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IT客
IT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940
  • 关注人气:2,1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布瓜的世界,“智”问 IT 选择题

(2010-09-13 09:57:26)
标签:

苏格拉底

这条路

基础架构

it客

ibm

智慧城市

it

分类: 观点
http://s9/middle/59776cedg74cf71727128&690IT 选择题" TITLE="布瓜的世界,“智”问 IT 选择题" />

布瓜不是一种瓜,它是法文里的疑问句的发语词“Pourquoi”,相当于中文的“为什么”。

Pourquoi?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小孩子从提问开始认知世界。

提问,寻找答案,提问,寻找答案……对世界的认知由此变得越宽广。

本期观点将以 ITer 的视角带您走进布瓜的世界,“智”问 IT。通过提问与探寻答案的过程,重新审视 IT 选择题,拓宽 IT 视野,放眼 IT 与业务的跨界。


Pourquoi?系统能效表现等同于业务的绩效表现吗?
Pourquoi?系统要怎样的速度运转才能抓住商业机遇?
Pourquoi?今天的系统能否应对明天的安全威胁?
……

各大派系 IT 厂商各执一词、喋喋不休,好像要把东西往漏斗里灌似的告诉用户,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现在,我们来尝试通过三道选择题,用最原始的苏格拉底问答法,寻找用户心对 IT 选择题的真正答案。

智慧的 ITer 苏格拉底式问答法

1、在经济动荡带来的“大鱼吃小鱼”效应中,老牌供应商被其他品牌收编,用户该_______?
(A)迁 (B)守

经济危机对于 IT 业界而言是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洗礼。就在这暴风过境的“后经济危机时代”,我们除了可以看到业务复苏,IT 采购预算解冻这些冰面上的融雪现象,更为深层的是,冰底之下的分合异动——IT 厂商纷纷趁低吸纳一些在某些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公司,为未来更大的产业版图部署关键的棋子,而这恰好是用户甄别厂商长远发展实力的时机。

收购对 IT 公司而言是改旗易帜,还是注入新血,对 ITer 甄选合作伙伴又有什么影响?IT 生物博士——达尔文教您选择正确的派系,永远站在 IT 进化树链上可持续发展的一枝。

守不守?看成长——原供应商被收购之后,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还是被搁置在进化树末枝。鲸吞“大鱼”之后,能不能消化才是关键问题。某些被低价收购的老牌硬件厂商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再加上新母体公司缺乏运营硬件业务的经验,这会使用户的基础架构面临巨大的强制迁移和成本增长的风险。

此外,用户普遍承认,基础架构建设需往前看五年。IT 巨头对云计算大潮的积极推动以及 SaaS 趋势的兴起,使得一些供应商积极补充针对云时代交付模式的新兴技术。这些具有前瞻眼光的竞争者往往更能把握并推进整个市场的技术发展进程,制定相应的技术和产品战略。分析机构普遍认为,这些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厂商往往更值得选择和坚守。

迁不迁?看稳健——新供应商是否提供了考虑周全的迁移计划。即便不想固守在进化枝末端等待灭亡,迁移之前要考虑的事情还有很多。选择迁移道路迈出关键一步之前,最保险的判定方法是,看那些走过这条路的先行者。拥有大量迁移成功先例的供应商往往能从先例中梳理出稳健、完整的迁移路线图,还能给资信良好的客户予以各种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完成迁移,在无需投入太多迁移费用的前提下实现可预期的投资回报。

2、新增一台服务器带来的效益 = ______ - 成本
(A)机器性能 (B)业务表现

这也是一道不存在标准答案的题目,但是您所选的答案正反映了在您心目中,IT 部门的能力边界:到底是就技术论技术;还是能勇于跨界,站在业务的角度思考。

针对业务选择。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往往应用同一个系统处理不同类型的工作负载需求,但如果从成本、安全性和扩展性等不同的维度来衡量这些工作负载时,单一的系统就很难同时成为不同需求的最佳选择。

这正如一场 IT 界的“田忌赛车”,要想取得最后胜利,关注点不应只着眼于车跑的有多快(即机器性能本身);而应该针对不同的路程和用途选择兰博基尼、东风解放甚至永久捷安特,从而获得组合优势。

针对业务优化。针对不同的业务负载类型,从关键业务到商业应用,以及互联网应用,不同的应用有各自的特点,而不同的服务器、存储设备也都是针对这些不同的工作负载特点而优化设计的,有些适合进行 CPU 密集型的计算、有些适合进行大吞吐量类型的计算;有些具有成本优势、有些具有扩展优势等等,客户应该根据不同的工作负载类型选择有针对性的系统平台。

正如 ITer 因应不同业务类型的工作负载而优化的系统,系统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甚至业务商机。

3、试水云计算,谁是最佳拍档?
(A)技术家 (B)商业家

2010年被许多业内人士称为云计算落地的“元年”。就在这风起云涌的一年里,IT 巨头纷纷出手拥抱云计算。然而站在用户的角度,在这股云计算的“时尚风潮”里,到底谁真正看清楚了云计算对客户的最终价值?谁是跟风上马的人“云”亦“云”?

纵观 IT 业界大小厂商的众说纷“云”,可谓雷声大雨点小。其中很多供应商都仅能从云计算的某一个层面切入,单独地提供基础架构层、平台层或者应用层的核心技术,能够为试水提供真正全方位云计算解决方案的厂商是极少数。

有一位 IT 大佬曾经“云”过:“我完全搞不懂那帮家伙在说些什么,简直就是一派胡扯。云计算到底是什么?省省这种愚蠢的概念吧。”后来讽刺的是,这位大佬在今年年初不得不屈服于云未来的利润魅力,奔走于新一场云计算全球路演当中……试问有多少用户能够经受得起这朵爱变脸的云呢?

超越技术,赢在商业。站在技术发展的视角,云计算之于网格计算的确并无技术新意,以至于某些“言必称技术”的厂商在这场云风潮中也玩不出新意来。但是,站在 IT 推动商业发展的角度看,云计算更多是一种交付模式的革新。

软硬结合,重在交付。在云时代,IT交付的不再是一张软件光盘、一台服务器,而是软件+硬件+服务高度结合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在云环境里,服务的空间和时间都切碎重新打包,以云的形式交付给用户,用户需要看到的是它所带来的商业价值。也许那些前瞻到这一点并采取行动,作出重大转型的厂商,方能在风“云”变幻的IT格局中,成为企业用户腾“云”架物的最佳拍档。

以上仅仅是三道典型的选择题,IT 部门在甄选合作伙伴时,会面临更多更的选择分岔口。如何应对如此多的“布瓜”?在提问与探寻答案的过程中,ITer 可以参考以下三个“Does & Don'ts”,答案就会出现在您心中——

IT 规划要往前看五年,迎合未来架构大势,不要固守加速衰亡的老牌技术;

IT 考量的是 IT 与业务对齐的能力,不是纯粹的参数竞赛;

IT 并非成本部门,应该看重的是系统技术转化为业务商机的能力,而不是紧盯这一季度的花销预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