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芡实的形态特征和主要价值

(2015-08-13 17:19:07)
标签:

美食

芡实

山药

叶柄

毫克

分类: 色影视觉

芡实的形态特征和主要价值

   芡实,又叫:鸡头米、鸡头荷、鸡头莲、刺莲藕、假莲、湖南根。拉丁文名:Euryale ferox .睡莲科、芡属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沉水叶箭形或椭圆肾形,长4-10厘米,两面无刺;叶柄无刺;浮水叶革质,椭圆肾形至圆形,直径10-135厘米,盾状,有或无弯缺,全缘,下面带紫色,有短柔毛,两面在叶脉分枝处有锐刺;芡茎三月生叶贴在水面上,比荷叶大,有皱纹,叶面呈青色而背面呈紫色,茎、叶都有刺。茎长达一丈余,中间也有孔有丝,嫩对剥皮可食。五六月开紫花,花开时面向阳光结苞,苞上有青刺。花在苞顶,也如鸡喙。剥开后有软肉裹子,壳内有白米,形状如目。七八月成熟,九月份结果。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果实可食用。也可作药用。

芡实的形态特征和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

  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沉水叶箭形或椭圆肾形,长5-10厘米,两面无刺;叶柄无刺;浮水叶革质,椭圆肾形至圆形,直径10-130厘米,盾状,有或无弯缺,全缘,下面带紫色,有短柔毛,两面在叶脉分枝处有锐刺;叶柄及花梗粗壮,长可达25厘米,皆有硬刺。花长约5厘米;萼片披针形,长1-1.5厘米,内面紫色,外面密生稍弯硬刺;花瓣矩圆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5-2厘米,紫红色,成数轮排列,向内渐变成雄蕊;无花柱,柱头红色,成凹入的柱头盘。浆果球形,直径3-5厘米,污紫红色,外面密生硬刺;种子球形,直径10余毫米,黑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芡实为一年生水生大型草本植物。根:须根,白色,长100-130cm,横径0.4-0.8cm,根数多,根内有许多小气道,与茎叶中的气道相通。茎:短缩茎,节间密集,成长后形成倒圆锥形,中央部分组织较充实,外围组织较疏松,呈海绵状,中有气道,与根叶中的气道相通,最大茎高度及其横径均可达15-17cm。

芡实的形态特征和主要价值

  叶:

  形状和大小随生育期的不同而变化。实生苗抽叶的第一张叶呈线性,无叶片和叶柄之分。第二、三张叶则呈剑型,叶片逐张加宽,叶柄逐张加长。第一至第四张叶均为水中叶,绿色,无刺。第五至第六张叶,叶柄明显伸长,叶片叶明显加宽,常可使叶片浮于水面生长,由箭形变为椭圆形。往后这类椭圆形的浮叶也逐张变宽加大,叶片长度从3cm增至16cm,宽度从1.5cm增至10cm,共约抽6-9张叶。随着植株的继续生长,叶柄逐渐增粗,叶片逐渐增大增厚,形状由椭圆形变为圆形,逐渐过渡到抽生最后定型叶,常可以陆续抽生10多张,叶片大,纵横茎一般为1-1.5m,最大可达2.9m,叶面浓深绿色,有明显的起伏皱褶,叶背深紫色,掌状网脉在叶背突起,有钢刺。叶柄紫红色,无刺,长1-2m,较粗,横径3-4cm,组织松软,不能直立,故定型叶仍浮于水面。叶柄中有气道,上通叶脉、下通短缩茎。

  花:

  植株抽生5-6张定型叶后,开始从短缩茎的叶腋中抽生花梗,其顶端着生花朵,花梗稍细与相邻的叶柄。华单生,较大,具萼片4枚,着生于花托上部边缘,外表绿色。花冠由3-6轮啮合状排列的花瓣组成,呈紫色或白色。每轮花瓣4片,自外向内依次缩小。雄蕊多数,排列3-5轮,其先端向内弯,是花药得以覆盖于雌蕊柱头之上。但外轮雄蕊在发育至棍棒阶段后,就逐渐瓣化,不能继续分出花药;内轮雄蕊则发育正常,分化出花药和花丝。雌蕊群由多个心皮合生而成,最初合生心皮着生于花托顶部,随着花器的发育,最终凹陷入花托之内,从而形成多室的下位子房。雌蕊柱头呈辐射状排列,汇合成圆盘状。每一子房中具有多枚胚珠,分别着生于室隔的两侧。一般为自花授粉。


