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陆春祥//风起江南散文系列第二季总序

(2022-05-06 15:03:04)

风起江南散文系列第二季总序

尽力猛扑而朗朗仓仓

陆春祥

 

1

西湖孤山南麓,有三忠祠,奉祀袁昶、许景澄、徐用仪三人。袁昶(18461900)为桐庐人,我的老乡,他殿试二甲,官至三品,庚子事变,力谏朝廷不可纵容义和团滥杀洋人与外国开衅而遇害。袁昶诗文、书法、藏书、刊印、西学等,诸业皆有突出成就。

辛丑春节,我一直在读袁昶的日记。袁的日记,持续时间长,从同治丁卯六年(1867)三月开始写,从无中缀,一直到被害前。他的日记还不是一般的记事,侧重在求知问学、克己慎思上,目的就是迁善改过。

看一则“癸酉正月”:

癸酉元日帖子。元日书红云,癸为揆度,酉象闭门。士君子必有闭关千日,研几极深之思,而后有揆度庶务,洞若观火之量。静存仁也,动察智也。

这一年是同治十二年(1873),鸡年春节,袁昶27岁。一个甲子后的鸡年,我父亲出生。袁昶逝后,一个甲子零一年,我也出生了。这样看来,袁昶其实离我很近。不过,年轻人袁昶,思想已经成熟,他虽三十岁中进士,却早已饱读诗书,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识。

他解释“癸酉”,别有见地。

“癸为揆度”,就是估计现实情况。为什么他关注现实,从他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时刻将读书人的目的与责任和现实紧密相连,虽是保皇派,但在处理义和团滥杀洋人的事件上,眼光却远大,做事不能只顾情绪不计后果,虽被杀,不数日遂昭雪,谥“忠节”。“酉象闭门”,这是从字形上说酉字。闭门干什么?你若要有对事情洞若观火的眼光,则必须闭关千日,将冷板凳坐穿,如此才会形成自己别样的眼光,处理好各种政务。袁昶曾任江宁布政使、光禄寺卿、太常寺卿等,在各个岗位都有建树,芜湖还建有“袁太常祠”纪念他。

静存仁,动察智。胸中有仁义,决事才有智慧。这不是一个死守书斋不知变通的读书人,他将所学与现实、读书与修身、思考与反省紧密结合。

写完那则“癸酉正月”,已经过去整整一年。

又一个年三十夜,袁昶吃过年夜饭,往桐庐城里闲逛。桐君山上祈福的钟声不时撞耳,富春江两岸的爆竹尖叫着频频窜向空中,街上行人已经开始聚集,小儿成群追着叫着倏忽跑过。袁昶抬头望星空,但见北斗星的斗柄已经指向东方,他内心里不断感叹,还有几个时辰,旧的一年转瞬即过,混混与世相处,隼起鹘落,如弹指一刹那,而自己却学业未精,德行也没有进步,真让人惶恐啊。

严格自律的袁昶,每日三省己身,袁昶日记中,他悟出的人生格言,多得让我双眼停不下来,仅以甲戌年(1874)摘要举例:

人惟无欲,始能刚耳,有欲恶能刚。耐坚苦者,始能进德耳,耽安佚者,则丧德矣。(甲戌正月)

不作无益之事,不道无益之言,不损无益之神,不发无益之虑。

心无二用,自今后作一事竟,再作一事,则心体不疲。(甲戌二月)

抄录七十二岁的黄元同《求是斋记》句:天假我一日,即读一日之书,以求其是;《畏轩记》句:读经而不治心,犹将百万之兵而自乱之。(甲戌六月)

抄录《孙思邈方书》句: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诀了。(甲戌七月)

境遇耐得一天是一天,学问长得一天是一天,精神养得一天是一天,嗜欲淡得一天是一天。(甲戌九月)

尽力猛扑,将七阁、四库、三藏、九流、二氏,朗朗仓仓,一齐装满布袋肚子内,此师南皮之法也。(同上)

  不见己之善,惟见人之善。不见己之善,故所诣日进,惟见人之善,故无怨于世。(甲戌十二月)

特别喜欢“尽力猛扑”这一句,活画其读书信念与志气。

袁昶要扑向什么?四库、七阁,指清代收藏《四库全书》的七座藏书楼总称;九流,乃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二氏,佛道两家。南皮,借代籍贯为南皮以张之洞为创始人的学派,该派以汉学、旧学为体,以西学、新学为用。袁昶的阅读,如牛饮,如鲸吸。如此写下阅读的贪念,他暗自笑起,耳边似乎突然响起《双射雁》中穆桂英那绣绒宝刀仓仓朗朗朗朗仓仓放光明啊”。嗯,猛扑,唯有尽力猛扑,胸中才会有光明一片啊!

