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威灵仙

(2008-07-07 16:40:08)
标签:

骨鲠

梧子

铁线莲

威灵仙

健康

分类: 中医中药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d0526df0349b7ebca40f5289.jpg

威灵仙 Radix Clematidis chinensis
简介

【别名】铁脚威灵仙、百条根、老虎须、铁扫帚

【采集时间】秋季采挖。

【制法】拣净杂质,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段,晒干。


【性味归经】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用法用量】 6~9g 。

【采集】秋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晒干。
主治 1、腰脚诸痛。用威灵仙末,每服一钱,空心服,温酒送下。又方:用威灵仙一斤,洗干净,在好酒中泡七天,取出研为末,加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泡药的酒送下。

2、手足麻痹。用威灵仙(炒)五两,生川乌头、五灵脂各四两,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盐汤送下。忌茶。

3、喘咳呕逆,不能进食。用威灵仙(焙)、半夏(姜汁浸,焙),共研为末,加皂有水熬膏,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七至十丸,姜汤送下。一日服三次。一月后见效。忌茶、面。

4、腹中痞积。用威灵仙、楮桃儿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温酒送下。此方名“化铁丸”。

5、肠风泻血。用威灵仙、鸡冠花各二两,在米醋二升中煮干,炒为末,以鸡蛋白调作小饼,炙干后再研为末。每服二钱,陈米汤送下。一天服两次。

6、痔疮肿痛。用威灵仙三两,水一斗煎汤先熏后洗。
威灵仙新用妙方


传统认为威灵仙有祛风湿、通经络、消骨哽三大功效,常用量5~15g。因其性走窜,药理学证实其还有解除食管、支气管、输尿管、胃及胆道等处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并有较强的消炎止痛作用,因此,临床实践中又摸索出其许多新用妙方。

急性腰扭伤 威灵仙20g,当归尾10g,牛膝15g,牛蒡子l0g。水煎服,日1剂。一般3~5剂收功。

慢性咽炎、梅核气 威灵仙、全栝楼各20g,青蒿、茯苓、陈皮各15g,黄芩、枳壳各12g,浙贝母、竹茹、桃仁各10g,生甘草5g。水煎服,日1剂。或威灵仙30g,水煎去渣,加醋、蜂蜜各10g,煮沸,分2次服,日1剂。

急性龟头炎、阴囊湿疹 威灵仙60g,浓煎250ml,温洗患处,日2~3次。局部红疹、水疱、瘙痒、疼痛等症状一般可很快消失。

呃逆 威灵仙30g,黑芝麻20g,蜂蜜30g,加水750ml,水煎30分钟,日1剂。

跟骨骨刺、足跟痛 威灵仙50~100g,放入2000~2500ml的清水中,煮沸30分钟,待药液温度适宜,加入陈醋50ml,浸泡患足l小时。每日1次,连用7~10天。也可取本品200g,煎汁300ml,熏洗患处,每次半小时,日1~2次,连用15天。

胆结石 威灵仙60g,每日2次煎水内服;或威灵仙45g,海金砂(包)、郁金、金钱草各30g,柴胡、延胡索各15g,黄芩、枳壳、厚朴各10g。水煎服,日l剂。

外伤性食道炎 威灵仙30g,绵白糖100g,开水浸泡或煎煮。晾微温时代茶频饮。日1剂。

面神经麻痹 威灵仙、防风各30g,水煎服,日1剂。

外伤性神经损伤 威灵仙20~50g,当归、红花各15g,地龙l0g,鸡血藤30g为基本方。上肢加姜黄、桑枝;肩胛胸脊部加葛根、桔梗、狗脊;腰部及下肢加续断、桑寄生、川牛膝;气虚加生黄芪;血瘀加乳香、没药;肢体屈伸不利、运动障碍明显加伸筋草。水煎服,日1剂。

痔疮出血 威灵仙60g,芒硝30g,煎水熏洗、坐浴患处。日1~2次。

虚寒胃痛 威灵仙30g,水煎去渣留汁,加入生鸡蛋2个,红糖适量,煮成蛋汤温服。日1剂。此外,本品还可治疗肝硬化、黄疸性肝炎、腮腺炎、输尿管结石、支气管炎等。

化学成分

①威灵仙的根含白头翁素、白头翁内酯、甾醇、糖类、皂甙、内酯、酚类、氨基酸。
叶含内酯、酚类、三萜、氨基酸、有机酸。
②山蓼的叶含香豆精类0.82%、山柰酚等黄酮类0.23%及生物碱、挥发油、树脂等,不含有皂甙、鞣质或强心甙类 ③东北铁线莲的根含三萜皂甙:铁线莲甙A、铁线莲甙A'、铁线莲甙B、铁线莲甙C。
④黄药子及其变种的根含皂甙、常春藤皂甙元。
【性味】

