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间的流动
http://s13/small/001DzN95zy6LCBDNNdq4c&690
忙碌了一天,打开电视。
电影频道正在放映《邓稼先》。
不禁一声:奥,拍成电影了。孩子从手机中抬头看了一眼:谁是邓稼先?
看来媒体宣传不到位,注重的都是歌星和明星,却忽略了这些真正人民英雄。看到我流泪,孩子没变化。
不知道邓稼先是谁,不是孩子的错。但讲一番道理,说教式的谈话,我知道,他不爱听,只是有意无意地提起,略用平淡的口吻,边看边断续讲述。我心明,讲述就是灌输。
邓稼先已去世多年了,他的妻子许鹿希该是八十多岁了,也不知现在是否还健在?他从五八年开始接受研制原子弹任务。因要严格保守机密,他与妻子28年信守诺言。邓是一个很懂得生活,很乐观活泼的人。他为了国家的国防建设,为了国家的富强,手握一支铅笔,计算各种复杂公式,能得到计算用的好的稿纸就比得到金子还高兴。你能理解吗?条件的艰苦不说,中间还有文革运动中所裹挟的政治冰冷。他是无任何额外报酬地去为国家工作。在遇到一次核试验失败时,他明知道辐射的厉害,却要追赶时间而亲临现场查看第一手资料,直接触摸的弹片埋下强辐射的隐患,最终为此失去生命。
这中间接个电话。无意看到孩子的目光从手机转向电视。
孩子曾不止一次说过,在我认识的朋友圈子里,凡他接触之后觉得都还不错。我很高兴。可谓母子情深。
历史片中所常看到原子弹试验成功人们欢呼跳跃的情景,那只不过是喜悦的一瞬间。真正大量付出艰辛和牺牲的是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我聊起,郭永怀也和邓稼先共事的科学家,在一次飞机遭遇意外时,他为了保住所带的各种科学数据和宝贵资料,和警卫员死死抱在一起,当人们掰开两具烧焦的尸体时,看到的是留下的完整资料。说起这些,我虽然语言很平静,内心却仍旧起波澜。付出生命代价的是邓稼先,郭永怀这样的好人。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们的国家不会这样快地强大。有了他们,我们才能在最困难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
最近,九月三十号定为位烈士节。定在共和国前一天。我点赞。
告诉孩子,不明白什么是信仰吗,这部电影告诉你,他们的言行就是信仰。那种奉献精神不指望你能理解,但须让你知道,不能忘记他们。永远不能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