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外国人
我们住的地方离使馆区较近,经常可以看见各国友人,国际上稍有一些敏感事端使馆前就会有成堆的记者围拢。记得还是在金融危机之前,我搬来这个小区时间不算长,那时天气很热,到了晚上就想出去散步到处转转,发现沿路上不是外国人在小店里购物,就是外国人在啤酒店中喝酒聊天,迎面相碰或是并行走,随处可见的大鼻子在我身边穿来穿去,各种香水味传来窜去。我算了一下,平均十个人里差不多就有七八个老外,有时候我都有些迷惑了,这里怎么这么多老外?究竟谁是老外啊?怎么觉得我好像是在国外了呢?
全球经济危机后,这样的状况好些了。慢慢地我都能知道这些老外是哪个国家的人。差不多能区分出那个是英国人和美国人,那个是法国人和德国人或俄罗斯人,芬兰人总显得瘦弱性格低沉,非洲人就不用说了。有时从看管外国人小孩的保姆嘴里了解到的与我所判断的基本差不多。
我经常与一位深棕色皮肤穿着黑色夹克的非洲人碰面,他挺胸抬头迈大步总是很专注的样子,我一直猜测他是否会笑,如果毛色多点很像个大猩猩。
这一片坐人力车的老外还挺多。记得咱们的一位板爷拉脚,正好停在我旁边不远,客人下车后我才发现,是两个又高又胖又壮的俄罗斯人,两人加起来的体重足有四百多斤了,太胖了。我没有问板爷拉脚的的费用,只是冲凭力气吃饭的板爷点了一下头,冲他伸出了大拇指。板爷笑了,笑得很灿烂。
性格开朗直爽的美国人,他们过日子向来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今天花出去的钱可能就是明年甚至是下辈子的钱,但他们不管,先要享受再说,大房子打车买来想用上再说。最后资不抵债,再碰到失业,就把房子扔给银行,自己申请破产,最后还能申请政府救济金,总之不会饿死。全球经济危机后,美国人开始羡慕咱们中国勤俭持家优良传统,听说一位美国人找了个中国媳妇,成家后掌管家中财物大权,美国人月薪20000美元,前妻就是因为太能挥霍使他每月工资要还各种卡费,他只是个挣钱的机器,最后迫不得已提出了离婚。和中国媳妇成家后,一年后存折上就有了8000美元的储蓄。美国人高兴坏了,存折上从来没有存过这么多钱。中国媳妇算是整治了一把美国人乱花钱的坏习性。
还记得一次是初冬了,大约是十一月份下旬,天气挺冷,俄罗斯商人在街上的广场上搭起了T台,几个俄罗斯姑娘穿着各式服装在进行商业表演,俄罗斯血统的姑娘身材确实好,腰细腿修长令人羡慕,身段弧线很美,皮肤白,个个豪爽奔放的性格,舞姿跳跃欢快,一个个都很靓丽。站在那里随意扫了一眼,广场人群中百分之九十都是男人们,民工占大多数,中年人,青年人,有的人鼻子上还冒着鼻泡,看的是那样专注。瞬间捕捉到了那个个欲望饥渴的眼神,印象极深。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外也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节奏,过马路也开始不走人行横道线了,背着书包的外国孩子骑着自行车逆行穿行在车道上快速自由又熟练。大鼻子们也开始用生硬的中国话为砍下几块钱与小商贩们讨价还价。渐渐地他们也在这里开了商店,穿着上也开始显现中国元素的符号,包括鞋子,皮包等,也开始在路口吃羊肉串,慢慢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不管怎样,这里是我们中国人的地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