富不忘贫,安不忘危也。

 

《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居安思危。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征伐后的恢复时期,相当于渐卦。

 

杀牛,是隆重地用牛羊豕三牲作为祭品。禴祭,殷春祭名,四时祭之省者,以诚心祷告,不用牲祭。东邻,指殷人。西邻,指周人。

殷纣作恶多端,即使杀牛盛祭,也不如文王平时仁德爱民、造福乡土,仅以简单朴素的祭祀更能受到上天实在的保佑。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得时,符合时义,顺乎民心也。

实在的受到上帝的护佑,自然是大吉大利,万事如意了。

 

 

上六:濡其首,厉。

 

失利时期,相当于巽、涣、中孚期间,也可看做是文王的临终教诲。

 

濡,沾湿,润泽。狐狸的头淹没在水里,情况越来越危急,弄不好就一命呜呼了。

 

狐狸于初九时的不慎还仅仅是弄湿尾巴,但此时如果不慎,就是掉脑袋了,将功亏一篑。所以即使到最后也不能放松警惕,还是要小心行事。

 

《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头浸没在水里,这样怎么能坚持久呢?把自己置身险地,是为不智也。

 

 

难点提要: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

 

这句话也是认识不一,一致的地方是大都认为“繻有衣袽”是用破布棉絮堵塞船缝,以防止漏水。

 

我们看爻辞,并没有提到主人公是坐船过河,并且,繻是细密的丝织品,袽是破旧棉絮,两者成为鲜明的对比,也没有破棉絮堵船缝的含义。

 

其实“繻有衣袽”这句话直译就可以了,并不难解。这是说漂亮衣服的外表下,是用破旧棉絮填充的,形容其俭而不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