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雅正——54卦串讲
(2010-12-16 10:58:00)
标签:
帝乙归妹商周陪嫁周易杂谈 |
54归妹串讲
题解:归,女子出嫁。妹,妹妹,指少女。归妹本来是早期父系氏族的一种婚姻方式,为了避免近亲繁殖,两个氏族成批的互换年轻女子。到了商周之际已经泛指少女婚嫁。在此归妹性质上与“和亲”类似,作者以少女出嫁的一系列细节比喻战后两国关系的不同发展阶段。
第五十四卦
归妹
归妹,征凶,无攸利。
《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象》曰:“归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
《象》曰:“利幽人之贞”,未变常也。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
《象》曰:“归妹以须”,未当也。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
《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象》曰:上六无实,承虚筐也。
归妹,征凶,无攸利。
归妹,婚嫁也,谈婚论嫁之时,止息刀兵也。
当对方认罪服输,履行条约时,就没有必要再打下去了,没有任何好处。
《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泽上有雷,古人认为雷动则泽随,是为男女相感而婚嫁之意。
敝,破旧、坏。
君子观此象,因为有长远的目标而知道避免不当的行为。行婚娶而忌苟合也。
对于两国关系也是如此,要从长远利益出发。
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这一爻对应渐初六,双方正在进行谈判。
娣,姐称妹为娣。古代姐妹共嫁一夫,幼为娣,长为姒,后来也泛指出嫁时随嫁的女子。
姐姐出嫁以妹妹为陪嫁,相当于买一赠一了,这是比喻停战的赔偿条件,也许遣送一批未婚少女本身就是条款之一。
跛能履,虽然跛了一条腿但还是可以走路,指即使履行条款有困难也要这么办。征吉,征则吉也。在谈判桌上要给对方压力,如果不接受条款就继续打下去,那时的处理就不止于此了。
《象》曰:“归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恒,持久。
“归妹以娣”,是为了使婚姻关系长久。对于谈判,指这些条款是使谈判得以成功的基本原则。
承,在下面接受,托着、担当。
跛而能履,是说这样姐妹之间可以相互帮扶。对于谈判,则指即使偿付艰难也要勉力为之,全体人员勒紧裤带也要把赔款挤出来。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
这一爻对应渐六二,是双方初签约的阶段。
幽人,囚禁的人,隐居的人。这里指失败的一方。
瞎了一只眼还能看东西,这是我方的目标、敌方的处境,指签约的条款,能够勉强生存就可以了。
利幽人之贞,是说对于失败一方而言,这样就应该知足,要能够接受现实。
可见这是明显地不平等条约,但对于战败国已经没有说话的权力,只能任人宰割。
《象》曰:“利幽人之贞”,未变常也。
常,普通的,一般的。
“未变常”的反义词是“反复无常”,没有改变常规,是说双方都遵循约定,没有人改变主意而毁约。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
对应渐九三班师阶段,对方的第一批赔偿也送来了。
须,胡须。全文共出现2次,前一个是“贲其须”,这一个却难以理解。查帛书,这两处并不相同,帛书中此处作“嬬”,指妾。两相对照,帛书意义更明确一些。总之,无论是须还是妾,其意义都应是丫鬟仆役之属,比娣低一等次。
反,本义手心翻转。
本来应当按照协议把姐姐嫁过来妹妹陪嫁,却借口种种理由而用丫鬟陪嫁来应付,滥竽充数、以次充好也。
接受不接受呢?当然不能接受。遣返回去,还是要求对方按照协议送妹妹过来陪嫁,不能给对方投机的机会。
《象》曰:“归妹以须”,未当也。
不正当、不合适、不是该做的,违约也。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
少女出嫁推迟婚期,但迟嫁也有个期限。
归妹愆期,说明双方关系有所反弹,或许对方内部复仇派有所抬头。作者用归妹愆期比喻对方以种种困难理由提出难以履约,也就是说约定好的赔偿没有能力赔付。怎么办呢?给对方以限期。