辛咸,温,有毒。
①《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
②《珍珠囊》:甘。
③《纲目》:味微辛咸。
④《本经逢原》:苦辛,温,小毒。


【归经】

入膀胱经。
①《本草经疏》:入足太阳经。
②《本草求真》:专入膀胱,兼入肠、胃等经。
③《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用主治-威灵仙的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癖积。
治痛风、顽痹、腰膝冷痛,脚气,疟疾,症瘕积聚,破伤风,扁桃体炎,诸骨鲠咽。
(1)祛风湿止痛:用于风湿痛。
其性善行,能通行十二经络,故对全身游走性风湿痛尤为适宜。
(2)消鱼骨:用本品30克(加醋)煎汤缓咽,治鱼骨哽喉。
用于诸骨鲠咽。
可用本品煎汤,缓缓咽下,一般可使骨鲠消失。
亦可和入米醋、砂糖服。
此外本品能消痰水,可用于噎膈、痞积。


【中药剂量】:

5~10克;治骨鲠可用30克。
本品性走窜,久服易伤正气,体弱者宜慎用。
①《唐本草》:腰、肾、脚膝、积聚、肠内诸冷病,积年不瘥,服之效。
②《开宝本草》:主诸风,宣通五藏,去腹内冷滞,心隔痰水久积,症瘕痃癣气块,膀胱宿脓恶水,腰膝冷疼及疗折伤。
③《本草衍义》:治肠风。
④《本草衍义补遗》:痛在上者('上者'一作'上下者')服之。
⑤《本经逢原》:痘疹毒壅于上不能下达,腰下胫膝起灌迟者,用为下引。
⑥《南京民间药草》:鲜根泡酒服治胃痛;和白糖打烂敷脑门处一昼夜,见皮肤生泡即除去,治牙龈肿胀。
⑦《安徽药材》:捣敷眉心治白喉。
⑧《广西中草药》: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利尿,止痛。
治风湿骨痛,黄疸,浮肿,小便不利,偏头痛,跌打内伤。




【宜忌】

气虚血弱,无风寒湿邪者忌服。
①《海上集验方》:恶茶及面汤。
②《本草衍义》:性快,多服疏人五脏真气。
③《本草经疏》:凡病非风湿及阳盛火升,血虚有热,表虚有汗,痃疟口渴身热者,并忌用之。
④《本草汇言》:凡病血虚生风,或气虚生痰,脾虚不运,气留生湿、生痰、生饮者,咸宜禁之。


