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默默成就着果实
标签:
教师默默教书成就成果 |
分类: 教育*耕耘路上 |
大家好!和好多人一样,我平凡,普通,并且甘于平凡。而那么爽快的答应了陈老师给的任务,一是因为陈老师教过我,师命不可违;二是,不可负了教研员李陆桂老师的鼓励:他认为我是有一些教书感悟的。
时光荏苒,岁月磨砺。我喜欢上阅读那些深沉的散文。我总是觉得它们是那么的美,美得让我感动流泪。曾看到这样一段话:一个人走在大路上,走着走着就飞到月球上,这是诗歌;一个人走在大路上,忽然间就掉进了水里,这是小说;而一个人只是走在大路上,这便是散文了。教师,平平静静地生活,忙忙碌碌地工作,有所思有所不思,有所梦有所不梦,有所留有所不留,有所求有所不求,有所得有所不得,有所失有所不失,既没有走着走着就飞到月球上如诗歌般的美妙,亦没有走着走着就掉进水里如小说般的曲折离奇,教师似乎就只是这样从容淡定地走在大路上,恰似一篇散文。如此,这职业便与我的喜爱相吻合了。长久以来,那一颗流浪的心忽然间就找到了一个可以永远安歇的去处了。
所以,我感谢这份教师职业。它让我越来越沉溺于世界的优美之中,而摒弃那些阴暗与狭隘。它让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美好,如写书、读诗、唱歌、交往、写博、瑜伽。我参与编写和出版了20多本教辅用书,其中,由广西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英语句型大全》是我最喜欢的著作。也尝试在博客里写诗歌散文。一位博友曾用我的博客目录里的标题赠我一首诗,题目是:荔园。
素年如锦/独自美丽/春天的花开/美丽倒影/孤独而永恒的风景
总有那一棵树/一朵花,一颗心
秋天的星/风之美/站在西清桥上/逃不掉的独处/柔软的阳光/美到极致的文字
晨曦/雨露/海和水/色彩与镂空的伤感/收获夏夜思情
清冽的夜/雨雾蔓窗/阡陌之上的女子/且听衣吟/生命的欢笑/以一朵花的姿态/看天空流云
http://s4/mw690/001DylIPgy6X0WfxJuP53&690
http://s7/mw690/001DylIPgy6X0WfDdCC86&690
http://s1/mw690/001DylIPgy6X0WfJ3G000&690
http://s4/mw690/001DylIPgy6X0WfOLL5c3&690
http://s7/mw690/001DylIPgy6X0WfVdUa36&690
http://s12/mw690/001DylIPgy6X0Wg1GFddb&690
http://s9/mw690/001DylIPgy6X0Wg7UN2c8&690
http://s1/mw690/001DylIPgy6X0WgdHGgc0&690
http://s12/mw690/001DylIPgy6X0Wgjy0X6b&690
http://s6/mw690/001DylIPgy6X0Wgu0sJ45&690
http://s9/mw690/001DylIPgy6X0Wgxu4gb8&690
http://s12/mw690/001DylIPgy6X0WgCXZFeb&690
模式讲解及课件展示(略)
我感觉这个模式适用于普通学校以及农村学校。可能有老师会问:我们没有那么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上不了。我记得我刚开始参加工作时,为了容量大,每节课前都要写两块小黑板,几乎天天都要用到手写的白纸条进行句型和词汇的替换练习。我指的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会想到解决的办法。有的老师还会问:为啥一定要有一个模式上课呢?我想大师级的老师不用吧。比如辜鸿铭,他上课瞎侃,还骂人。那辜鸿铭是啥人呢?不止学富五车啊。我认为,我们多数人是需要模式引领的。
第二个课件:学校课程改革后的新标准教材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Lead In---- Listening—Imitating—Reading—Explaining—Pair work—Group work
以Book3 Module9 Unit2的课件为例,说说做法………
这个模式对学生要求更高了。我们3个课时上完一个模块。必须这样,否则腾不出时间来上典范。这对老师的要求也高了。
第三个课件:我的第三个课题成果。典范课题,在刘新来校长来到之前,我们已经开题了。刘校的到来,将外语组为之探索了10年的课堂授课方式、教材、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完全彻底的统一。作为课题负责人,我心里很感激他。他是校长,又是名师和专家,使得我们的研究很顺利。但即便是这样,我们也用了3年的时间。这就是做课题研究。回忆起这3年,我们的老师们每个学期都要上很多研究课,而刘校每次研究课都亲自到场听课,课后评课,然后再上。在他眼中,几乎没有几节课是满意的,由此可见刘校的高度,也可知老师们的压力有多大。很辛苦,但感觉很值。今天我要重点讲讲我理解的典范教学。我们的子课题是:语感阅读法与典范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
信息时代的发展促使人们的教育理念不断变迁,教育已经从简单地“传授知识”走向“以人为本”
典范教材分7/8/9册。每册书18本,每学年完成18本。想一想,能陪着孩子们在这3年里读完54本英语原版读物,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我们每周5节课完成一本书。这五节课主要包括:自主预习,听读解惑,模仿跟读,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分析,句子赏析,把握主题,讲述故事,故事表演。
具体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检查预习卷,课前预习很重要,所以我们有针对性的设计了预习卷。在自主预习环节中,老师自主设计预习稿,学生在周末完成预习卷,周一老师抽查和核对答案。以此监督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文化导入,重点是跟读全文,用英语解释英语的方式讲解生词。
