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的采访-从毕业生烧证书说起
(2010-08-01 10:53:22)
标签:
校园招聘经验转摘杂谈 |
今天接受青年报的一位记者采访,采访的目的是就一则新闻发表一些看法。说一位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屡屡碰壁,一怒之下将毕业证烧了。另一则新闻是说,一位大学生手里拿着几十张考试证书,确仍然找不到工作。因此,想从企业招人的角度谈,大学里的考级,或证书在应聘工作时是否有用。
先说说烧证书的这件事
我觉得因为找不到工作就一怒之下烧掉毕业证的行为有些过激。大学毕业证是对自己过去曾经接受过系统化的高等教育的肯定和证明。不应该因为一时的挫折就否定过去。毕业后找工作的挫折,只是人生职业起航上的第一个,而且是小困难。以后几十年,困难多的去了。与其有力气去烧毕业证,怨天尤人,不如花些时间好好思索,为什么不成功。虽然就业竞争激烈,可大部分的毕业生最终还是找到了工作。我不知道这位同学去尝试了多少公司。如果一家公司不录用,可能有偶然性,不过每家公司都不考虑,一定事出有因。要么,你对自己的定位不太恰当,要么,你需要总结自己面试经验,没有最好的表达自己。善于总结自己的问题,并且改变自己是踏入成功之路的第一步。
从另外一个方面,我建议学校能将职业导航,有效面试准备,如何提高情商,应对挫折等方面的知识或讲座作为新生的必修课。在大学科目的设置中不仅仅传授知识IQ的部分,更重要的是传授关于EQ方面的知识。许多大学现在到4月左右,会组织一下这方面的讲座。但是,还有许多大学没有考虑。另外,即将就业时才安排这样的讲座,实在是临时抱佛脚。应该早一点。
再就说说证书的事儿,是不是证书越多越好
从我在外企的招人,工作经验,毕业证书以外的五花八门的证书在应聘过程中并不起到关键作用。除了一些特殊岗位的需要,比如财务,精算师等。企业挑选的人才通常注重实际:你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与团队沟通的能力。这些能力能帮助企业转换成生产力。许多的证书,或考级是应试性的,与工作能力没什么关系。正是为了防止招入考试好,能力差的员工,外企通常都采用了一套科学的笔试,面试方法。从接受笔试,到行为面试,一轮轮的面试中,更注重的是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在两人情况相当的情况下,不是会优先考虑证书多的,相反,会更考虑有相关实习经验的那个。
因此,考证书也是需要投入精力和时间的。与其投入那么多时间考证书,不如分一些时间和精力找一些实际工作的实习经历。我相信,你到了企业实习过,就会知道更多从企业角度怎么看待需要的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