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的身体最需要的八大营养

(2008-07-08 10:25:54)
标签:

饮食

保健

维生素b1

维生素a

食物搭配

食物营养

健康状况

海带

健康

虽然我们知道为了身体健康应该膳食平衡,应该营养适量,可究竟身体最需要什么你知道么?   

  1、叶酸 400微克/日 

  最佳来源:芦笋、甜菜、椰菜、强化麦片

  2、维他命 B61.5毫克/日

  最佳来源:比目鱼、鲱鱼、金枪鱼、瘦牛排、鸡胸肉、
香蕉、土豆

  3、维他命 C75毫克/日 

  最佳来源:哈密瓜、椰菜、
葡萄汁、橙汁、草莓、菜椒 

  4、维他命E 23个国际单位,15毫克/日 

  最佳来源:花生酱、葵花油、红花
、榛子、葵花子

  5、钙 1000毫克/日,50岁以上1200毫克/日 

  最佳来源:甘蓝、脱脂奶、酸奶酪、沙丁鱼 

  6、铁 15毫克/日,50岁以上10毫克/日 

  最佳来源:瘦牛排、虾、加强型
早餐奶酪、小麦、扁豆、杏脯、豆腐、牡蛎 

  7、 320毫克/日 

  最佳来源:荞麦、豆腐、杏仁、葵花子 

  8、锌 12毫克/日 

  最佳来源:牛排、猪排、小牛肉、豆腐、
牡蛎 

    让生活细节来判断你缺乏的营养素

  ■信号1:头发干燥、变细、易断、脱发 

  可能缺乏的营养:
蛋白质、能量、脂肪酸、微量元素锌。 

  营养对策:每日保证主食的摄入。每日保证3两瘦肉、1个鸡蛋、250毫升
牛奶,以补充优质蛋白质,同时可增加必需脂肪酸摄入。   

  每周摄入2~3次海鱼,并可多吃些
牡蛎,以增加微量元素锌

 ■信号2:夜晚视力降低 

  可能缺乏的营养:维生素A 

  营养对策:增加胡萝卜和猪肝等
食物的摄入。两者分别以植物和动物的形式提供维生素A,后者吸收效率更高。应注意的是,维生素A是溶解于脂而不溶解于的维生素,因此用植物油烹炒胡萝卜比生吃胡萝卜,维生素A的吸收效率可大为提高。膳食物中的维生素A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来源于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视黄醇,例如动物肝脏、蛋黄、奶、其它动物内脏等;另一部分则来源于富含胡萝卜素的黄绿色蔬菜和果,如胡萝卜、菜、辣椒、番茄和橘等。  

  ■信号3:舌炎、舌裂、舌 

  可能缺乏的营养:B族维生素。 

  营养对策:长期进食精细米面、长期吃
素食,很容易造成B族维生素的缺失。为此,应主食粗细搭配、荤素搭配。有吃素习惯的话,每日应补充一定量的复合维生素B族药物制剂。 

  ■信号4:嘴角干裂 

  可能缺乏的营养:核黄素(维生素B1)和烟酸。 

  营养对策:核黄素(维生素B1)在不同
食物中含量差异很大。动物肝脏、鸡蛋黄、奶类等含量较为丰富。为此,每周应补充1次(2~3两)猪肝、每日应补充250毫升牛奶和一个鸡蛋。 

  应注意对谷类食品进行加工可造成维生素B1的大量丢失,如精白米维生素B1保存率仅有11%,小麦标准粉维生素B1保存率仅有35%,因此主食应注意粗细搭配。而烟酸主要来自动物性
食物,特别是猪肝、鸡肝等。  

  ■信号5:牙龈出血 

  可能缺乏的营养:维生素C。 

  营养对策:维生素C是最容易缺乏的维生素,因为它对生存条件的要求较为苛刻,光线、温度、储存和烹调方法都会造成维生素C的破坏或流失。因此,每日应大量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最好能摄入1斤左右的蔬菜和2~3个
果,其中,蔬菜的烹调方法以热炒和凉拌结合为好。 

  维生素C的
食物来源:主要来源于新鲜的蔬菜和果,如辣椒、菠菜、西红柿、橘、橙、酸枣等;动物性食物仅肝脏和肾脏含有少量的维生素C。 

  ■信号6:味觉减退 

  可能缺乏的营养:锌。 

  营养对策:适量增加贝壳类
食物,如牡蛎、扇贝等,是补充微量元素锌的有效手段。另外,每日确保1个鸡蛋、3两红色肉类和1两豆类也是补充微量元素锌所必需的

健康连接:

这样的食物搭配会致命

私房菜让胸围“三级跳” 详解最易患上肾虚的十种男人

月经不顺丝瓜食疗    喝酒时别喝碳酸饮料

米饭不能与什么食物同食      揭开喝水长肉和狂吃变瘦的真相!

史上最简单的瘦腰运动  早餐和晚餐怎么吃才能饱腹又不胖

要想口气清香教你简便妙方   白领丽人必做的颈椎保健操

癌症患者如何合理饮食?   健忘者要常吃八种食物

中国人的身体最需要的八大营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