芡实的形态特征和主要价值

  果实和种子:

  果实为花托包被的假果,果实有刺或无刺,花萼宿存,尖嘴状,位于果实顶端,整个果实形似鸡头,果形大,一般重0.5-1.0kg,内分多室,并约有成熟种类100-200粒。种子呈圆形,较大,直径1.0-1.6cm,百粒重164g左右,种子外被有1层较厚的假种皮,呈乳白色,上有较多红色的斑纹。

  生长习性

  生于池沼湖泊中。食物特质:芡实又名鸡头子,为睡莲科的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中国中部、南部各省均有产.多生于池沼湖塘浅水中。果实可食用.也可作药用。

芡实的形态特征和主要价值

芡实的形态特征和主要价值



芡实的形态特征和主要价值

芡实的形态特征和主要价值

芡实的形态特征和主要价值
    地理分布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台湾、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广东、云南及贵州等地。产我国南北各省,从黑龙江至云南、广东。

  栽培技术

  芡实属睡莲科芡属,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实的分布很广,华东各省的面积较大。芡属植物只有1种,我国有苏芡(家芡)和刺芡(野芡)2个变种。芡实用种子繁殖,栽培方法有直播法和育苗移栽法两种。苏芡小面积高产栽培都用育苗移栽法,具体方法如下。

芡实的形态特征和主要价值

  浸种催芽

  长江流域于4月上旬浸种,水温白天保持在20~25℃,夜间则在15℃以上(能在温室或温床内浸种、催芽最好)。经10多天播种。

  育苗

  播种前5~7天,在田中开挖好2.0~2.5米见方、深15~20厘米的育苗池。清整后灌水10厘米左右,等泥澄清沉实后,将已发芽的种子近水面轻轻放下(种子不要陷入泥中太深),每池约可下种5千克。育苗时不能断水,水深随芡苗生长可逐渐加至15厘米左右。芡苗心叶不能被泥埋没。

  假植

  播种后1个月左右,当幼苗已有2~3片箭形初生叶时即可移苗假植。5千克种子约需0.2~0.4亩秧田,按此标准在移苗前把秧田准备好。秧田中灌水15厘米左右。在育苗池中移苗时带子起苗,就地洗净根上附泥,幼苗以35~50厘米见方的株行距移栽秧田内。栽苗时只要把种子和“发芽茎”栽入土中即可,切忌埋没心叶。秧田不能断水,刚假植时保持15厘米左右,返青后再逐渐加深至30~40厘米。定植前按大田或湖荡水位,逐渐加深秧田水位,使芡苗定植后能适应深水的环境。

芡实的形态特征和主要价值

  定植

  6月中、下旬芡苗圆盾状后生叶直径达25~30厘米时即可定植(每5千克种子的芡苗约可定植8~10亩大田)。定植前按2米(紫花苏芡)或2.3米(白花苏芡)见方的株行距(亩栽125~166株)开穴,穴挖成上面正方形(边长1.4米左右),下面锅底形,深15~20厘米。开穴时要清除杂草,并施入适量基肥,过1~2天待穴内泥水澄清后就可移苗定植。芡苗栽于穴的中心,深度以刚埋没根和地下茎高为度(心叶顶端必须露在土外),一般7~10天就可返青。湖荡种芡,定植前先按株行距栽茭草定点(俗称“栽潭草”),定植时可按潭草的位置扒塘和种芡。在芡叶直径有70厘米左右时,可把潭草全部拔掉。