【选方】

①治手足麻痹,时发疼痛;或打扑伤损,痛不可忍,或瘫痪等症:威灵仙(炒)五两,生川乌头,五灵脂各四两。
为末,醋糊丸,梧子大。
每服七丸,用盐汤下。
忌茶。
(《普济方》) ②治中风手足不遂,口眼歪斜,筋骨关节诸风,腰膝疼痛,伤寒头痛,鼻流清涕,皮肤风痒,瘰疬,痔疮,大小肠秘,妇人经闭:威灵仙洗焙为末,以好酒和令微湿,入竹筒内,牢塞口,九蒸九曝,如干,添酒重洒之,以白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至三十丸,酒汤下。
(《海上集验方》) ③治肾脏风壅,腰膝沉重:威灵仙末。
蜜丸,梧子大。
温酒服八十丸。
平明微利恶物如青脓胶,即是风毒积滞,如未利,再服一百丸,取下,后食粥补之一月,仍常服温补药。
(孙兆·放杖丸) ④治腰脚疼痛久不瘥:威灵仙五两。
捣细罗为散。
每于食前以温洒调下一钱,逐日以微利为度。
(《圣惠方》威灵仙散)又方:用威灵仙一斤,洗干净,在好酒中泡七天,取出研为末,加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用泡药的酒送下。
⑤治脚气入腹,胀闷喘急:威灵仙末,每服二钱,酒下。
痛减一分则药亦减一分。
(《简便单方》) ⑥治疟疾:威灵仙,以酒一钟,水一钟,煎至一钟,临发温服。
(《本草原始》) ⑦治噎塞膈气:威灵仙一把,醋、蜜各半碗,煎五分服,吐出宿痰。
(《唐瑶经验方》) ⑧治停痰宿饮,喘咳呕逆,全不入食:威灵仙(焙)、半夏(姜汁浸焙)。
为末,用皂角水熬膏,丸绿豆大。
每服七丸至十丸,姜汤下,一日三服,一月为验。
忌茶、面。
(《纲目》) ⑨治痞积:威灵仙、楮桃儿各一两。
上为细末。
每服三钱重,用温洒调下。
(《普济方》化铁散) ⑩治癖积:威灵仙为末。
炼蜜丸,如弹子大,红绢袋盛一丸,同精猪肉四两煮烂。
去药吃肉,以知为度。
(《幼科指掌》威灵仙丸) ⑾治大肠冷积:威灵仙末。
蜜丸,梧子大。
一更时,生姜汤下十丸至二十丸。
(《经验良方》) ⑿治男妇气痛,不拘久近:威灵仙五两,生韭根二钱半,乌药五分,好酒一盏,鸡子一个。
灰火煨一宿,五更视鸡子壳软为度。
去渣温服,以干物压之,侧睡,向块边;渣再煎,次日服,觉刺痛,是其验也。
(《摘元方》) ⒀治肠风病甚不瘥:咸灵仙(去土)、鸡冠花各二两。
上二味,锉劈,以米醋二升煮干,更炒过,捣为末,以生鸡子清和作小饼子,炙干,再为细末。
每服二钱匕,空心,陈米饮调下,午复更一服。
(《圣济总录》灵仙散) ⒁治痔疮肿痛:威灵仙三两。
水一斗,煎汤,先熏后洗,冷再温之。
(《外科精义》) ⒂治便毒:威灵仙、贝母、知母各-两。
为末。
每服三钱,空心酒调下,如不散再服。
(《痈疽神秘验方》威灵仙散) ⒃治破伤风病:威灵仙半两,独头蒜一个,香油一钱。
同捣烂,热酒冲服,汗出。
(《卫生易简方》) ⒄治鸡鹅骨鲠:赤茎威灵仙五钱。
井华水煎服。
(《圣济总录》) ⒅治渚骨鲠咽。
威灵仙一两二钱,砂仁一两,沙糖-盏。
水二钟,煎一钟,温服。
(《纲目》) ⒆治牙痛:威灵仙、毛茛各等量。
制法:鲜药洗净,捣烂取汁,1000毫升药汁加75%酒精10毫升,用以防腐。
用法:用棉签沾药水擦痛牙处。
注意不可多擦,以免起泡。
(《全展选编·五官科》)

