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易学看中西医的本质区别
(2008-10-01 12:12:04)
标签:
易学中医西医文化 |
分类: 易理探微 |
杜绝人为错误饮食的自我伤害,人的一生根本就不会生病,更不可能生危及生命的大病,一旦不幸患病,所有“不治之症”都可以“不药而愈”。——罗坤生
昨晚聊罗坤生老师这2段论述时,有易友问:“生病的原因就只有饮食?人于天地间不过如鸿毛,能影响人体的东西何其多?”的确,这话是绝对了,情绪、起居都会引起生病,作者这么说只是强调饮食的重要性,不影响我们下面要讨论的主题。
罗坤生老师这里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命题,“疾病”的现象与本质。我认为这正是中西医治疗理念相区别的本质。
西医是杀,认为细胞有病菌和非病菌的区别,对病菌的态度当然就是抑制和杀掉了。
中医是通,不论是针灸还是中药等,都是以经络通畅为目的。也就是说,中医没有细胞本性善恶的区别,认为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转化的,就象一个人。
打个比方,一个城市出现危机了,西医对城市危机问题的处理方式就是抓、关、杀,甚至象秦始皇似的株连。为什么西药都会有副作用呢?就是因为这种处理方式损 害了原来的生理结构。那些细胞本来并不是暴徒,都是各守其职的良民,是因为各种事件最终导致了立场的转变和矛盾的爆发。西医把它们都抓、关、杀了能不引起 其他的连锁副作用吗?西医本质上就是这种对立、简单的治病思路。
中医是做思想工作,转化人的立场,从而达到和谐共进的目的。所以中医的中药是化身为一个个的游说员,进行深入细致地思想转化工作,与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环 节点对点沟通,不同的草药是去做不同层次对象的工作,从而达到恢复机能、畅通经络的目标。一切过去,该干吗的还是干吗去吧。中医本质上就是这种融合、全面的治 病思路。
前一篇:中国古代历法发展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