尽力猛扑而朗朗仓仓,越读越有趣,宛如袁昶就站在清丽丽的富春江边,沐着五月的微风,张开双臂,身子前倾,跟我摆那个猛扑的动作。

2

劲风又绿江南。

风起江南散文系列第二季即将面世。

通读书稿,满心欢喜,文丛的作家们也如袁昶先生一样“尽力猛扑”,他(她)们如饥似渴地扑向经典,努力汲取营养;他(她)们倾力扑向大地,扑向生长养育又骨肉相连的故土,尽情撷取自然的芬芳。他(她),身姿矫健,一路奔跑着穿过光阴,且行且歌。

 

陈曼冬的《我是陈桂花》,以笔名为书名,构思极其精巧而大显匠心。桂花既是芳香扑鼻的季节馈赠,也是一种温馨而甜蜜的隐喻,作者将细碎过往与缤纷现实灵敏打通,将自然抒写与独特体验无间结合,字里行间不时跃动着智慧、热情、温暖、善良、情趣。

陆建立的《在卫城》,以洪武二十年的卫城为观察中心,老街上的一屋一瓦,祠堂中的一碑一像,城墙上的一土一砖,河两岸的一草一木,古镇上的一人一事,作者都在尽力找寻,一座城的深度,不仅只是历史悠久的碑石与建筑,更是广阔而绵长的地理与文化。

吴燕萍的《一座山的秋色》,在山水间细细觅寻含情的草木,在古老的窄街上静观缓慢的流年,在清冽冽的江边相遇拂面的微风,在温暖的斜阳里感受人生的温馨,山的秋与水的春自然交融,人的心与字的魂贴切呈现,所有的所有,都汇成了疏淡的表达与浓郁的美好。

孟红娟的《家在富春江上》,以郁达夫的闲章作书名,诗意与文情并茂。富春江清丽的山水与两岸多彩的风物,富春江厚重而悠长的历史文脉,皆如烙铁般刻印在作者心上,细密而周到的叙述,阔大的富春山居场景灵动再现,这是陆游诗中的桐庐处处是新诗,这是叶浅予笔下的富春山居新画图。

沈伟富的《烟雨春江》,为我们刻画了心心念念的新安江烟雨图。这是一个赤子对故园的情感倾泻,山中落叶,平地羞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阴晴圆缺,新安江都是一幅看不厌的画卷,是一本一辈子都读不完的大书。 朴素平实而饱含挚情的如数家珍,让人沉醉。

陈荣华的《爱亦有心》,游南游北,游东游西,作者以浓郁的兴趣、广阔的视野,尽情抒写眼中的大地风景与风物,并努力挖掘出另一层深刻的意义;勾沉往事,深情回忆,浸入骨髓的难忘经历,已经演绎成支撑自己工作与生活的精神支柱。我的卡丽娅妈妈。爱亦有心,有心就是爱。

羽人的《半墙明月》,用充满好奇的双眼,打探身边周围的一切,试着发现一粒粒尘土中光的质感,一株株芦苇在秋空扬起山茶花一样的洁白,叙述虽节制简约,却有一种横冲直撞的冲力。在庸常的万物中,用文字唤起人们对生活挚爱找到能让自己生命为之沉静的安详

 

周天明的《六夫随笔录》,真性率性而又抒写畅快。出自内心,平淡如水,观察细微,不乏孔见,诚如作者所言,其将身子匍匐于地,故园山水动植物及所有人与事,皆掘地三尺,人性练达,世事洞明,真知灼见频现于字里行间,诚挚感情亦满溢于纸上。

罗帆的《透视镜里的手舞》,时间的镜子,梦与界碑,生活的齿轮,作者与数位二十世纪知名外国诗人展开纸上的心灵对话,汪洋而恣肆的虚构想像,灵动而跳脱的叙述表达,个性而独特的深度体验,建立起了具有辨识度极高的阅读坐标,大大拓展了自己广阔的写作疆域。

李建军的《等一朵花开》,无论枇杷,石榴,栀子,它们都是嘉木,即便是孤荷,苔花,只要倾注爱意,它们也有独特的春天,一草一木皆有情。阳春布德泽,给孩子留扇窗,慢慢来就是快,假以时日,所有的花都会盛开,所有的种子都会长成参天大树。

金春妙的《在寂静中倾听》,心底的文字从指间如水样泻出,之所以无限流畅,是因为它们皆来自于最诚挚的心灵叙述。眼前校园所见,身边万般人与事,抑或浪走天涯海角,只要胸中藏着善良与美,纵然未来变幻莫测,我们都可以在这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陈红华的《这一刻的幸福》时光深处的飞鸟与群山,少年的懵懂与青春的悸动世间喧嚣纷扰中的多姿势阅读,浓郁江南风情味的草木果疏,日常与无常中的岁月轮转与沉淀,只有看清楚自己以及自己生活的地方,才能将已逝的过往与活生生的现实凝聚成这一刻的幸福。

 

陈思义的《顾名思义》,山岗峰岩岭,江海河浦溪,城镇街路巷,历史,地理,人物,事件,语言,经济,民族,社会,乡土,风水,作者以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地名为题,立足瑞安,放眼温州,东西南北中,细细深探究。语言朴素平实,勾连中西古今,刨根追底,饶有趣味。

赵玉龙的《鸟兽为邻》,村中老屋与往事、树与古井,一帧旧照片、路边的一个镜头,放蜂人、鸭司令、守林人,白花海棠、仙鹤草、青箬叶,过往与现实,身边与周遭的一切事物都凝练成了令人难忘的意像,叙述流畅,语言节制,时有哲思闪光。