这就象一方还账,一方逼帐。甲说没钱还,乙说最多延迟一个月,还要加利息。也许对方是真困难,也许又是一次试探和拖延。
先是观望,后是推迟,战败一方的履约并不顺利,作者指出:即使对方真有困难,也要督促其克服苦难,不能迁就,要严格执行协定,因为协定本身就有惩罚、制裁的性质。
这一爻与渐卦六四是一内一外,渐卦六四讲内部抓生产,归妹九四则讲对外不要放松。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对方推诿拖延的想法,是有所准备、有计划进行的。所以不能给其任何机会。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
帝乙归妹是个典故:商王文丁借刀杀了周族首领季历以后,商周关系恶化。季历之子姬昌继位后,积极蓄聚兵力,准备为父报仇。此时,位于商王朝东南的夷方也先后同孟方、林方等部落叛乱,反对商朝。帝乙为了避免东西两方同时受敌,也为了修好因其父谋害季历而紧张的商周关系,决定将胞妹嫁与姬昌,采用和亲的办法来缓和商周矛盾,稳定全局。姬昌审时度势,认为灭商时机还未成熟,为了稳住商王,同时争取充足时间,同意与商联姻。此事史称“帝乙归妹”,商周双方皆大欢喜,重归于好,一时传为美谈。
月几望,月亮很快就会圆了,就典故而言是形容商周双方关系重归于好。在此则是借用这段佳话,来形容战争双方关系渐好,两国交往逐步走上了正轨,也就是“月几望”的象征意义。
爻辞描写了婚礼的场景:帝乙嫁妹,新娘的礼服还不如陪嫁女的礼服上档次,由此可见新娘的贤惠朴素,以后两口子的生活一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来宾们不断祝福小两口的生活越过越好,日渐圆满。
“月几望”历来有很多解释,实际很简单,就是现在祝福新婚的吉祥话,诸如“越过越美满”之类祝福即“月几望”。
“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新娘的贤惠朴素是比喻战败国已经没有异心,两国的关系一主一从和谐圆满。
《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
之所以“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不是帝乙归妹没有好的服饰,而是因为她秉持中道,不奢侈浮华,用高贵的品德约束自己的行为。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前五爻是归妹,双方有赔偿协议约束的不对等阶段。上六是婚后,指两国关系已经正常化的时候。
承筐,用筐盛食帛送宾客。现在北方农村还有这个风俗的遗韵,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用筐盛着礼物走亲访友,主妇则不能让来客空筐而回,要另压半筐礼物回敬。这个回礼即“女承筐”。《左传》僖十五年:初,晋献公筮嫁伯姬于秦,遇《归妹》三之《睽》三。 史苏占之曰:“不吉。其繇曰:‘士刲羊,亦无衁也。女承筐,亦无贶也。西邻责言,不可偿也。《归妹》之《睽》,犹无相也。’……”衁,血也;贶,赐、赠也。
士,士族,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是有学问、有能力的社会中坚,后来专指从事耕种、技艺等职业的男子。
刲,宰杀。
女承筐是馈赠礼品或者回礼,士杀羊是待客。
主妇在馈赠礼品的篮筐里舍不得放实惠的东西,士子待客时专挑瘦弱的羊宰杀,这样的虚情假意孰非待客之道,对双方长久交往没好处。作者用此比喻,指出曾经的交战双方不要老是怀着仇恨,邻居之间嘛,应除去隔阂,复归于友好,这样才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象》曰:上六无实,承虚筐也。
之所以篮筐里空空如也,是因为女主人根本没往里面放东西。
难点提要:
本卦主要是容易被卦名误导。归妹本义是少女出嫁,但卦义却不是这样停留在表象,而是在讲战争后交战两国的关系发展。当战后多年进入邦交正常化阶段时,上六指出:“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这是说双方应摒弃前嫌,不要总是这样虚与委蛇,面和心不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