【临床应用】

①治疗腮腺炎取鲜威灵仙根洗净、切细、捣烂,每用1斤加米醋半斤,浸于玻璃瓶内,盖紧勿令泄气。
3日后取出醋浸液,用棉签蘸涂患处,每2~3小时涂抹1次。
治疗32例,除4例效果不明外,均于1~3天内症状消失。
②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将威灵仙根烘干研成细粉,每次取3钱与鸡蛋1个搅匀,用菜油或麻油煎后服用。
每天3次,连服3天。
忌牛肉,猪肉及酸辣。
曾治疗15例,14例治愈。
③治疗丝虫病鲜威灵仙根1斤切碎,加水煎煮半小时后取汁,再和入红糖1斤,白酒2两煎熬片刻。
总药量在5天内分10次服完,每日早晚各1次,小儿用量酌减。
33例普查阳性病人,治疗后经1~2次复查,微丝蚴阴转者27例。
据观察,疗效与药量,疗程有关。
用药量不足1斤者,疗效较差;用二个疗程的有效率高于一个疗程。
服药后未见严重反应,仅少数患者胃部有烧灼感,恶心,体温轻度升高等。
④治疗关节炎取威灵仙1斤切碎,和入白酒3斤,放入锅内隔水炖半小时取出,过滤后备用。
每次10~20毫升,日服3~4次。
治疗15例,对改善症状有一定效果。
⑤治疗麦粒肿、结膜炎等先取2.5x2.5厘米的胶布一块,中央剪一小孔(如黄豆大),贴于患眼对侧内关穴上(双眼患病则敷双侧),然后取威灵仙鲜叶捣烂,搓成小团,如黄豆大,置于小孔内,再覆盖一层胶布固定,并以拇指在敷药穴位上轻按半分钟,以加强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
一般约40分钟左右,局部有轻度辣感,即可将胶布和药去掉;经1天左右局部起一小水泡,须加以保护,以防感染。
治疗麦粒肿12例,结膜炎6例,外伤性角膜溃疡1例,平均3天见效。
⑥治疗扁桃体炎取鲜威灵仙全草(或单用茎、叶)2两(干品减半),洗净煎汤服或当茶饮,每日1剂。
观察247例,有效率达90%。
或用鲜威灵仙叶捣烂绞汁,以棉条浸透塞鼻,对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会厌炎及诸骨鲠喉,均有效果。
用法:将消毒棉花捻成4~5厘米的长条,一端浸药汁塞入鼻孔(左痛塞左,右痛塞右),达上鼻道。
约4~6分钟,患者即流泪、打喷嚏,至30分钟左右,症状即可显著减轻。
如未愈,须隔4~6小时再重复治疗。
⑦治疗骨鲠取威灵仙1两,加水2碗,煎成1碗,慢慢咽下,在半至1小时内服完,一日内可咽服1~2剂。
如骨鲠于食道者,酌情补液及抗感染。
治疗诸骨鲠104例,服药后90例顺利消失,14例无效后改在喉镜或食道镜下取出骨鲠,有效率为85%左右。
其中喉咽部骨鲠32例(均为鱼骨),服药1~3剂即顺利消失者27例;食道骨鲠72例(35例合并不同程度感染),均加用抗菌素,同时补液并禁食等,服药1~8剂后除8例无效外,其余经X线透视复查钡餐通过顺利,无1例产生并发症。
据观察,治疗效果与异物大小、梗阻部位和异物插入软组织的深浅有关。
从动物实验与临床结果看,威灵仙对骨鲠的作用,可能是:一直接作用于平滑肌,使兴奋性增强,由节律收缩变成蠕动。
二骨鲠后局部挛缩,应用威灵仙后,通过其抗组织胺作用,使局部松弛,蠕动改变,从而使骨易于松脱。
食道上端为横纹肌,中下端为平滑肌,骨鲠于中下端者收效较好,可能与此有关。
三威灵仙直接对骨无软化作用,但喉咽食道之分泌液带酸性,有助于其发挥疗效。
但须指出,如服药四剂无效,应结合异物种类、梗阻部位,考虑采用手术取出,以免贻误病情。
此外,有用威灵仙五钱,和入米醋适量,煎取药液缓缓咽服,治疗诸骨鲠亦有效果。


【名家论述】

①《海上集验方》:威灵仙,去众风,通十二经脉,疏宣五脏冷脓宿水变病,微利不渴。
人服此,四肢轻健,手足温暖,并得清凉。
②《纲目》:威灵仙,气温,味微辛咸。
辛泄气,咸泄水,故风湿痰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其性大抵疏利,久服恐损真气,气弱者亦不可服之。
③《本草经疏》:威灵仙,主诸风,而为风药之宜导善走者也。
腹内冷滞,多由于寒湿,心膈痰水,乃饮停于上、中二焦也,风能胜湿。
湿病喜燥,故主之也。
膀胱宿脓恶水,靡不由湿所成,腰膝冷疼,亦缘湿流下部侵筋致之,祛风除湿,病随去矣。
其曰久积症瘕、痃癖、气块及折伤。
则病于血分者多,气分者少,而又未必皆由于湿,施之恐亦无当,取节焉可也。
④《药品化义》:灵仙,性猛急,盖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
主治风、湿、痰、壅滞经络中,致成痛风走注,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
风胜者,患在上,湿胜者,患在下,二者郁遏之久,化为血热,血热为本,而痰则为标矣,以此疏通经络,则血滞痰阻,无不立豁。
若中风手足不遂,以此佐他药宣行气道。
酒拌,治两臀痛。
因其力猛,亦能软骨,以此同芎、归、龟甲、血余,治临产交骨不开,验如影响。
⑤《本草正义》:威灵仙,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
味有微辛,故亦谓祛风,然惟风寒湿三气之留凝隧络,关节不利诸病,尚为合宜,而性颇锐利,命名之义,可想而知,乃唐人著《威灵仙传》竟谓治中风不语,手足不遂,口眼歪斜云云,则人有误会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