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交通系统有大脑

(2009-07-05 23:24:23)
标签:

交通

火车

汽车

拥堵

管理系统

智慧的交通

it

分类: IBM案例

从此以后,我们所在城市的交通系统会知道你要去哪里,并告诉你,应该怎么去,得花多少钱。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会成为每个人的理想之城。这个有着北欧威尼斯之称的城市不但风景优美,它还不会出现交通堵塞,这对于中国人尤其有吸引力。在中国,开着一辆体面汽车上班的代价的是你必须比搭乘地铁还要提早半小时出门。

6年前,斯德哥尔摩人也没有觉得自己生活的城市与地球上任何一座大城市有什么不同。这座城市由14个岛屿组成,各式各样的桥梁成为城市最重要的交通枢纽——而它们也引发了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

试想一下,如何让每天进出城市、数量达507辆的小汽车畅通无阻地穿行于城市中的几十座桥梁?用传统的交通疏导方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更何况与同样川流不息的有轨电车、轻轨列车在狭窄的桥面上夹裹前进的汽车数量,正在逐年增多。

斯政府的解决方案是,对所有在交通高峰期驶上通往市区最主要的交通要道的汽车征收“拥堵税”——这也是伦敦、旧金山等城市谋求缓解交通问题的主要方法,不一样的是,斯德哥尔摩已取得了成功。

拥堵税

只要时间允许,每天下午4点钟下班高峰期来临时,Gunnar Johansson总爱站在斯市某条交通要道上,静静凝视着架在道路上空的摄像头。这位身高接近两米的瑞典人是位交通经济学家,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他作为 BM的斯市交通拥堵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为政府征收交通“拥堵税”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方案。

现在,他频繁穿梭于全球各地宣传“如何让城市交通变得更智慧”。在IBM最新的“智慧的地球”战略中,斯市的故事被视为最成熟、最有说服力的案例。他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说道:“在这里,我们的目标是让交通系统运行得更加有效。”

2002年,当Gunnar随着普华永道咨询部门被收购而加入旧M时,蓝色巨人刚刚通过投标,成为斯德哥尔摩交通项目解决方案提供商。当地政府的目 标非常清晰:通过对在不同时间,经过城市中不同重要交通要道的汽车征收不同水平的税款,一次性将高峰时段市区车辆数量减少10%-15%。IBM的工作, 就是要设计一套方案,准确计算出应该对哪些汽车征收多少税款。

收费系统

Gunnar最初的选择是让每辆进入市区汽车都安装信号感应器。当它们驶上18个需要征收“拥堵税”的入城主干道时,设在路口的感应器就自动与车上信号感应器进行信息交换,记录下车牌号码、时间不口税款,并同时将信息传到汽车的感应器以及政府交通和税务部门。

不过,这个想法很快就被证明存在漏洞,至少你不能要求那些偶然才开车进入市区的汽车也安装这样的感应器。于是,Gunnar和项目小组与18个项目 分包商一起,在进入市区18个主干道路口每个车道的上方,以正反方向架设了光符识别摄像头,以;隹确记录汽车前方和后方的车牌号。车牌号码、驾驶时间、税 款会一起直接被发送到政府雇用的一家数据中心,然后账单会通过电子或传统邮件邮寄到车主家中。加上数据系统与互联网相连接,在收到账单后,车主可以通过互 联网、银行转账甚至在家附近的便利店直接缴费。

这套耗资不菲的数据系统能做的绝对不止这些。如果汽车已安装信号感应器和GPS系统,并在出发前输入目的地信息,那么司机会在快到目的地时收到提 示,被告知附近尚有空缺的停车场在哪里。新系统的推行和“拥堵税”的征收,让每天有近435市民重新选择搭乘公车上班,市区交通总流量锐减35%,过分顺 畅的交通甚至让交通部门不得不重新调整公车的运行时刻表。

无处不智慧

当然,交通收费系统的智能化仅仅是个开始。IBM希望,交通系统可以变得更加智能:司机在出发前输入目的地之后,甚至就能通过GPS系统预测前方某 条公路可能会出现拥堵,转而选择另外的行车路线。在蓝色巨人的设想中,一个城市的交通系统最终会成为一台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预测和判断的智能系统。这一切 的背后,是后台计算机综合历史和最新情况所做的即时分析。

而交通也绝不只是城市主干道和行走于上面的小轿车。一个能根据你的旅游计划,准确告诉你最省钱最高效的乘车路线图、可以同时提供沿途酒店和景点信息 的铁路系统如何?IBM已在拥有全球最大铁路网络的中国,建立了自己的全球铁路创新中心。它的目标异常清晰:中国政府未来10年将有1.25万亿人民币用 于发展铁路系统。与此同时,一个更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地铁交通系统也在南中国最大城市广州逐渐形成——这个项目已被纳入IBM“智慧的地球”战略中。

这个IBM准备耗资60亿美元研发的战略,正开创出一个新的时代。在这里,新科技不再只是带有新功能的手机,也不是互联网上更炫的网站,而是让交 通、医疗到电力各种不同的公共系统,最终变成一台功能强大的超级电脑,各种看上微不足道、却构成了人类社会基础的信息流被这些超级电脑记录、分析,最终得 出一个理论上最好的解决方案——在兴奋之余,我们应该思考一个更严肃的问题:科幻片中关于超级电脑骇人听闻的场面,是否已经成为了事实?

(转载于周末画报 2009-07-0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