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2011-08-31 14:44:03)
标签:
少儿课堂教学进行小学数学行为规范杂谈 |
分类: 课改培训 |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1、教师必须准点上课不迟到(能提前2分钟到课室更好),按时下课不拖堂,保证每节课40分钟的有效上课时间,不随意加课。
2、教师上课时手机要关闭或调为振动,上课期间不能随意拨打、接收电话、发送短信等,更不能随意离开教学岗位。
3、教师要衣着得体,仪表端正,教态亲切,关爱学生。课堂上要使用普通话。教学用语要准确、简练、生动,板书要规范、条理、清晰;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4、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行为习惯。
5、课堂教学中可结合本课内容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必须科学、简便、有效,不搞形式主义。
6、要善于处理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恰如其分地引导和处理,以保证本节课顺利进行,降低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7、课堂教学方法要有启发性、激励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运用灵活、正确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和统一;要从课堂动态发展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案,防止机械照搬教案的不良倾向。
8、课堂教学以因材施教为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侧重于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多一些读书、思考、答问、演练的机会,让他们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9、各环节要求。教师要贯彻“精讲善练、主动发展”的原则,教学中能让学生做的教师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做到课上学生活动时间占一半以上,保证学生不少于15分钟的课堂练习。
(1)自主学习准备阶段。(5分钟)教师因应教学需要引领学生做好复习旧知或创设问题、情景或引入新课,明确目标等的准备工作。
(2)自主探索阶段。(15分钟)教师根据新知识(例题)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灵活采用各种方法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究、多向思索,如阅读、操作、尝试、迁移、类比、分类等。教师巡视指导和激励,对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启发。开展小组学习的方式,(小组学习活动要选好组长,学生要明确小组活动或小组学习的活动要求,切忌把小组活动当成一种形式)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困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识成果,培养了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
(3)应用深化阶段。(15分钟)设置基本练习和发展性练习,其中基本练习要形式多样,层次鲜明,主要针对中下学生设计,发展性练习优生必做。注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即时反馈。
(4)小结评价阶段。(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建构,理清知识脉络。小结要求做到简练、准确、高度概括,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从而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学生的自我评价,回顾和再归纳所学知识、技能,核对目标;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习的自我归纳、自我调节等认知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