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系辞雅正    上(1-5章)

(2008-08-21 18:04:35)
标签:

文化

繫辭上傳 

题目:系辞是指圣人给卦加的文字解说(即卦爻辞),《系辞传》则是为了阐明系辞的原委,引导人们深入认识和把握系辞。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

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

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

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

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天仰而弥高,地卑而低下,乾坤两卦以此确立。这样由低向高排列开来,万物所处贵贱高低也就一目了然。天的运动和地的静止都是一定的,刚柔变化(或动或静)也由此得以分辨。——这里提出的“貴賤”、“剛柔”,都是很重要的概念,是后面论述卦位、阴阳爻性质的基础。但明显的,作者时代是认为天是围绕地球运动,并以此为认识论的基础。 

四方事物按类聚积(比如垒土为山,积水成湖),飞禽走兽依群分隔(比如鸟群、狼群),有了分聚就有了损益得失的吉凶现象。

天上的东西都有可见的图象(比如日月星辰、风云变幻),地上的东西都有可感的形状(比如山川河流、花草鸟兽),有了形象就可以分辨互动交汇的变化。 

所以剛柔互相作用,八卦相互激荡。它们鼓动万物精神以震雷艮霆,潤泽万物生机以巽風兑雨,离日坎月永恒运转、乾寒坤暑一往一来,(万物得以在此过程中生长发展)。 

“乾 坤”,在第一句就定位了,是天地的代称,是其他六卦的统领。天的性能造就了男人,地的性能造就了女人。由乾可以知道宇宙的由来,由坤可以知道万物的生成。 天道以平易无私而广济天下,地道以简约原则作成万物。天道平易无私则容易理解,地道简约朴素则容易遵从。理解了天道则觉得亲近而不遥远,遵从了地道则能将 此发挥功用。(这个有功,比如种地以收获等。)

亲近天道就可以安居长久,发挥地道则可以成就大业。安居长久是賢人追求的幸福。成就大业是賢人追求的事业。 

明白了这个平易和简约,天下的道理就通畅把握了。把握了天下的道理,就可以很好的生存其间。

 

第一章总论天地之道,认为乾坤两卦是64卦的纲领,天的行事大公平易,地的原则简约不繁,所以圣人遵循这个“易簡”的原则设立了符合天地之理的易卦体系:以動靜分刚柔(阴阳),剛柔作用成八卦形象诞生,天地高下定位,八卦也相重而立体对应。

  

第二章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變化者,進退之象也。

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

 

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圣人設立易卦来观察天下万象,继而给卦、象加上文字来明确吉凶含义,通过卦的阴阳动静来模拟事物变化进程。

所以吉凶是体现事物的得失,悔吝是体现忧虑和揣度,变化是体现事物的进退取舍,刚柔是体现昼夜的推移。 

这六爻的动变,反映了天地人系统的规律(提出了三才理论)。所以君子得以安定的立身处世规范,就是易卦的六爻秩序。君子平时玩味的意趣所在,就是卦爻的文字说明(系辞)。 

所以君子静则观察事态状况,而对照系辞来分析定位。动则观察事态变化,而玩味占卜变化来斟酌未来。于是连上天都保佑,无往不利。

 

第二章指出卦爻辞明确了事物的发展变化和吉凶悔吝,是君子动静行止所应当遵循的原则。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

爻者,言乎變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無咎者,善補過也。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

辯吉凶者,存乎辭。

憂悔吝者,存乎介。

震無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大小,辭有險易。

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卦 辞,是解说卦象的。爻辞是解说变化的。吉凶,是解说象变得失的。悔吝,是解说象变小差异的。無咎,是说能知错即改。所以,分列人物贵贱在于爻位,分别事物 程度在于卦象。分辨吉凶得失,在于卦爻辞的描述。忧心于事情的懊悔惭愧,在于控制了过失。心动于没有过越的事情,在于能及时自醒。所以卦象对应可大可小, 系辞对应有危有安。卦爻辞,依照具体情况而各有所指。

 

第三章具体指出如何对待卦爻辞全在一心取舍。

 

第四章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

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

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

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易是天地的模型,所以能包囊天地的法则。用易的原理仰可以观天文,俯可以察地理,所以能知道幽深与眼前事物的原委。用易的原理可以探索源头追问未来,所以能知道事物生灭的究竟。用易的原理可以知道精华之气如何化为物,游散之气如何在变化,所以能知道鬼神的真相。 

易最大程度摹拟天地,所以学易用易能不违天地之道。易的知识无所不包,并且助益天下,所以学易用易能分寸适度。易能应变旁通也不散漫,乐观的对待天道,清楚的知晓命运,所以学易用易能没有忧虑。易有安邦定国的仁厚之道,所以学易用易能兼爱天下。 

易完全对应着天地的变化,契合着万物的纷繁,通晓黑夜白天变化的原理,所以说我们没法知道鬼神形状,也没法将易固定于一个主体。

 

第四章讲易体系是天地的模拟象徵,告诉学者不要拘泥于卦体形象。

 

第五章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

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一阴一阳是道的体现,发扬它们的是善的品质,成就它们的是自身的性质。仁者说阴阳是仁德,学者说阴阳是智慧,百姓日用而不知,可见君子之道稀少呀。

 

道展现为各种仁德,蕴藏于各种功用,鼓舞万物而不象圣人那样费尽心力,道的盛德大业可以说是达到极致了。

我们将生活富有称之为大业,日新进取称之为盛德,生生不息称之为易。我们将规划图景称之为乾道(理论),效法施行称之为坤道(实践),极尽蓍数的演变来预知未来称之为占卜,通晓万物的变化原理称之为事理,阴阳的玄妙莫测称之为神奇。

 

第五章申明易道的着眼点在人事,并且不要孤立静止地看待易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