金洁的《我很笨》,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与爱同行,爱是世间最美好的语言。为他人着想,发现更多的善良与美好,让每一个微笑都到达对方的心灵深处、宇宙的远方。无论平凡与精彩,四季都要轮回。生命如尘,岁月如歌,且行且惜珍。

侯范才的《年轮之上》,悠久厚重的人文底蕴,如诗如画的水乡风景,父亲的微笑,母亲的马提灯,都在作者笔下汩汩流畅。故乡盛开的槐花,第二故乡的鸣鹤古镇,大海与诗歌,老井与石磨,彼此交融,相互辉映,都已融入作者的生命深处,交织成曲,咏而归。

戴建东的《星星落进了小河》,质朴而诚挚的叙述,这是对养育自己的故乡作深情回望。昔日乡村虽清贫与困苦,却也不乏真挚与朴素,童年少年虽艰辛与苦涩,却也饱含梦想与痴迷。往事如烟,那些烟都已织成风景;往事如云,那些云也都酿成了甘露。

 

潘爱娟的《皂角树下》,弄堂里的童年,瓦背上的炊烟,皆成缭绕乡音;牧牛、种田、赶集、游戏,都成悠悠岁月;乌米饭,爆米花,猪头肉,麻糖,豆腐,鱼冻,红糖,青枣,荠菜,诸多食尖上的味觉,依然触动心弦,让人血脉贲张。记忆深处的芳香,在皂角树下永久飘荡。

叶温柔的《随心随意》,如坐三月春风里沐浴,出门静观风景,归来闲谈人事,又独自在琴声里沉浸,或坐铁轨上读本草。云破月来花弄影,十三弦上诉人生。夜听良宵,散淡成文,言辞简约,隐晦隐喻,意味却深长。一切看似随心随意,却是一颗活力充沛灵魂的心底宣示。

陈桂芬的《借山居》,以别致的眼光,深度挖掘故乡深厚博大的历史人文;以朴素的情感,抒写过往的欢乐与温馨;以广阔的视角,徜徉于祖国的名山大川。在小事与杂谈中阐发哲理,在简单与平凡里悟道人生。叙述表达俭约诚实,素朴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朱礼卓的《在桃花源看太阳》,往事平淡却也甜蜜,风物普通却也亲切,教室日常却显情怀。芥子园中说情话,桃花源里看太阳,洁白纸上写浩气。多么伟大的作家,也不过是在书写个人的片面,无论过往与现今,唯善心爱意,才可以廓人眼界,博人胸怀。

晏妮的《彼与此》,故地即旷野,故乡是我们离开母亲子宫的回眸,故乡所有的人与事凝聚起我们生命过程中的浓墨重彩。阅读经典,阅读大地,阅读人生。每一件事物都渗透入所有的其他事物之中,彼与此,我和你,相融共生,相辅相依,彼此拥有,皆有远方。

3

有人仔细统计了《诗经》中的草木虫鱼数量,计有,113种草,75种木,39种鸟,67种兽,29种虫,20种鱼。

我读过诸多关于《诗经》中草木虫鱼的书,不一一例举。一个简单事实是,这些鸟兽草木,只是赋比兴的喻体而已,我们的先人,想像力极其发达,他们用这些喻体,隐晦曲折表达自己丰沛的情感。

因此,对这样一部博大无比的百科全书,孔老师自然钟爱有加。

孔鲤从对面怯怯走过来,孔老师叫住了儿子:伯鱼呀,你仔细读过《周南》和《召南》没有?

孔鲤就怕老爸问,一脸茫然:爸爸,我没有读过呢?

孔老师感叹:唉!一个人如果不曾仔细读过《周南》与《召南》,就会像面朝墙壁站着的人一样啊!

面壁而立,不是面壁思过,而是说你什么也看不到,哪里都去不了。

《周南》、《召南》都居十五国风之首,内容侧重夫妇相处之道,教育人修身齐家。孔鲤一定听懂了,他已长大成人,老爸这是要他系统学习《诗》呢,否则,怎么能适应这个社会呢?

孔鲤在父亲的课堂上,已经多次听到老爸这样教育他的学生:《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为政》第二)。这里的关键是“思无邪”,“思”为发语词,“无邪”,没有虚伪造作,都是真情流露。诗三百,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就是真情两字。文学作品最需直抒胸意,最怕无病呻吟。这也完全符合我们先人即兴的咏叹,面对残酷的生存现实,恶劣的自然条件,先人们劳力之余,依然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自我找乐。

国风,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三百一十一篇,皆为民众心底里喊出,在广漠大地上回响,宫商角徵羽,有时甚至响遏行云。

真诚希望我们的散文作家,对眼前的一切,猛扑吧,尽力猛扑!不虚假,不造作,用心用情善待所有,包括天地间的草木虫鱼鸟兽。朗朗仓仓,仓仓朗朗,听,美妙的旋律,从旷野上、烟波里、花朵中清晰传来。

 

 

                               壬寅桃月

                               富春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宁波赋
后一篇:天堂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