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狄巧Linda
狄巧Linda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02
  • 关注人气:6,1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儿子是九零后

(2008-08-16 21:00:45)
标签:

情感

杂谈

儿子生在20世纪的末尾:1999年,属于现在说的典型的Y一代:

 

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从小就习惯了万般宠爱于一身: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奶奶,另加一个偏外人员就是舅舅。从出生起,他就已习惯并接受被爱。

 

现代媒体,高科技的包围以及舶来文化更早在儿子身上留下烙印。他看变形金刚的激动远超过我们当初看小兵张嘎,你仍不住会恼怒为什么他就是不愿看《上下五千年》却会捧着《淘气包马小跳》在沙发上爆发出一阵阵傻笑。两年级的时候,儿子就已经开始用Google搜出并下载CS游戏,一边打游戏,一边还嘴里发出一阵“#¥%!”。如果你请他吃饭,问他吃什么,他的第一回答一定是肯德基,第二回答会是麦当劳,如果实在不行,那就选棒约翰。受电视的熏陶,他看得多,见得多,因此也早早学会挑战权威。通常情况下,他认为自己在家里应该是拥有平等的决定权和发言权的。因此在他说话时,如果我们打断了他,他会立马觉得备受委屈,扔出一句话:“你们不尊重我。”这在我们小时候好像是决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我好像从来没想过在爸妈前能有平等的权力的。

 

作为望子成龙的家长,虽然一面痛骂中国的教育体系填鸭式的教育扼杀孩子的创造力,真心地希望学校减负,但是,另一方面,又惟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奥数,写作,绘画,游泳就是我们一家人周末的日程表。每每周日下午送完儿子在浦东青少年宫上绘画课,看见坐在椅子上打盹的家长,一种“于我有心戚戚焉”油然而生,打着哈欠的我一面想着“赶紧开车回家睡午觉吧”,一面心里在说:我的儿,你也辛苦了,不过妈妈都是为你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呀。”日子就是在这种矛盾自责中渡过。

 

可是最近的一些事情让我重新审视到底什么是重要。早上,奶奶辛苦做好了烤面包,他一句话:我要吃油条,奶奶就忙忙跌跌地出门赶紧买回来。儿子觉得这样很正常。四川地震发生后,我们在看新闻唏嘘不已时,他却俨然没有太大感触,仍然手里拿着手机在玩游戏。那一刻,我突然一股冲动,把儿子叫进了房间,对他说:“儿子,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学做人,学别的也是白学。先学学怎么去关心,爱护别人,你从来就是被爱,知道怎么爱别人吗?。”我把奶奶买早饭的事情,看电视的事情一股脑地说给他听。是懂非懂得他好像明白了一些。

 

回想起过去对小孩的教育,包括学校许多的关注,许多都是技能上的培养,怎么走捷径,更快跑向成功。可是如果基本的做人的素质:比如关爱他人,勤奋,不浪费,品德这些基本的道理不会,能成功吗?企业给很多培训给员工都是如何做事,不过也该培训培训给员工如何做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