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的意味 (续) 2008-5-8
(2008-07-20 18:25:56)
标签:
周易评论文化 |
分类: 易学评论 |
前,与布易老师就交流的意味有过帖子探讨,今续此话题。
文字作为人们普遍使用的符号系统,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概念、逻辑体系,但交流者仍然在表达与接受之间体会到一种差异。这里要说的就是交流者应当正视这个差异的客观性,从而理性对待交流中的分歧。
文字的交流必然有“互动”的主客体,主体是叙述者,客体是接受者,他们交流使用的“文字”这个工具。如下图:
接受者
——— 文字
叙述者
假设“文字”有个共性的标准,但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的不同,人们对“文字”的把握也会与这个标准有出入,而文字的交流双方又恰好都是具有个性特征的主体,这使得文字的表述和理解都赋予了丰富的个性色彩。中间那个0线,则是沟通的桥梁。如下图:
扩展
—— 0线 字典
幼稚
更主要的,我们实际上找不到一个完美的标准字典来供人们依据,世界复杂多彩,而字典的定义有限。所幸人们并没有僵化的对待中间那个0线,而是把它看作一个区域值,交流由此得以延续。
文字作为人们普遍使用的符号系统,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概念、逻辑体系,但交流者仍然在表达与接受之间体会到一种差异。这里要说的就是交流者应当正视这个差异的客观性,从而理性对待交流中的分歧。
文字的交流必然有“互动”的主客体,主体是叙述者,客体是接受者,他们交流使用的“文字”这个工具。如下图:
接受者
——— 文字
叙述者
假设“文字”有个共性的标准,但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的不同,人们对“文字”的把握也会与这个标准有出入,而文字的交流双方又恰好都是具有个性特征的主体,这使得文字的表述和理解都赋予了丰富的个性色彩。中间那个0线,则是沟通的桥梁。如下图:
扩展
—— 0线 字典
幼稚
更主要的,我们实际上找不到一个完美的标准字典来供人们依据,世界复杂多彩,而字典的定义有限。所幸人们并没有僵化的对待中间那个0线,而是把它看作一个区域值,交流由此得以延续。
后一篇:易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