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下疫情,中医能做什么?

(2022-11-28 20:16:44)
标签:

中医

根据《北京日报》11月28日凌晨发布的信息,当下正在北京流行的病毒,主要是奥密克戎BF.7毒株。该病毒的特点,总结一下,两句话:传染性强,症状轻。

关于阳性人员,是否可以居家隔离,医学专家给出的结论是:“采取集中隔离的策略是考虑到现实的情况。”而得出结论的根本依据,主要是“在临床上看到了有些老年人感染后,会发展成重症病例,或加重原有基础病。”

整合以上信息:当下在北京流行的奥密克戎病毒,传染性很强,但症状大都很轻,或没有症状。当下采用的集中隔离措施,主要是为了保护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等弱势人群的安全。对此,身为中医,无疾有话想说。

一 正气

首先,对大多数人来说,病毒给身体带来的伤害很小,甚至没有伤害,“可以暂时不用药、不治疗”,或者“主要采取的是对症治疗”。从中医角度看,这种不经外界治疗,疾病自愈的现象,是完全依靠人体自身正气实现的。正气充沛的话,病毒来了,也活不了;勉强活下来,也不会引发症状;即使出现症状,也会很快被消除。正气稍差的话,症状可能会比较明显,需要治疗。不过,具体的治疗方法,中医还有话说。

依照医学专家的介绍,当下奥密克戎病毒引发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烧、咳嗽、咽痛、嗅味觉减退等症状,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极少数人还可能出现嗅味觉减退等”。这些症状中,除了“极少数人”可能出现的“嗅味觉减退”,发烧、咳嗽、咽痛之类的症状,都是外感表证阶段十分常见的症状。对这些症状,专家主张“对症治疗”。

所谓对症治疗,就是针对症状,而非疾病本身的治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单纯的缓解症状。文中提到的“解热镇痛药”,最常用的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这些非处方药。病情继续加重的话,再针对疾病进行治疗,用“抗病毒药物”。

这个过程,如果是中医治疗,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解表、清热、利咽、降逆、化痰等方法。目的帮助人体正气,将外来邪气驱逐出体外。症状缓解,是邪气被赶走的效果,而非目的。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病,十分注重正气。因为中医眼里,治好病的,不是医生,不是药,是患者自身的正气。医药的作用,只是扶助正气,顺着正气的用力方向,将邪气赶出去。

不难发现,这个阶段,中西医的治疗思路存在显著差异。中医依托人体正气祛邪外出的本能,扶正祛邪,目的是治病。西医尽力缓解症状,而最终治病靠的,还是人体的自愈能力,约等于中医讲的正气。至于抗病毒药,就不多做评论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应对正气不足方面,两千年来,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优势不言而喻。这一点,在接下来对弱势人群的保护方面,尤为关键。

专家观点,集中隔离的目的,主要是保护弱势人群。具体方案,是将所有阳性感染者,集中到一个封闭空间,确保全社会环境中,没有新冠病毒;让弱势人群,完全没有机会接触到病毒。毫无疑问,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这套保护方案的效果十分显著,人民的生命安全得到了极大保障。然而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变化,来源于文章开头,专家提到的,奥密克戎病毒的两个特点:传染性强,症状轻。症状轻,让保护的效应变弱。既往的原始病毒、德尔塔病毒,甚至奥密克戎的早期毒株,引发的症状更重,重症更多,致死率高。我们撑起一把绿色保护伞,保住的,是更多人的命。而今,情况变了。其次,传染性强,让保护的代价变高按专家介绍,德尔塔病毒的传播指数R0是5-6,奥密克戎是10-18。由此带来的防控难度增加,相信每个人都深有体会。

可见,对弱势人群的保护,是问题的关键。而既往保护方案效应减弱,成本增加,则是当下的症结所在。就这一点而言,中医可以提供另外一条解题思路。

以上反复论证的,无非一点:人体正气,是防止病毒侵袭,帮助身体恢复,减少重症发生的关键因素。弱势人群之所以弱势,根本就是正气不足。所以,保护,除了用保护罩将所有人,包括弱势人群,全部保护起来的策略,还可以是有针对性的,帮助弱势人群,改善正气不足的状态

对社会来说,大规模减少对普通人的保护,并不会给普通人群的健康,造成明显伤害;但可以大幅降低保护的成本。对弱势人群来说,改善自身正气的结果,不只是减少病毒带来的伤害,还可能同步缓解既往基础病的痛楚。从近期出现的死亡病例看,新冠病毒带来的致命伤害,主要集中在有严重基础病的高龄人群。所幸的是,对这种正气严重不足的情况,中医经常是有办法改善的。虽然个案的说服力欠佳,但在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条件的情况下,典型个案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尹××,男,85岁。