  田间管理

  芡苗栽活后至少要进行1~2次查苗补缺,保证全苗。定植时水深不宜浅于30~40厘米,成活后可逐渐增加至70~100厘米,最深不宜超过1.2~1.5米。在浅水稻田种芡,水深以保持30~40厘米为宜。在芡叶封行前根据杂草生长情况耘田除草3~5次,耘田除草可结合壅根,即在耘草时应逐次将穴边泥土向穴中推进壅根。操作时不能损伤植株。施追肥可与耘草壅根相结合。施肥方式一般采用肥球深施(封行前)或根外喷施(封行后)。肥球是用泥土和肥料沤制而成。每100千克细土,加50千克腐熟粪肥,20千克尿素,20千克过磷酸钙和10千克氯化钾。施肥时把捏成鹅大的肥球,均匀地塞在根系四周的耕作层内。开花结实期于睛天傍晚在叶面喷施几次磷肥(0.2%磷酸二氢钾)和硼肥(0.1%硼酸),能明显地提高产量和质量。7~8月份,水温高于35℃以上时,应在清晨经常泼凉水于叶面,以降低叶面温度,促进开花结实。

芡实的形态特征和主要价值

   病虫害防治

  叶斑病:病原为真菌,7~9月发病较多。发病初期叶缘有许多圆形病斑,初为暗绿色,后转为深褐色,有时具轮纹,直径3~4毫米,最大者可达8毫米,极易腐烂穿孔。潮湿时病斑上生鼠灰色霉层。病重时病斑可连合成片,使整张芡叶腐烂。防痔方法:除轮作和不偏施氮肥外,还可叶面喷雾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叶瘤病:病原为真菌,7~8月发病较多。初发病时叶面出现淡绿色黄斑,后隆起肿大呈瘤状,直径为4~40厘米,高2~8厘米。防治方法:除轮作外,在发病季节还可叶面喷雾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和0.2%磷酸二氢钾。除上述两种病病害外,莲缢管蚜、菱角萤叶甲、菱角紫叶蝉、斜纹夜蛾、食根金花虫、草鱼、椎实螺、水禽和水鼠均能危害芡实引起减产。防治方法可采用植保上的常用方法。

  采收

  刺芡全身有刺,采收困难,一般只收1~2次,采收时间为9月中、下旬。苏芡除叶背有些刺外,全身光滑无刺,适合多次采收。采收期为8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紫花苏芡)或9月上旬至10月下旬(白花苏芡),每隔4~7天采收1次,分8~12次采完。采收适期,随产品规格要求而异。芡果成熟的标志为:柔软、饱满,紫红色,光滑无毛,无粘液。如判断芡果成熟度有困难,可在芡果顶部剥出1粒种子进行检查。芡果采回后要及时进行加工。芡种必须放在水中保存。芡果全部收完后,立即彻底清除衰老植株(可作饲料或肥料)和准备种植下茬作物。

芡实的形态特征和主要价值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种子含淀粉,供食用、酿酒及制副食品用;供药用,功能补脾益肾、涩精。全草为猪饲料,又可作绿肥。

  营养功效:芡实性味甘平,无毒,补中益气,为滋养强壮性食物,和莲子有些相似,但芡实的收敛镇静作用比莲子强,适用干慢性泄泻和小便频数、梦遗滑精、虚弱、遗尿、老年人尿频、妇女带多腰酸等。芡实种子鲜食可治咽炎。

  营养成分:据科学测定,每100克芡实含:

  钙:37(毫克)、核黄素:0.09(毫克)、磷:56(毫克)、尼克酸:0.4(毫克)、钾:60(毫克)、灰分:0.4(克)、钠:2804(毫克)、水分:11.4(克)、镁:16(毫克)、热量:351(千卡)、铁:0.5(毫克)、能量:1469(千焦)、锌:1.24、蛋白质:8.3(克)、硒:6.03(微克)、脂肪:0.3(克)、铜:0.63(毫克)、碳水化合物:79.6(克)、锰:1 .51(毫克)、膳食纤维:0.9(克)、硫胺素:0.3(微克)

