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丝带上的雨滴
(2011-04-02 16:01:47)
清明节又要来临,每当这时就会想许多过去的往事.心情总是觉得比较复杂。父母去世已经很多年了,但每年在祭扫亲人墓之前,在心里总是默念着自己一直想要对他们说的话,但到了墓前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是绷着,只是把自己动手做的花环和抒写的诗信放在墓前,默念着话却总也不能说出口.或许是周边有其他在场人的干扰?还是趋与自己的秉性和性格?清明前夕常常夜不能眠,这种血脉之情无论生死,都令人牵肠挂肚。
看着他们的照片,却再也无法听到他们的声音,看不到他们的身影,追忆起,他们在世时的那些难以忘怀的淡淡而又熟悉的件件往事,回味起那亲切的带有特殊口音的一声声呼唤,回想起那曾毫不在意的很普通的家饭,目睹那不曾珍惜的含有针针线线的衣被。现在都已成为了过去,成为了心中永远抹不去的回忆。
一直以来,总认为自己在几个孩子中间付出的是最多的,也很孝顺,内心深处应该不会留下什么遗憾。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细细回想起来,其实也不尽然。常常为没有在他们最需要时,因工作忙碌而及时出现在他们身边,而感到内疚。而他们却总是体谅我的难处,让我注意身体,不要太劳累。在老人瘫痪卧床不起,为找合适的保姆四处奔波回来,老人却不满意时,心里产生过怨气和烦躁。在定期给老人剪发洗脚时因身体不适等原因不配合而急燥发脾气,失去应有的耐心。老人走了,现在回想起来真的不应该。我曾抱怨自己小时侯得到的母爱太少,甚至怀疑过自己不是亲生的,使本应留在城市里工作的名额放弃,却硬要赌气离开家去了外地。根本不去考滤他们心里是否难受,心里还觉得很得意,有种被解放的感觉。不去理解他们那个生长那个年代的社会现状和它历史的特殊性,不去理解他们的内心深处想的究竟是什么,不知他们是否也有自己的苦恼和困惑?只是觉得他们疼爱孩子的方式自己无法接受,甚至觉得身边的母亲远不如书上描述的那么可亲,那么伟大。
现在才理解当时他们因疾病缠身发出的呻吟和叫喊是出自心底的一种恐惧和无助,才理解他们乞盼着子女常回家看望那种空落的寂寞和内心孤独,才理解给他们一张笑脸,说几句贴心家话会使老人感到的温暖和快乐,理解缺少了亲情任何物质都不能填补的那种心灵不安和忧伤。
从小到大,从大到老这个过程,几乎每个人都要进行一个人生轮回。
但任何人也无法做到在不同时期所能做到的完美和周全。只有亲身经历了走过了这个阶段,才能感悟出其中的道理。因为这中间既有工作学习的紧张与疲惫,各种躲不开的社会活动及各种事物的缠身,还有教育子女操心他们的未来和理不完的繁杂家务的分心。中年阶段确实使我们感觉很疲惫。我们都经历和体验了人生道路上的众多百味。体会深了,才真正明白酸甜苦辣的各种滋味。经历了,明白了,感悟了,成熟了,年龄也就不小了。
实难当,生活和人的一生又是那么的不容易啊。
天下父母虽然根本谈不上什么伟大,他们自己也似乎没人去想这些,只是知道身边有孩亲需要自己去付出,尽管是那么平凡,那么的平凡,又那么的普通不起眼。
但没有了父母,家,似乎就丢了魂儿,没了根,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清明时节,怀念追思,怀念我已逝去的父母。愿他们在天之灵能听到我们的呼唤,寄去我们深深的思念。
同时,追根问祖,尽孝感恩,感怀天下所有的父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