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治愈,去帮助,去安慰
萨拉纳克湖是美国并不知名的一个小的地方。那里长眠着一位医生,叫特鲁多。他医学渊博行医尽责,受到大家的爱戴。他的一生中曾有一段座右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我很赞赏这句话。
“有时,常常,总是,”似乎是人交往的三个阶梯,一步步升华出做人的一个境界。一种层次。面对生命,医学从不是完美的科学。医术的局限和无奈常常令人在疾病与死亡面前束手无策。但医术之外帮助和安慰则是一种人性的关怀和感动。我们需要情感的表达,需要以平等尊重的护佑。况且,谁又能保证自己不生病呢。
抛开医术界,人与人之间也应是如此。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或是伤心处需要别人的帮助或是只是需要你去倾听时,我们应当从个人事务中抽身出来去倾听,去帮助,去安慰。人的衰老是一个被剥夺的过程,是每一个人要经历的必然之路。一个人的成长却是一个漫长的道路,有许多是只能接受而不能抗拒。
但在这个阶段,一个人的教养行程很大程度上来自人的克制,而虚荣又是人类似乎永远也不会改变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所需要的诚意,诚信,自由度,约束度又往往会被现实所打乱。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因为家庭矛盾与困惑无奈选择了离开,独自住进深山养老院度日。将近两年时间家中无人探望,我们几个好友约好先后连续两次看望,朋友浑浊忧郁的眼神中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人这一辈子始终是在寻找,刚生下来要找奶吃,长大了要学知识,学好之后要去工作,工作之后要建立家庭找伴侣,老了之后要寻健康长寿。不管在哪个阶段,我们都希望有人理解,有人安慰,有人帮助。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我们又无法摆平,只能适应。此时能遇到知音,得到帮助或是安慰,会觉得很感激很难忘。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常犯的错误就是对陌生人太客气,对自己亲密的人太苛刻。一个幸福的家庭,需要的两个人的努力,不幸的家庭一个人的努力都很吃力。
有人问过一句话:“房子着火了,你只能拿一样东西,你拿什么?"
“我把火拿走。”
把起作用的东西拿走。别人没想办到的事情,你办到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