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为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釉里红与青花瓷的制作工序大体相同,但与此不同之处;青花采用钴料在胎坯上绘画,而釉里红以铜红料为呈色剂,在胎坯上铜料绘画纹饰或彩斑,罩以透明釉在1350C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铜只有在还原气氛中才能瓷呈现红色。因此釉里红瓷器的烧制对窑火的温度及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同时,由于氧化铜极易在釉中挥发扩散,在烧制的过程中铜的浓度(以千分之几为宜)。窑室温度以及窑位等,对于成功烧出釉里红的影响巨大,无论哪一个环节掌控的不够好,都不会烧出好的呈色来。
正是因为釉里红烧成的难度大,所以,成品率低。也就是说;同一时期的窑炉的釉里红器呈色也会有千差万别,或呈色艳或极淡的粉红色,或晦暗不均,纹饰,布局和整体色彩晕散,轮廓不清极少能达到纯正红艳之色。故传世的釉里红器比青花器的数量要少得多。
釉里红的装饰方法有绘画,刻划,凸贴,堆雕塑等,绘画技法有双线勾勒,渲染等,构图有简有繁,绘画山水人物多运笔简练,渲染或轮廓外涂染形成釉里红地留白纹饰,或与刻划线内施红,也有大片施红的,红白相映,灿若云霞。釉里红除白釉地以外,还有豆青釉地,天蓝釉地,黄地,浅绿地等。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到明清两代已经达到鼎盛期。近些年来,景德镇仿古十分触目惊心,当然,包括各朝代的釉里红,有官仿(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更有害的要数民间的私家窑作坊。随着他们的水平不断地提高,他们采用能控制温度的电炉烧制,使釉里红发色更有欺骗性。
仿品首先从胎和釉就能暴露一览无遗。你首先要搞清楚真品的基本特征,否则你会把仿品也当成真品。元代釉里红的底釉为枢府釉(也称卵白釉)而仿品的底釉为白色釉。见仿元代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大罐。在白釉上又罩上一层透明釉,釉层较厚。还有黑色的开片。釉面的浮光强眼。手抚摸上去也很涩手。大罐的制作也是采用元代的传统工艺上下两接法。罐内涩胎无釉,罐外腹部有一道裂狠。罐底挖足较深,胎质疏松,无旋坯痕。
http://s13/mw690/597047deg7bf0e7648aac&690
http://s8/mw690/597047degd7690c046d17&690
http://s2/mw690/597047degd7690e75f771&690
釉里红很难烧成正红之色,因氧化铜在高温下比较活泼,有的只能烧成“釉里赭,”“釉里黑”“釉里灰”。即使在一件器物上,有的地方浓红鲜艳,有的地方发黑发灰。这件釉里红釉色发黑,乍眼一看挺像怎么回事,但仔细端详,你就会产生不自信的感觉,罐的两侧的兽头就像挂在上面的疙瘩团似地,没有灵气动感,缠枝牡丹画工拘谨,枝叶偏大不合比例。其实,这不算一件高仿品,还没有连专家看了都吃力的地部。哪些不懂古玩又爱古玩的人又会作何感受。
加载中,请稍候......