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碱基组成
(2011-04-15 21:20:05)
标签:
宋体碱基含量增色效应排列顺序杂谈 |
分类: 读书时间 |
每一种生物都有一定的碱基组成,亲缘关系近的生物,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G+C含量,若不同生物之间G+C含量差别大表明它们关系远。现有数据表明:高等植物的G+C含量范围大约为35-50mol%;脊椎动物G+C含量约为35~45mol%之间;而原核生物中G+C含量变化幅度宽达22~80mol%,这也足以表明原核生物是一个极为多样性的类群。目前,虽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各级分类单元的G+C含量标准,但大量资料表明:同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G+C含量差别应在4~5mol%以下(测定方法本身的误差可能高达2%);同属不同种的差别应低于10~15mol%。通常低于10mol%。所以G+C含量已经作为建立新的微生物分类单元的一项基本特征,它对于种、属甚至科的分类鉴定有重要意义。例如,80年代以前螺菌属(Spirillum)不同种的G+C 含量范围宽达38~66mol%,后来"伯杰氏手册"(1984)结合其他特征已将其分成三个属:螺菌属、海洋螺菌属(Oceanospirillum)和水螺菌属
(Aquaspirillum),它们G+C含量分别为38mol%、42~51mol%和49~66mol%;过去根据形态学特征曾认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是关系很近的两个属,因而长期放在一个科内,由于G+C含量的差异(分别为30~38mol%和64~75mol%)表明它们亲缘关系相当远,现在根据16SrRNA序列资料已进行新的调整。然而,值得强调的是:G+C含量的分类学意义主要是作为建立新分类单元的一项基本特征和把那些G+C含量差别大的种类排除出某一分类单 元。但绝不能认为:G+C含量相似的生物,它们亲缘关系就一定相近,因为G+C含量并没有反映出碱基在DNA分子中的排列顺序,G+C含量相同只表明它们具有亲缘关系相近的可能性,是否真正同源,还有待碱基排列顺序分析比较或其他特征的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