每节课有一个生动有趣的环节:在课堂上模仿跟读作品录音中的具有戏剧性读音的句子。这个环节是孩子们最喜欢最兴奋的环节,老师每节课挑选最精彩,调子最有特色的5个句子,让学生听然后模仿。在这个环节老师通常采用比赛加分的方式,谁能听出来并模仿得很好方可加分,既比听力也比模仿。通过反复训练,这些句子基本能脱口而出。在这个环节,大家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很高,无论英语成绩好坏都能参与进来,真正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第二课时:主要任务是复述故事。分成5-6个小组,每组都要轮到。
第三节课:重点是人物分析,美句欣赏,分享对故事主题的理解;从语言、情节、人物、蕴含的哲理等方面对故事做出评价。这是我们尝试着对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分析,从中领悟原著里渗透的异域文化与拓宽词汇量。
第五课时:表演课,按小组进行表演大比拼。按照整进整出教学模式,最精彩的一环数表演课,这节课专门给孩子们表演故事,每个小组将选取其中一个章节表演或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此环节对创造性的要求大大提高。由于各章节人物的台词比例不一(如旁白的台词比例通常较大),各小组会对各自的章节进行适当的改编,特别是把旁白的内容改成对话或表演的场景。表演时,观众们针对语言、表演、道具,小组合作等仔细观察,表演结束后进行评价。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帮助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情境化扮演,在情境中学习英语,在表演和自我展示中学会合作,交流和团队精神,在反复使用和练习中学会表达和灵活运用。表演结束后,各小组选出最佳小组和最佳演员,老师再针对各小组进行评价和奖励。
下面就典范8册第6本书,展示具体做法……
我至今还没能像说汉语一样说英语,词汇量只能是遇到学生故意问一些高难度的英语句子时,我就用最简单的词汇去诠释,还自以为有点小聪明,能够掩饰我的词穷。
我还不够耐心、不够优雅,不够智慧。我会时常用高声的训斥和跺脚来维持课堂纪律或其他。记得一次听写单词,第一次听写不好,第二次还不好。急得我穿着高跟鞋也跺脚,并高声问:你们到底是吃什么长大的?记忆力这么差?适逢全国毒奶粉猖獗并热播,全班学生想都没想就集体大声的喊道:三鹿奶粉。这成了那一届学生永远都会记住我并以此作为谈资的课堂事件。
我还不够上进。一般而言,都是一些获过大奖、得过好名次的、或者有什么头衔的老师或领导,或者有很大的理想、欲望,才有自信来这吧。而我啥都没有。有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不知道你们怎么看这句话,反正我就是属于不想当将军的那一类教师。这是个人性格使然吧。在这里,我想说,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性格,蛮重要的。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到哪一步就做到哪一步。这样。你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方向。一个人的一生,方向很重要,当然努力和学习也重要。所以,对一个只适合做基础教育的教师来说,那些光环又有什么用呢?我要的是:尽可能让自己工作、生活、学习优雅、淡定和从容。
近几年来,我还开始质疑自己:我是否真的只会教学生考试?当然不全是,但确实是在围绕着分数转啊。如果用一半应试啊应试的时间来陪孩子们做点别的呢?8月份,去了一趟美国夏令营,2011年去过一趟英国学习,最深切的感触有两点:一是欧美人在公共场合能够自觉守规矩,不会大声喧哗,会礼让;二是他们对美的认识,对色彩的认识。他们的建筑是艺术。你随处可见的是他们对美的运用。回来看了本书,我的美国朋友教育学者柯领写的,书名是:追问教育的本质。书里面提到几个人关于审美教育的观点。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凯洛夫说: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卢梭说:只要有热情和才能就能养成一种审美的能力;有了审美的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联系的道德观念。席勒说: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以外,别无其他途径。他还说:只有美的交流,才能使社会团结,因为它关系到一切人都共同的东西。
今天的我意识到:审美教育应该成为基础教育的主旋律。这是生命教育。以前,我关注更多的是德育,是说教。于是,我决定,从这个学期起,每两个星期抽出一节课来进行欧美文化艺术,包括音乐、歌曲、歌剧、诗歌与建筑等等的欣赏。这是我内心喜欢做的事。我也只能做到这一步。要想让审美教育从幼教和小学开始,这需要国家意志。
做教师快30年了,该做了多少事啊。不管你承不承认,认不认可,这份职业都已然成为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有人说,简单的事,重复做,也能做得好。而教师就是这样,重复着,也改变和创造着。
尤其喜欢刘润清老先生教书一辈子的3句感叹:
1.我改变不了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
2.我主宰不了永远,但我可以主宰几十分钟,一辈子可能主宰好几年。
3.我影响不了全体,但我可以影响几个人。每次影响几个,好多次我就影响好多个。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生,达则兼济天下。
最后,我想再读泰戈尔的话,与大家共勉:
A
teacher can never truly teach unless he is still learning himself.
A lamp can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