  最佳食法:芡实宜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一次不要吃太多。芡实宜与莲子肉、山药、白扁豆之类食物一同食用。

  宜忌:芡实适宜妇女脾虚白带频多,肾亏腰奋酸痛者食用;适宜老年人尿频者食用;适宜体虚遗尿之儿童食用;适宜肾虚梦遗滑精、早泄、脾虚便澹、慢性腹泻者食用。

  芡实性涩滞气,一次忌食过多,否则难以消化。平素大便干结或腹胀者忌食。

芡实的形态特征和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性味:甘涩,平。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纲目》:甘,平,涩,无毒。

  ④《药品化义》:味甘,性干温、鲜凉。

  【归经】入脾、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肾、脾、胃四经。

  ②《药品化义》:入脾、胃、肝三经。

芡实的形态特征和主要价值

  主治:

  芡实的功效;

  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治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

  (1)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泄泻,常配山药、白术。

  (2)涩精止带:用于遗精、白带过多、尿频或尿失禁,常配金樱子、莲子。

  ①《本经》: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

芡实的形态特征和主要价值

  功效: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背膝痛。补中益气,提神强志,使人耳目聪明。久服使人轻身不饥。还能开胃助气及补肾,治小便频繁,遗精,脓性白带。作粉食用,益人。但小儿不宜多食,不益脾胃,难以消化。主治止烦渴,除虚热,生熟都适应。主治小腹结气痛,则煮食根。

芡实的形态特征和主要价值

    附方:

  鸡头粥:益精提气,强意志,利耳目。用鸡头果三合,煮熟后去壳,粳米一合煮粥,每天都空腹食用。

  治思虑和纵欲过度而损伤心气,小便频繁,遗精:用秋石、自茯苓粉,莲肉各二两为末,蒸枣和成梧子大小的丸,每次服三十丸,空腹时用盐汤服下。此方也叫回精丸。

  芡实能治哮喘:芡实100克,核桃仁20克,红枣20颗。将芡实、核桃仁打碎,红枣泡后去核,同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煮20分钟成粥。每日早晚食用对哮喘有治疗功效。

  芡实治小儿遗尿:芡实粉30克,核桃仁15克(打碎),红枣5~7颗(去核)。将芡实粉先加凉开水打糊,再加滚开水搅拌。然后加入核桃仁、红枣肉、煮成糊粥,加糖。小孩可以任意时间服用。

  芡实有治消化不良的功效:芡实500克,山药500克,糯米粉500克,白糖500克。把芡实、山药一同晒干,碾为细粉,与糯米粉及白糖拌和均匀,备用。取混合后的细粉适量,加入冷水调成稀糊状,然后加热烧熟即成芡实山药糊。每日早晚煮热空腹食用。每次用混合粉50~100克,连用7~10天为1个疗程。

  治神经衰弱、倦怠疲乏:芡实25克,合欢皮15克,甘草3克,红茶1克,红糖25克。芡实、合欢皮、甘草加水1000毫升,煮沸30分钟,去合欢皮和甘草渣,加入红糖,再煎至300毫升后加入红茶即可。每日1剂,分3次煎服。

  芡实可以防止记忆力减退:芡实15克,桂圆肉、酸枣仁各9克。共炖汤。睡前服用,可防记忆力减退。

芡实的形态特征和主要价值

  化学成分

  种子含多量淀粉。每100克中含蛋白质4.4克,脂肪0.2克,碳水化物78.7克,粗纤维0.4克,灰分0.5克,钙9毫克,磷110毫克,铁0.4毫克,硫胺素0.40毫克,核黄素0.08毫克,尼克酸2.5毫克,抗坏血酸6毫克,胡萝卜素微量。


芡实的形态特征和主要价值

  临床使用:

  1.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芡实、熟地、金樱子各15g,覆盆子、仙灵脾、锁阳各12g,五味子、山萸肉、刺猬皮各10g,制首乌30g,随证加减,水煎服,治疗肾阳损伤型慢性前列腺炎,效果良好.〖浙江中医杂志 1987;(2):65〗

