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
《封锁》描绘的是在特定环境中所造就的爱情,如果在《倾城之恋》中是战争造就了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结合。那么在《封锁》中便是因为电车的封锁为吴翠远与吕宗桢提供了产生爱情的前提与环境。
在《封锁》的开头张爱玲着重刻画了在都市中各阶层的生活状态。在开头的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清下层人们生活的艰难,以及为“钱”发愁。街上行乞的乞丐和开电车的山东人讽刺似的应和以及中年夫妇生怕把裤子弄脏,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在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不仅是被电车的封锁致使而不能前行,更重要的是他们被家庭与社会深深的锁住了。就像是拼命在牢笼中挣扎的“斗兽”,想尽量的逃出牢笼。却不知用什么方法逃脱。吴翠远被家庭的礼教与社会的偏见所困,吕宗桢被家庭生活中油盐酱醋茶牢牢地的困死。她们同样没有了自由,但都渴望可以摆脱这一切,能重新获得自由。
张爱玲在开头铺垫好特定环境后,巧妙地运用董培芝的出场为男女主人公爱情的产生提供了“诱因”。正因吕宗桢为了躲避董培芝的“进攻”。他才鬼使神差的坐到了吴翠远的旁边,它才不自觉的对吴翠远做出了轻浮的动作。而这一切如果不是因为董培芝的出场,完全不可能发生。因为吕宗桢不是一个浪荡公子哥,不具备对女人轻浮的条件。他没钱生活艰难。
老实的吕宗桢在特定环境中的“花言巧语”是成功。她用“言语”俘获了吴翠远的心。致使吴翠远误认为他是个靠得住的生意人模样。在封锁的电车上他们都是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爱情”。吴翠远甚至能深刻的体会到如果错过这次机会,她将不再有爱情,因为她的家里人希望她嫁给有钱人,她没有自由。自由与爱情永远是对立的。这也是吕宗桢第一次获得爱情,虽说他结过婚但却是母亲的包办婚姻,他没有获得过爱,有的只是整日的为生活奔波,他不知道这一切是为了什么,但他很清楚一点是为了孩子。孩子是他和妻子唯一维系婚姻的纽带,就是这纽带她无法挣脱这婚姻的牢笼。虽说吕宗桢想重新娶妻,在电车上也向吴翠远表了白。吴翠远对他的表白是有期待的,她有和吕宗桢在一起摆脱家里牢笼的想法。但吕宗桢明白这只是个幻想他没钱,生活已经很艰难,怎难容他再娶个老婆呢?再说他也不想害了吴翠远。就像吕宗桢所说的他们是不同阶级的人。有爱情也没有维持爱情的物质基础
,这种爱情也注定只能悲剧的收场。
吕宗桢与吴翠远的爱情产生在电车里,但最终也把各自的爱情埋葬在那里。这就是封锁里的爱情,悲凉而回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