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是整体的旷味    2004.7

(2008-07-08 13:04:57)
标签:

人生

意义

文化

分类: 易学评论

    年轻时,我曾追问生命的意义而不得,这个疑案,一直压抑着我生命的乐趣。

    直到27岁那年,我才终于有了些许明晰,而2500年前的老子,就已经用诗意的语言描述过了,数千年来的无数修行志士,就已经实践过了。

    这个问题牵连繁复,但也可以简要出一条线索,即——什么是生命?

    生命,是客观世界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物质,是迄今为止自然界长期发展的最高级产物。物质世界的演化是条上升之路,生命是这条发展之链上的一环。所以,广义的生命的目的即是顺应这种发展,担负起自己的使命;而狭义的生命的目的则是以个体的健康发展推动集体生命的健康(秩序)发展,当然,这种良好愿望的实现往往是曲折的。

    既然生命的意义包含在物质发展的意义中,那也就是包含在宇宙发展的意义中,要了解生命的意义,就必须知道宇宙的真相。

    宇宙的真相是什么呢?我们都不知道,所以我们所说的只能是生命的相对意义。

    历代修仙成佛者,实际上就是走在生命物质演化前沿的人。通过修行,他们身体的物质状态已经改变(化精-化气-化神-化虚),完成了生命物质的进化。他们的人生选择就是探索人类进化的方向,他们选择的事业正是前瞻人生意义之所在。他们是不朽地山峰,眺澜群寰。

    我曾戏言:“做人做佛是两条路,做不好人才有资格去修佛,”意思是修佛要置做人之路于死地才行,即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家做人,出家修佛。当年释迦身为王子,父母妻儿俱在,孝道义务俱存。他迈出求道之路的第一步,就是抛弃这些做人的基本要求。为什么修佛与做人不能两全呢?因为修佛之路是非社会的,走非社会的路,必然要舍弃社会的一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否则一定不能成就。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探索那条自然之路,那是一条佛人一体的路,是社会、科学、宗教式修行契合融会的路。在现阶段,如果有机会修行,我不会选泊来的佛,因为在道家的修行之路上,我看到了更多自然的影子。

    个体的取法自然着眼于生命五味,人的生命就是在力求保证和维持不同层次需要的满足中阐释其意义的。满足需要,这就是生命的基本动力。

    生命的需要是层次递进的——生存、爱、人格、精神(美)、圣(含永恒)。不同的人,不同的状态,生命的需求不同,只有完成生命演化的人才能达到圣的要求,开辟新的天地。然而,此种修炼也是夙缘所就,历世因果,非一时意气所能激发。此种修炼是大愿成就,也是道法自然的本性使然。

 

    对现实人生而言(凡尘者,目光维系于眼前蜗角,身心捐献于利益浮沉也),个人看法不同,且各执角度各有片面。但这不要紧,只要有了人生观,他就有了精神指南,有了一定的承担分辨和取舍准则,或善或恶,走完他的人生。

    只要他的人生观合乎他的实际,不论入世、出世,就都属于道法自然者。人生观作为一个人对社会的看法以及人生态度,合理的人生观可以应付人情冷暖、各种事态,并在此过程中成长。这种成长,是生命的人的自然本能。

    树立合理的人生观是有捷径的,即通过学习,了解大千世界的真实面貌,从而形成自己相对客观的基本认识,进而对人生有一个客观的把握。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树立这样完善的人生观,还是那个说法:能指导着自己的人生面对现实而不脱离生活,已经足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