  2. 治疗遗精 锁阳、芡实、沙苑蒺藜、莲须、金樱子各31g,煅龙骨、煅牡蛎各21g,知母、黄柏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青少年遗精120例,结果: 6~10剂而止者57例,11~15剂而止者43例,16~20剂而止者8例,无效12例。〖新中医 1990;22(12):23〗

  3. 治疗带下症

  a. 白果、芡实、薏仁、山药各30g,土茯苓20g,地骨皮车前子各12g,黄柏9g,治疗湿热下注型带下38例,痊愈35例,显效2例,无效1例.〖浙江中医杂志 1984;(1): 32〗

  b. 白术、苍术、薏苡仁、山药各30g,芡实、乌贼骨各15g,杜仲10g,茜草8g,随证加减。治疗白带60例,其中痊愈45例,有效13例,无效2 例。〖湖北中医杂志 1990;7(3):7〗

  4. 治疗婴幼儿腹泻 泽泻、芡实、滑石、炒车前子各20g,焦楂15g,炒苍术5g,砂仁3g。实热证见便脓血,加黄连6g,公英、白头翁各15g,腹胀加草果6g,虚寒型加肉桂、制附子各3g。上药加水500ml,煎成100~150ml,分6次在24小时内服完。治疗110例,治疗4天,其中痊愈者100例,好转6例,无效4例。〖中原医刊 1990;17(4): 42〗

芡实的形态特征和主要价值

    选方:

  ① 治梦遗漏精:鸡头肉末、莲花蕊末、龙骨(别研)、乌梅肉(焙干取末)各一两。上件煮山药糊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一粒,温酒、盐汤任下,空心。(《杨氏家藏方》玉锁丹)

  ② 治精滑不禁:沙苑蒺藜(炒)、芡实(蒸)、莲须各二两,龙骨(酥炙)、牡蛎(盐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各一两。共为末,莲子粉糊为丸,盐汤下。(《医方集解》金锁固精丸)

  ③ 治浊病:芡实粉、白茯苓粉。黄蜡化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盐汤下。(《摘元方》分清丸)

  ④ 治老幼脾肾虚热及久痢:芡实、山药、茯苓、白术、莲肉、薏苡仁、白扁豆各四两,人参一两。俱炒燥为末,白汤调服。(《方脉正宗》)

  ⑤ 治小便频数及遗精。用秋石、白茯苓、芡实、莲子各二两,共研为末。加蒸枣做成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此方名四精丸。

  ⑥ 治白浊。用芡实粉、白茯苓粉。化黄蜡和蜜作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盐汤送下。此方甸分清丸。可以生食。但味道生涩,药用作用不大。

芡实的形态特征和主要价值

  各家讲述:

  1.《神农本草经》: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

  2.《日华子本草》:开胃助气。

  3.《本草纲目》: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

  4.《本草从新》:补脾固肾,助气涩精。治梦遗滑精,解暑热酒毒,疗带浊泄泻,小便不禁。5.《本草新编》:芡实,佐使者也,其功全在补肾去湿。夫补肾之药,大多润泽者居多,润泽者则未免少湿矣。芡实补中去湿,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补真水,与诸补阴药同用,尤能助之以添精,不虑多投以增湿也。芡实不特益精,且能涩精补肾。与山药并用,各为末,日日米饭调服。

  6.《本草经百种录》:鸡头实,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脾恶湿而肾恶燥,鸡头实淡渗甘香,则不伤于湿,质粘味涩,而又滑泽肥润,则不伤干燥,凡脾肾之药,往往相反,而此则相成,故尤足贵也。

  7.《本草求真》:芡实如何补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实如何固肾,以其味涩之故。惟其味甘补脾,故能利湿,而泄泻腹痛可治;惟其味涩固肾,故能闭气,而使遗带小便不禁皆愈。功与山药相似,然山药之阴,本有过于芡实,而芡实之涩,更有甚于山药;且山药兼补肺阴,而芡实则上于脾肾而不及于肺。

芡实的形态特征和主要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