患支气管哮喘40余年,糖尿病20余年。既往多次出现肺部感染,多用激素治疗,骨质疏松明显,体力差,精神状态差。自2020年底开始,每周一次针刺治疗,配合中成药调理。截至目前,近2年内,没有再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体力、精力均有改善,下肢皮肤色泽渐从青暗转为明润。

今年9月初,由于劳累受寒,出现发热38度。发热门诊予金花清感颗粒。门诊CT示:慢阻肺,左下部有阴影(考虑陈旧性),建议住院或静点治疗。电话根据症状表现,嘱用桂枝汤原方。一剂无效。察舌红少津液,是阴虚无力作汗。嘱桂枝汤加麦冬七八粒,再服一剂,汗出热退,痊愈。

无疾按:此例患者,常年哮喘,体质相当差。但经过2年的中医调治,正气渐充,身体状态得以逐渐改善。类似这种老年慢性病患者,尤其肺脏虚弱的患者,在当前疫情形势下,无疑是最需要被保护的弱势人群。中医调治,培补正气,对弱势人群加以保护,是值得尝试推广的有效方法

体虚者在遭遇外邪时,中医调治始终强调正气的作用,与西医推崇的抗生素、抗病毒思路,差异明显。实践过程中,这种从正气着手的调治思路,对弱势人群的价值尤其突出。正气,作为自然赋予人体的防病能力、自愈能力,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无论如何,不应该只被视作旁观者


二 问题&解题

中医凭借在调补人体正气方面的优势,在当下疫情防控遇到困境时,可以提供一条新的思路:逐渐放开对普通人群的保护,强化对弱势人群的中医药保护。国家撑起的保护伞,可以不再是试图覆盖所有人的大伞,而是一把把为弱势者张开的小伞。争取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社会效益。

不过,从思路到落实,中间还有不少准备要做。

首先,三年来,防疫政策所限,中医师大都无法接诊发热患者。医学是实践学科,医生的成长离不开实践积累。当临床需要中医冲锋陷阵,为民解困,为国纾难时,新手中医茫然无所适从,盛年中医也感到手生,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状态。

无疾按:即使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暂不允许中医接诊新冠患者,也应该尽早放开中医对其他外感(热)病的诊疗限制。也就是说,发热患者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可以到中医机构就诊。作为过渡政策,让广大中医师有机会接触到,当时当地的发热患者,把握当时当地的外感热病特征,为下一步大规模接诊新冠患者做好准备。中医角度看,这些外感热病的性质,与奥密克戎导致的热病,没有本质区别。

其次,中医、中药资源相对有限。与14亿人口规模相比,中医药资源一定是严重不足的。如何充分发掘、运用好优质中医药资源,打好疫情防护的关键战役,是对管理者智慧的考验。无疾相信,中国必胜。

无疾按:西医眼中,当下疫情,奥密克戎是真凶;但中医看来,外感热病的根本,是正气不足,外邪来犯。而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外邪的性质也存在明显差异。举个例子,现下北京和广州,都有奥密克戎在肆虐。但北京地区目前的干冷天气,和广州地区的湿热气候,截然不同。邪气性质不同,调治思路与方法,自然有别。

同时,既然是疫情,同一时间、同一空间范围内的人,出现的症状会大体相同。这就给大规模的群体用药,提供了依据。与对个体的特异性诊疗相比,规模用药,可以大幅减少对医药资源的消耗。因此,分时分地,协定处方,大锅熬药,免费发放,这种古代盛行的抗疫措施,值得借鉴。

最后,对弱势人群的中医药保护,不能整齐划一。弱势人群,并不是一个同质化的群体。有年老体弱者,有儿童体虚者,有孕妇、初生,有大病初愈。即便年老体弱者,也有人虚在肺,有人弱在脾,有人亏在肾。再加上习性、偏好,总归千差万别。面对如此繁复的情况,很难用统一的方法进行保护。

无疾按:或许职业所限,无疾印象中,那些素体虚弱的朋友,大都能在身边,找到一两位适合自己的医生,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前往求助。这部分弱势人群,交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度,就可以起到不错的保护效果。如上文案例所示

对那些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无法得到良好保护的弱势人群,在此艰难时刻,或许更需要相应的政策倾斜来兜底。与当下试图保护所有未感染者的策略相比,这种对弱势人群的定向保护,社会成本几乎可以忽略。

总结一下,中医药擅长培补正气,对弱势人群,可以起到高效且经济的保护作用。为保护效果尽快实现,需要逐步放开限制;分时分地,大锅熬药;市场调度,政策兜底。相信中医药这个宝库,没有过时,不是摆设。在疫情肆虐的当下,有能力守护我们的民族,走出困境,走向光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